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剧艺术板式结构的呈现

发布 2021-05-31 05:42:28 阅读 5884

作者:李霞。

**:《戏剧之家》2023年第10期。

摘要】板式是晋剧艺术唱腔构成的主要载体之一,是一种“板腔加速体”的结构,通过运用、转换各种不同板式,形成了晋剧独有的**魅力和完美的**唱腔,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慷慨激昂的艺术特点。本文主要对晋剧艺术板式结构的呈现进行了**。

关键词】晋剧艺术;板式结构;晋剧唱腔。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0-0015-02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指出,我国民族民间**主要由量大声腔结构体系构成,即曲牌连缀体和板式变化体。而晋剧是典型的梆子腔**,是板腔体声腔体系中的较大剧种之一。在其传承和衍变过程中,流传久远的晋剧艺术的板式结构并没有改变。

本文主要对晋剧艺术板式结构的呈现进行了**。

一、晋剧艺术的发展历程。

晋剧艺术是山西省主要剧种之一,被称为中路梆子或者山西梆子,流行于山西、内蒙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区。根据现有的材料推断,晋剧的形成时间大约在明末清初,晋剧最早活动在山西中部,清代末叶,受晋中秧歌、民间**和当地语言等的影响,成了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传说晋剧是由蒲州梆子演变而来,被称为“山西梆子”。

并且在发展过程中,晋剧还吸收了晋中艺术的长处(唱腔、唸白),受到了河北梆子和京剧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在**、唱腔别具一格的“中路梆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另外,无论是表演还是唱腔,晋剧艺术还吸收了一些外来剧种的优点,极大完善、推动了晋剧艺术的发展。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老一代艺术家的不斷努力,晋剧艺术更加完美,活动范围扩大到了晋北、内蒙、陕北等部分地区。

晋剧艺术具有中正平和的声韵、浓郁的地方色彩,是综合歌、舞、剧等艺术形式而成,拥有慷慨激昂的特点,属于板腔体。

二、晋剧艺术的板式类型。

一)四股眼。四股眼多用于悠闲安静的场景中,是晋剧艺术中难得的综合性特征,唱腔呈现出舒缓的特征,但不可以收板、单独使用,可以利用二性转入流水板,也可以和夹板连在一起;抒情、独白的时候,青衣、小生、小旦等人物都会运用四股眼的唱腔。四股眼板式善于表达人物内心的深刻变化,旋律更能烘托剧情、渲染舞台气氛,可以引吭高歌、也可以抒发情感。

四股眼板式内部结构的呈现是上句帽子(由十子句中的前三字构成)-帽子过门-上句本句子(七个字)-本句子过门,下句帽子-下句子本句子-小过门-下句子-下句子过门。如《打神告庙》中敫桂英演唱的“秋风起黄叶落孤雁哀唱,转眼间秋容淡又降寒霜”,从句子来看,可以分为3+3+4的结构,是一对十字句的对称上下句。

二)夹板。夹板适用于大多数行当,感情亦悲亦喜、速度宜快宜慢,唱腔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板式一起运用,相较于四股眼的舒缓,一板三眼唱腔的夹板在**结构上更加紧凑,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行云流水的效果;速度相当于京剧的“紧三眼”,在=60-80之间,一般在比较平和、情绪不太激动的场景中运用;使用二性的地方,就可以先由夹板起板,在转入二性,这样可以丰富板式的内容;唱词不多可以运用较慢的夹板代替;夹板也可以用于呈现激动的情绪和冲突性的剧情,过门可以省略作垛板,但与平时相比,唱腔则比较快;主要有“紧夹板”“慢夹板”“夹板流板”等多种形式,可以单独起、落板,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通过对夹板的各种变化发展,可以清楚地知道四股眼板式对夹板的延展和拉伸。并且在整体结构上,夹板唱腔是以上、下句为中心,伴以分节的结构形式;旋法还保留了句子拖腔所带来的婉转与跌宕,是最基本且最常用的板式之一,符合受众群体的心理需求。

三)流水。晋剧艺术中速度最快、节奏最紧促的板式是流水,在晋剧艺术中,流水具有慷慨激烈、强劲有力的特点,并且任何行当都可以单独运用流水,多用于表现激愤的情绪和冲突强烈的剧情,常被记作1/4拍或散板。根据剧情的需要,流水唱腔最慢有=100-132,最快可达180-200以上,中速可以在140-180,并且几种不同的速度可以相互转换、融合使用。

流水板式可以分为“大流水”“二流水”“小流水”“紧流水”四种伴奏乐器和速度特征。其中“大流水”是用诸如马锣、铙钹等伴奏;“二流水”是一种慢速的唱法;“小流水”是用诸如手锣、绞子等伴奏;“紧流水”是一种最快速的唱法。如在晋剧《打金枝》中“武场”就使用了打击乐器马锣、铙钹、小锣、梆子等,每件乐器的性能都能发挥到极致。

四)二性。二性板式是晋剧艺术中最为灵活多变的板式,适用范围很广,可以根据剧情、场景的需要作出很大的变化,通常被记作1/4或2/4拍。在唱腔上,场景悠闲、宁静,二性就像平板一样舒缓;戏剧性强、冲突剧烈时,如同激越的流水板。

二性板式能够确保剧目唱腔的完整性,前可以接夹板,后可以转入流水、滚白、介板,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其他板式连接在一起。并且二性可以抒情、叙事,适用于多数场景和行当,通过一拍一字的演唱特点,能够很好地将字与腔结合在一起。但在唱腔旋律上,二性板式往往呈现出生硬和单调的特色,节奏性较强。

其基本形态为:起板-上句帽子-帽子过门-上句本句子-上句过门-下句子-下句过门-第二个上句,唱腔常常是由唱词的长短特点决定的。

五)介板。在晋剧艺术中,介板相当于京剧中常用的摇板,是散板唱腔,在速度、声腔和节奏安排上十分自由,唱腔根据剧情和感情的需要分为上下句,唱词没有那么规整严密,长短皆宜;过门一般不用弦乐,具有独特的风格,通常会在唱句后面垫上两声锣声,常常使用的是打击乐。介板可以作为其他板式的引句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如夹板、四股眼、二性等;属于无板无眼类唱腔结构,它的节奏、速度可快可慢,唱腔唱词容纳性很强,是一种不固定拍节的唱腔形式。

其基本形态是:介板起板-上句子-过门击乐-下句子-上句子-下句子-切板,句式结构没有严格的帽子区分,句内腔逗与气口在七字句与十字句句式结构处理中,需要根据剧情进行间隙或连接处理。

六)滚白。晋剧艺术中,滚白是用散拍标记,属于无板无眼类的散板唱腔,唱腔除了在头尾用打击乐伴奏外,为了引人入胜,期间梆子、鼓板都不发声,只用弦乐伴奏,是晋剧中特有的唱腔形式。滚白板式用马锣、铙钹等伴奏,根据打击乐伴奏的不同分为大、小滚白两种,能够表现出较大的情感场面,也能表现出较小的情感气氛。

并且在速度、节奏、声腔等方面,演唱形式非常类似歌剧中的宣叙调,比介板更加自由,是感染力很强的哭板唱腔,带有朗诵音调,感情真挚、令人动容。并且滚白板式无固定的格式,每句的自述、韵辙都很自由,常有白话掺杂其中,可以与其他板式相连接,任何行当都适用,前面多由介板、流水而来,后面转入平板,但净、丑角不能使用。

七)导板。晋剧艺术中,导板板式唱腔只有上句,主要是唱于夹板、二性、四股眼板式之前,唱词多为7-10字,并且可以通过导板将二性、流水板板式过渡到比较慢的板式中去,具有过渡的作用。在具体的剧目中,导板只唱该板式的下句,具有衔接的功能。

节拍特点一般是一眼板2/4节拍形成,作为开唱的首句唱腔,晋剧艺术中介板开篇就是散起式,但以整板类强起强收作为开口。导板板式在曲式形式、结构以及情绪的转换和衔接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晋剧艺术中腔中突破性的技法。

三、晋剧艺术板式的使用。

晋剧艺术中,唱腔的板式结构是根据唱词所给予的长短来设计和规划的。板式的使用主要分为单一板式和混合板式。

首先,单一板式是一种简单且实用的结构形式,个别板式还能反映出剧情的不同变化,适用于内容简练、剧情平缓的中性节奏,结构形式单。

一、容易上口演唱。并且在晉剧艺术的板式中,按照板眼的击拍方式,除了四股眼与导板之外,夹板、二性、流水等可以分为一板一眼类、有板无眼类以及无板无眼类三类,每种板式间较强的差异性与特点都彰显了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它们整散结合,可以半说半唱,旋律可以起伏,能够使唱腔更具鲜明性,丰富了唱腔的表现能力。

其次,混合板式在晋剧艺术中,能够表现出不同人物内心复杂变化,能够表现出重要场次主要人物的核心唱腔,是将各种单一板式在不同剧情需要时进行重新组合,能够表现出繁杂戏剧矛盾冲突,是一个新的板式连接,主要包含由慢及快的组合形式;由快及慢的组合形式;整、散相结合的组合形式等。

由慢及快的组合形式是晋剧艺术中最常见的,在节奏方面由松到紧,层层递进,大多是由四股眼、夹板、二性等板式构成;由快及慢的组合形式打破了常规,是按照二性、夹板、四股眼板式逆行方式进行的,不遵循快-慢的节奏发展,即“江水倒流”;整、散相结合的组合形式是由整板、散板中的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板式组合而成,形式有多种,是在整、散之间相互转换,如《打金枝》中升平公主的“千万莫要斩首级”唱段中,就是由“二性”“垛板”“二性”“流板”组成。同时各种板式的组合与转换,可以呈现不同的转换形式,极大地促进了结构的多样性,也增强了调剂程式性较强的唱腔旋律。

另外,作为连接板式的基本手段,板式的转换主要分为句子内部间板式转换、句子间板式转换、段落间板式转换三种方式。

句子内部间板式转换的最大优点是一蹴而就的过渡,通过一个上句或下句就能完成句子内部的板式转换,如《打金枝》中唐王的“孤坐江山非容易”唱段就是在句子内部完成了转换,由四股眼转向夹板、夹板、二性板式。

句子间板式转换适用于剧中人物的叙事过程,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节点概念,由上句后的击乐锣鼓点或句间的过门自然过渡到下句的新板式中。如《打金枝》中唐王的“下殿来将皇兄急忙搀起”唱段。

段落间板式转换一般分为切式段落和齐切式段落转换。但它们不像句子内部转换那样灵活、可变性强,都是唱腔结构规模中较大的类型,也不像句间转板而造成上下句两种形式,是通过过门、曲牌等其他**形式,在一段唱词交代清楚剧情的发展后不间断转换到另一种板式。前者以**为载体,将“板式甲+曲牌+板式乙”结构连接两段板式,后者连接部分短小,通过速度变化、节奏变化来完成。

这种方式能够使晋剧段落间结构鲜明,结构清晰,转折明显,旋律间变化明显。

2]张梅。论晋剧《打金枝》“劝宫”的艺术特征[j].北方**,2018(04).

3]郝捷。**山西晋剧**的构成元素及其组织手法[j].今传媒,2016(04).

作文结构的艺术

思维规律与结构定式 纵式结构与横式结构。目标取向 知道作文的结构是有规律的。理解文章结构类型其实是人的思维条理 思维方法的外在形式。了解作文常用的纵式结构与横式结构的特点和适应的文章类型。学会根据作文题目的要求和自己的写作特点灵活运用作文的结构模式。问题描述 问题描述一。每次写作文的时候,都要先构思...

《雷雨》的结构艺术

雷雨 的结构艺术。作者 贾继荣。速读 下旬 2014年第09期。摘要 雷雨 有着极强的艺术性,这不仅体现在语言方面 人物塑造方面,还体现在奇特的结构方面。其紧凑的结构,交叉的线索,强烈的戏剧冲突以及大大小小迭起的悬念一直是人们喜欢雷雨的关键之处。这里就雷雨一文的结构艺术谈谈自己的理解。关键词 雷雨 ...

课堂结构的艺术

魏书生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六步骤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魏书生教学简化了新知识的育成过程,加强了新知识的过手训练和强化训练。而一般老师重知识的讲解,放松了知识了解的训练。老师一般每次讲新知识前都要复习有关的旧知识。魏书生认为,复习旧知识不应作为一个独立环节,应与育成新知识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