材料作文“比”素材运用指导。
作者:张峪铭。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3年第11期。
2023年高考作文备考热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
一位教师说: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用不着和别人比较。活出自己的色彩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一位企业家说:我们经常拿自己最好的产品和别人最好的产品比较,我们是在比较中进步。
名师解题】近几年高考作文题有不少是两种观点的交锋。针对这样的两类材料,考生可以多元考量。如以上材料中一位教师所说“不与人比,活出自己”,你若支持,就必须找出论据去支撑,就像“拔河”一样,用尽力气往一头拉。
同样对于企业家的话“有比较,才有进步”,你也需要找有利于你的素材去增强说服力。当然不管你选择哪种观点,你都应对另一观点“质疑、批驳”。因为“比”和“不比”,是对立的观点。
那么就需要辩证析题:“比”和“不比”是相对的,比有比的优点,不比有不比的好处。“保持个性,又参与竞争”“比较,又不失自我”,就是一个讨巧的立意。
角度一:“不比”——做最好的自己。
人与人之间不必比较,强调尊重人的个性。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因为每个人生活环境、性格、爱好的不同。若不正视自己,盲目攀比,往往不是妄自尊大,就是妄自菲薄。
不和他人比较,活出自己的本色,这样的生活才会轻松、快乐。
选材小贴士:正面例子,东晋的陶渊明在彭泽做了八十天的县令,“不以心为形役”,辞官归田。他不事权贵、不与官场同流合污的个性,真正活出了自己。
他寄情山水,艺菊南山,吟诗宥酒,不仅将田园诗开辟到一个最高境界,还成为一代隐宗。
反面例子,从成语“邯郸学步”中可知,燕国一少年,缺乏自信,与人相比,总觉得别人好。当听人说邯郸人走路美时,就到邯郸学人走路。结果别人的走姿没学到,连自己原来怎么走路也忘记了,只好爬回家。
角度二:“要比”——是进步的动力。
企业家强调产品要多做比较,因为通过比较,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明确努力的方向,从而促进自己进步。其实人生也是一样,人无完人,只有与他人比较中,方能知自身优缺点,方能扬长补短,完善自我。同理,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比较,有比较才有进步。
基于此,文章立意可以是:有比较,才有进步;比较是创新的原动力;比是驱动力等。
选材小贴士:与人相比知不足,方可思齐;与人相比有距离,才会提高。乔布斯的苹果手机,成为全球最为抢手的产品,是因为它的性能优越,又极具人性化。
苹果今天的一切,都是与同类商品比较的结果。当苹果克服了其它品牌的缺点时,它自然成了一家独大。可苹果仍不满足,正如它的商标图形——“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始终有改进的地方,苹果还要与自己比。
角度三:“比”与“不比”——关键在于你自己。
其实,各执一端的思维都是偏执型的,尽管有典型例子支撑,但不是生活的常态。本材料最好还是要有辩证思维,可以将老师和企业家的观点结合起来,辩证性地立意:在比较中坚守自我;活出本色,比出精彩;当“比”遇上“闭”等等。
选材小贴士:杨绛一生不与人比,已过百岁,活得淡然。其实她出名比钱钟书先生还早。她放下蜗角虚名,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不比,才让她安静,有了安静,就有了强大的内在力量。
邹士民已拿下了他这个级别的拳赛六连胜。一路走来,鲜花掌声,这一切都是“比”的结果。有了比,才有了超越;有了比,才积蓄了斗志;有了比,才知生命体中还有蕴藏的潜力。
比,让生命更精彩。
高分素材】名言素材:“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尽管如流往事,每一天都涛声依旧,只要我们消除执念,便寂静安然。”
—《林徽因传·序言》
素材点拨: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在心态迷茫的现代人群中,一切都置于攀比之中。官场比位置,职场比奖金,市民比财富,学生比考分……比,让人不择手段;比,让人躁动不安;比,让人丧心病狂;比,让人茶饭不香……“不比”的人生,才可能“在心中修篱种菊”“消除执念”,让自己“寂静安然”。
名人素材:撒切尔的父亲总是告诫自己的女儿,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让自己落在别人的后面。撒切尔牢牢记住父亲的话,每次考试的时候她的成绩总是第一,在各种社团活动中也永远做得最好,甚至在坐车的时候,她也尽量坐在最前排。
后来,撒切尔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的女首相,众所周知的“铁娘子”。
素材点拨:这段故事,虽没出现一个比字,但每一件事又无不是“比”。优秀是一种习惯。
当一个人在每一件事中都争得第一,那么若干个优秀就奠定了你这个优秀的人。撒切尔就是在人生中,与所有对手比,比出了自己的成就,比出了自己的魅力。有比较,方能有鉴别。
优秀是比出来的。
素材演练】比或不比,主动权在你。
余珂。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人也不会拥有一模一样的双手。同一件事总会存在对立的观点,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对问题的见解自然各有表述。
正如诗人苏轼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不相同的,用不着和别人比较。活出自己的色彩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情!
”其实这样的感叹,中国各朝各代的文人骚客都有,他们不屑与呼风唤雨的**重臣比权量力,他们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图的是心安理得。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不“比肩”于官场,隐居山水之间,写出了“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的诗句,若不是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怎么会有如此宁静淡泊之心境。
我想他是有桃花源的,不在这茫茫红尘中,只在他“落英缤纷”的心田里。
林徽因说:“真正的安静,不是远离城市的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古往今来,不与别人攀比,只问内心,单纯追求自我价值的名人数不胜数,最终也都获得了自己领域的成功。
不比,是一种人生途径。
有人说:“我们要常拿自己与他人比较,发挥自己的长处,改善自己的缺点。”《论语》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充分证明了在比较中我们能反思、进步。英国前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就是一位酷爱“比”的女强人。
她自小在学校里成绩拔尖,几乎都是第一,哪怕是由于生病导致她下降到第二,她也会鞭策自己在下一次考试中获取第一。乔布斯的苹果也是从残酷的比较中不断创新的。不比较,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正如冰心所言:
“你在角落里孤芳自赏,你的世界便小了。”
比较,或许是永远向上的车轮,它来自于内心原始的一种驱动力,促使你超越对手,超越自我,让你或产品成为你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优秀。
比,也是一种人生途径。
比或不比,这是你的一念之间。一念执着,决定你以后的高度。比或不比,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或许一个是秋天般娴静恬适,怡然自得;或许一个如夏天般炽热浓烈,酣畅淋漓。
但你的人生节奏只有你自己能把握。或轻慢如高山流水,浅吟低唱;或急促悦耳,热情奔放。
生活是多元的,你可保持自我、活出本色;也可知己知彼、比出精彩。人生即选择。比或不比,主动权在你。
教师点评】本篇文章的价值在于理性的行文,对两种说法没有偏向一方,实则给出了观点:比与不比,是一种选择,是生活的态度。作者先是用事例迎合各自观点,最后笔锋一转,将球抛给了读者,让读者去“问问自己的内心”,但不管选择如何,一定要活出本色,比出精彩。
追求价值多元,避免刻意说教,立意独特,促人思考。
文中运用了课本素材。每年的高考作文,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素材,问题是如何选取与运用。陶渊明追求的人生自适与自得,不在官场争高下的闲适情怀恰恰最为典型,考生用得恰到好处。
文章层次清晰,疏密有致。虽没有过多的事例,但选取的都是耳熟能详的。如政治强人撒切尔夫人的“比”,让她有了**“铁娘子”的美誉。
当然乔布斯“比”出来的苹果手机,考生虽一笔带过,但对单薄事例作了弥补。
文章在第一个事例后,引用了林徽因的名言收束。第二个事例后,引用了冰心的话作结。既是对素材作了一个理论补充,又使文章结构有对称之美。
文章后面呈现结论时,将两种观点类比为“秋天”之静美、“夏天”之热烈,不仅熨帖,而且文字优美、整齐,富有韵律。
编辑/李跃。
材料作文“引导”素材运用指导
材料作文 引导 素材运用指导。作者 赵福海。作文与考试 高中版 2015年第11期。2015年高考作文备考热题 有两个小孩子,一个小孩子家庭条件不好,他每次做了一件好事或者取得好成绩,妈妈会给他一个苹果。这时他觉得苹果的味道好极了。另外一个孩子家里条件很好,爸爸妈妈每天逼着他要吃苹果,因为这样可以吸...
材料作文“独处”素材运用指导
材料作文 独处 素材运用指导。作者 赵福海。作文与考试 高中版 2018年第11期。2018年高考备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叔本华曾说 一个人逃避 忍受抑或喜爱独处是和这一个人自身具备的价值恰成比例。因为在独处的时候,一个可怜虫会感受到自己的全部可怜之处,而一个具有丰富思想的人只会...
材料作文“简单”素材运用指导
材料作文 简单 素材运用指导。作者 赵福海。作文与考试 高中版 2015年第14期。2015年高考作文备考热题 一部 周易 玄而又玄,变化无穷,离不开阴阳八卦。老子 被誉为哲学的哲学,只有五千言。洞观古今世事,大凡至善至美,皆简单。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 诗歌除外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