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陆游。每当快要到了这个让我欣喜的节日——端午节,难忘的粽香就会在我的脑海里飘过。
在老家的时候,每逢端午节前,每家每户都要提前泡黄米,包粽子。是的,我们那里都是自己亲自动手包粽子。可能是因为我的祖籍是山东的缘故,所以我们那里包粽子的手法也继承了山东的特色,所用的馅不是糯米而是黄黏米,黄黏米里在放上一个大红枣子,象征着五谷丰登。
黄黏米要在大盆子里泡上一晚上才能将其泡软。小时候每次母亲包粽子的时候我都会蹲在她跟前看着她包粽子,看着她熟练的将一片片青绿色的粽子叶从水里拿出来,就那么轻轻一捋在一折,一个小漏斗形状的的粽子包便像变戏法一样出现在她的手中,母亲轻巧的将一定分量的黄黏米和一个大红枣装在这个粽子叶做成的漏斗里,将上面的口封死,再用马莲的细叶包扎系紧,只这么三两分钟的一会儿一个鼓鼓囊囊三角形的小粽子就包好了。
有时候看母亲一个人包粽子,我的手也痒痒着,也照着母亲的样子在她面前比划着包粽子,可我包的粽子总是“徒有其名而没有其形”,包完的粽子总是不能入母亲的法眼,被她拆了去重新包扎。包好的粽子要大火蒸煮:锅里放满水,将一个个小粽子倒进锅里煮,那灶里的火苗像是母亲灵巧的手一样不断抚摸着锅底给水加热,看着从锅盖边热腾腾的冒出了热气,我似乎能想象的出那一个个的小粽子此时正在水里不断翻滚的模样,更闻到了那黄黏米和粽子叶交织在一起的四季的清香。
而我也注意到母亲为了煮一锅好粽子,一下午都没有清闲过,她的额头始终冒着汗珠……
粽子是我儿时餐桌上的一道美食,而直到大一些的时候才知道原来粽子的身后还有屈原不畏谗言,力谏君王,敢为祖国而死的悲壮故事,后来读的书多了才终于知道,其实每一个中华传统美食的后面都寄托着一个又一个让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因此,每当我再次用筷子夹起碗中的粽子放到嘴边的时候,在那勾人味蕾的粽香背后我总能想起屈原,想起“居庙堂之上则优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么一句话。或许屈原之死也是自古以来文人报国最有力也是最悲壮的注解了,然而,埋没在历史的黄沙之中的又岂止一个屈原而已?
然而,将如此典范化为一种精神的力量寄托在一种美食里,让一代又一代的人将他们的精神传承下去,我想这恐怕也是中华民族对这些伟大的人们所付出的鲜血一种最美好的回报了吧。
年年岁岁曾相似,每逢端午粽飘香。我深知这粽香中有一种精神始终让我念念不忘。
端午佳节粽香浓
端午佳节粽香浓,佑爱医患情更深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在这个粽香飘飘的日子里,左权佑爱医院医务科亲自给住院患者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和粽子,和患者共同来庆祝这个传统的佳节。6月18日上午10时,院长带领护理部 总务科人员到住院部为患者送端午粽子,表达对患者的节日问候和祝福。粽情香浓味弥漫在医院的各个角落。...
《端午粽》说课稿
端午粽 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 端午粽 课文主要写了端午节外婆包粽子,分给邻居吃及端午节的意义。让学生明白端午节的习俗及来历,激发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接下来我将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说课。首先说学情分析 一年级下册的学生...
34端午粽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师 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 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和。1 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2 学生分小组读。3 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