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快乐大作文”

发布 2021-10-17 02:31:28 阅读 3111

编者按:

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攻坚战,关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很多教育工作者都为此积极探索、实践。

无锡市清扬经过三年的“快乐大作文”实践,被看成“洪水猛兽”的作文课程在该校成了小学生普遍热爱的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及的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美好境界,已经在无锡清扬得到了实现。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水平和速度已经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快乐大作文”是怎样一种教学方法?

中国首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语文课程标准》研制参与者倪文锦教授考察了这所学校,听了该校两位语文老师分别执教《道听途说》和《关于眼力的三个实验》两堂作文课,感到这样的作文教学已经把“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理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第17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了。

课后,倪教授结合点评这两堂课的实践情况,对怎样实施作文教学新课程改革谈了看法,对“快乐大作文”作了扼要的说明。

清扬“快乐大作文”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大作文教学”方法的生命力和推广价值。

倪文锦教授的讲话: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小学的实验已经有三年了。三年来,大家都说新课程理念很好,都能认同这种理念。但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在实践中却又很茫然,不知道怎么贯彻这种理念,或者说不知该怎样做才算体现新理念。

其中,也包括很多教育行政人员和研究人员,他们也只是停留在新课程的理念层面,在实践层面的效果还不很显著。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是,应尽快探索新课程理念通过什么来转化成可操作的实践。比如,大家都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但怎样把这个“源泉”开挖出来却又没有多少办法,缺乏有效的手段。

今天我在无锡清扬听了两堂快乐作文课,就感到他们已经很成功地把这个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了。具体我谈四点感受:

感受之一:清扬的做法是“先从情感入手”,通过“过程和方法”,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

课程标准谈到“评价”时,建议:“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那就是说,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教学目标。

但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呢?刚才张赛琴老师说,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倒过去进行教学”的观点是很有道理。所谓“倒过去”,就是尝试改变以往先从知识、能力入手的做法,而是根据儿童的特点,“先从情感入手”,然后通过恰当的“过程和方法”,就很自然地获得“知识和能力”。

从今天的作文教学课堂情况来看,他们就是这样做的。每个教学环节都注意到让学生充满激情。这些学生兴趣盎然地“渴望”着作文。

在这样的状态下,每个学生都进入了写作过程,每个学生都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思考、理解、联想、感悟,体验,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获得发展。我在课堂教学现场没有发现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愿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我姑且不去谈论今天学生写整篇作文的水平。

但是——我完全相信,这样的作文课不会制造差生,不会出现不会作文的学生。

感受之二:快乐大作文最大的推广价值在于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儿童进行生活作文。我叫它“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

我看到了快乐大作文研究小组编写的一些教学设计,我个人认为,向全国推广是没有问题的,而且人家学会这套方法也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这些教学设计,看起来都是游戏,实际上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戏。我对这个教学法设计还没有想出更好的名称。

但我深感到其中的“游戏与生活的密切结合”。这和日本、美国等地的 “生活作文”是接近的。日本的中小学作文非常注重生活的素材,通过写生活,来了解生活、发现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而创造生活。

因为写的是生活,写作的源泉就永不枯竭;而生活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的写作就不觉枯燥。我们国内的作文教学很多却是在“意义”上下工夫,而实际上,孩子对于“意义”的理解又往往是抽象的、空洞的、缺乏真切感受和体验。为了体现文章的“意义”,就把学生逼上了说假话的套路。

所以在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包括商业运作中常见的“造假”现象,它的原发性意识可能和我们的中小学作文教学也有点关联。说惯了假话,真话也会被当作假话来听。

快乐作文教学的“形式是游戏”,而“本质是生活”,所以对这个教学的定义,是否可以说是游戏作文与生活作文的统一?同时,学生通过写真实的生活,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也培养了真诚守信的生活态度和道德品质。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我想大家都愿意学一学,不仅人人都能学,而且一定能学到手。

感受之三:快乐作文的教学设计是科学的。

不同年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由浅入深,从片段到整篇。我看到不论是三年级还是六年级,都是片断的写作在前,成篇的写作在后。前面是基础,铺台阶,后面是提高,更上一层楼。

所以,快乐作文一方面写的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另一方面采用的策略是先易后难或是化整为零,学生的学习负担就不觉得重。长期以来,受应试作文的影响,我们教学生写作,一开始就让学生成篇地写,一开始就有字数的要求。我们的写作教学往往是不管学生想不想写,愿不愿写,有没有内容可写,在两节课的时间内交上一篇不少于多少字的作文是一个基本要求。

所以说,我国的写作教学更多的是一种为写作而写作的“模仿”,而不是为有效的表达而学习写作。

我看了清扬的快乐作文课在想:如果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理论上是颠扑不破的话,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充分开发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则必须有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清扬的做法启示我们,中小学生理想的写作教学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要基于儿童成长的需要,并通过生活作文加以实施。

我在现场看到,学生片断作文加整篇作文,整个过程不会少于,这可是很了得的!姑且不论他们的作文写得如何,但是我可以肯定,我所见的学生,个个不怕写作文,而且都兴高采烈地写作文。我刚刚听到张老师的发言中说到一个词语渴望,学生渴望写作,那是多好的境界。

这与许多地方的学生表现出来的“听到作文就烦,看到作文就怕”是多么鲜明的对比!

感受之四:快乐大作文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全身心都投入进去了。

我在现场看到属于作文热身的“大脑保健操”活动,看起来似乎与作文关系不大,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很有好处。对某个简单图形的想象,学生的回答都出乎我的意外,想不到学生的想象力这样丰富。我看,学生已经养成一个习惯:

“别人说过的答案,我不能再说!一定要另外想一个!”我们不是经常讲个性化、讲创意吗?

如果没有这些平时的“求异”思维的点滴,哪来上乘的思维品质。

现在我们有些教学,包括一些教材上所提的要求显得很“空”。比如:语文课本上第一个练习要求都是“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但怎样做到“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都体现不出来。现在清扬的课堂上,学生通过“要说的和别人不一样”的表现,就把提高思维品质的任务落实得非常具体。

如果还要说说建议的话,那么,是否在练习册里加一点可以扩展的内容。比如:“除了以上的练习设计外,如果你还有更好的想法,也可以自己做一做,写一写。

”让学生有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另外,能否在不同的年级体现出一定的序列。比如:

“口语交际”练习中一般都有“打**”的活动,但低、中、高年级的目标、要求、过程等应该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否则就是低效的重复。

总之,我觉得快乐作文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学生的确乐在其中。

感受快乐作文

作文一 感受快乐。我崇拜那些天文学家们,他们一生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从不厌倦。真叫人疑惑不解?他们有快乐吗?徇着这个问题,我思索了好久,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那年暑假,有一天,爸爸叫我明天去帮哥哥家割稻。这时,一百个不愿意在我脑中盘旋。我说 我不去 不去也不行 爸爸的执意,让我无法再...

感受快乐作文

当阳光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叶上那晶莹的露珠,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 我雀跃着,我快乐着,这将是一个充满阳光 充满希望 充满快乐的崭新的一天!踏着轻快的步伐 踩着快乐的阳光,看着风轻轻拂过那沙沙作响的树 轻轻吻着那随风摇曳的花 轻轻走向那金黄的太阳,感受到生活中微小却快乐的感动。一朵白色的云,蜻蜓...

感受快乐作文

感受快乐作文 一 从前,有一个国王贪图享乐,命大臣四处为他寻找 快乐 大臣遇到一个自称没有一天不快乐的农夫,问其原因,农夫说 我曾经因为脚没有穿上鞋子而沮丧,直到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个没有脚的人 大臣顿悟。我们时时在追寻快乐,却不一定能能发现快乐的真谛。其实快乐就在自己身边,你体会到了吗?在学习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