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结构的艺术

发布 2021-05-31 05:08:28 阅读 8252

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结构完美,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带来的是快慰,是乐趣,是享受,它的感染力量,它的熏陶作用,并不低于电影的、戏剧的、**的艺术效果。

当然,要达到那完美的境界,要实现那理想的创造,要在那三尺讲台,四十分钟的有限空间和时间里,导演出一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来,谈何容易啊!

关于课堂结构的艺术,有以下一些手法:

一、展与收。

展”,指的是“开头”。开头要开好,导演要精到。头开得好,等于成功了一半。

可是万事开头难啊!授课伊始,倘若忽视了这“开场锣鼓”,学生必然趣味不兴,意向不定,以致对整堂课失去兴趣。这就是教育学中所谓“组织教学”之功能。

那么这“开场锣鼓”究竟怎么打?我以为基本的要求是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情制宜,用语生动有趣,谈吐言简意赅,设问悬而不玄,解题若即若离。具体方法或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或巧设比喻,故布疑阵,激发想象;……这样一两分钟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把他们的兴趣提起来,进而打通他们思维的通路。

如果一开始就以不寻常和鲜明性吸引学生,那么就要不失时机的精心设计一堂课的开头。

如《将相和》一文,可用边介绍时代背景、人物情景,边板书课题的方法来开头。先用谈话法来吸引学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

当时中国分为七个国家,故事就发生在比较弱小的赵国。赵国有两个比较有名的人物,一个是大将廉颇(板书:将---廉颇),另一个是宰相蔺相如(板书:

相---蔺相如),本文写的就是他们两个人的故事,写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的故事(板书:和---和好)。”这样边介绍边板书课题,不仅帮学生理解了题意,把学生带进了故事的情景之中,而且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解决“为什么他们两个人之间由和到不和再到和?

”)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读书欲望。这样的开头,可以使一接触到课文就摸到文章的要点和脉络,并对全文获得一个较完整的印象,有了一把开启文章思路的钥匙。这对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懂得该读什么和怎样去读都是有好处的。

显然,这里讲的是用文章的题目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不言而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了解文章内容的窗口,透过它可以窥探到文章的内容和中心。为此,开课之初,讲好题目,帮助学生懂得题目与文章内容的联系,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尤为重要。

由此可见,开课伊始,教师精当扼要的寥寥数语,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大胆设问,活跃课堂气氛,诱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是至关重要的。开头的好等于成功了一半。真可谓:

一课之计在于始,牵一发而动全身。

有展必有收。为要“收二不败”、“收而不散”,收出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味道来,最见功夫的则是两条:“收成横断面,挽成一条线”。

所谓的“横断面”,就是说到恰当处,即要关闸截流,快锯木断,千金一字,明快作结,让教与学均显现其阶段性,使每节课“独立成章”。所谓的“一条线”,是说收中寓展,隐线纤纤,在你即将刹车时,学生思前,深感与上节课缝榫紧依;顾后,颇觉那下文“呼之欲出”;忆既往者觉余音绕梁,思将至者愿更上一层楼。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本文是丹麦著名的童话家安徒生的作品,通过一个穷苦的小女孩在富人家欢度除夕的晚上,冻死在街头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教师在教学即将结束之际,学生正沉浸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恨和对小女孩寄予深切的同情时可以这样来收束:

同学们,安徒生爷爷的一生,写了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有《皇帝的新衣》、《丑小鸭》等等、等等,大家可以到图书城去看一看有没有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这本书,从中可以看到许多揭露资本主义的罪恶的童话和故事,教育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美好的学习生活。

展如彼,收如此,展收呼应,一副可观的课堂结构图便依稀在目。

二、疏与密。

开了头,接踵而来的应是较重的负荷,较大的密度。即遵循“注意”、“兴奋”的延展律,趁着学生方兴未艾的兴致,牵起那勃勃奋发的思绪,顺水推舟,扬帆破浪,或讲或辩,或议或练,使既兴之高潮,持续二十分钟,将教学内容之大部分完成于此,强化于此,印记欲此,这就是密,不容赘述。

但勿忘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兴奋与抑制,各有其转换之规律,一个高潮拉到底,必然搞得人困马乏。因此大密度之后,一定要继之以小舒疏。

舒以品味,疏以润神,遐思迩虑,宽转悠游,乐必在其中矣。舒疏得体,松弛有法,学生那大脑皮层的紧张状态,就将在教者的“微调”中得到“缓冲”,他们那思维的亮洁度就将因“塘水清浅”而更加晶莹。这就是疏,勿忘疏之重要。

密之后的疏,是基本知识、技能技巧的巩固、运用、强化、深化,不可没有或忽视,此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即知识的消化、吸收、运用的过程,亦即学以致用。否则,学生将患消化不良或营养不良之症。

密之后的疏是课堂教学的十分重要的一环。传统教学中,知识对于学生了说成了滞销的货物,知识的积累似乎只是为了“储存”,而不进入“流通过程”,得不到运用。掌握知识对学生来说,变成了累赘,是一件讨厌的事情,希望尽快摆脱它。

难怪乎有的学生反映:“最头疼的课,就是上语文课,老师颠三倒四的将,腻透了!”是故,疏要学生于自由王国中,要讲的就大胆地讲,要问的就大胆的问,要争论的就大胆的争论,要品味的就大胆的去品味;该训练的要训练,该强化要强化。

这是吃橄榄回味的过程。从哲学上讲,学生学习是一个认识事物的过程,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要密之后的疏才符合实践第一的观点,才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原则。再从心理学讲,人的感知是在实践中发生发展的,因此密之后的疏有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学生的记忆、思维、想象等能力,也相应有了基础。

要像数学课那样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反复演算、验算;要像**课那样让学生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张口学唱;要像体育课那样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垫子上运动,亲自翻几个跟头,领会其动作要领。

三、浓与淡。

这主要说的是情绪结构和情感图示。涉及的基本方面是教师的“声、神、行”,其基本原则就是:情随境迁,情以文异,情因人(学生)发。

所谓的“声”,是说教师讲话的语气语调。教师的讲课,既有别于开会作报告,又不同于说书讲故事;既不能板着面孔训人,又不可戏谑庸俗。他的课堂语言,应富有抑扬顿挫、高低适度、轻重缓急的表现。

他的表情达意之声,虽有艺术处理之功,却无人工雕凿之痕;虽有生动活泼之长,却无轻狂漂浮之短。描述英雄形象,强调宜庄重沉稳,铿锵有声;抒发幽怀深情,语调宜舒缓婉转;叙灰蒙蒙,阴森森,音律应低沉;说天苍苍,地茫茫,语气宜重浊。教者寓情于言,学生必为其情所动。

就“神”“行”而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则以慈祥、恬静、雍容、庄重、洒脱为上,以豪放、爽利、聪颖、敏捷为佳。从总体来看,则时有气吞山河之概,时有满面含春之雅,时有拔地而起之功,时有塞塘映月之静。举手投足,都应有恰到好处为妙。

综而言之,浓与淡是教学活动过程,教师情感对学生的刺激量是否合适,它是教师的“声、神、行”之和。教师于课堂上的情感,无时无地皆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况且课堂之上呢。其实,这也是讲教师的“磁性”,即课堂上要能吸引住学生,使其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亦即教师要能够创造引人入胜的情景,运用有趣的例子、实验、离奇的事实,运用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的语言,对创造教学过程中的热烈气氛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使学生感到惊奇或惊讶,不同凡响,使学生情绪兴奋,精神饱满,使学生积极地对待学习活动。

四、雅与俗。

评述艺术活动,常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分,编织课堂结构亦有难易雅俗之别。

授课之雅,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教态上。做为教师,只要进入课堂,或讲或做,或书或画,或议或论,或唱或弹,就得干净利落,欣然潇洒。

然而,一味的“高雅”其词,过分的故作姿态,并非雅之真谛。试想,面对着正在求知的青少年,你的讲议做,你的书画文,若少那通俗易通,少了那明白晓畅,少那生活气息,少了那泥土芳香,能行吗?所以,正确的态度只能是:

重在通俗,贵在明达,化雅为俗,俗以显雅。

五、断与续。

认识有个过程,领悟有个阶段性。一节课的教学,既应有长流水似的不断线的“续”,也应有“五里一站,十里一驿”似的“断”;四十分钟匀速前进,一泻而过,无续中之断,无行中之止,必是该强化的得不到强化,该突出的得不到突出。须知,课堂教学绝不是马拉松赛跑。

要善于借助那短暂的“休止”与无形的“换气”,显现教学内容的各个小环节,小阶段。这样一个有多种音符所组成的乐章就可能出现在学生面前。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善于巧妙的不失时机的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换规律,有组织、有组织、有计划地用无意注意强化有意注意,因为无意注意在大脑中的耗氧量较少,学生不易疲劳。

有了断于续,再加上展与收、疏与密、浓与淡、雅与俗等等相偕,整个课堂就结构而言,也就可能出现袅娜多姿的曲线美,也就可能使学生始终感受到是一种享受。

课堂结构的艺术

魏书生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形成了六步骤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魏书生教学简化了新知识的育成过程,加强了新知识的过手训练和强化训练。而一般老师重知识的讲解,放松了知识了解的训练。老师一般每次讲新知识前都要复习有关的旧知识。魏书生认为,复习旧知识不应作为一个独立环节,应与育成新知识融为一体。...

小议“高效课堂教学中的结构艺术”

2 语文教学,要动中求静。学好语文需要 静 静不下来的课堂,学习质量肯定大打折扣。静,应该是语文教学洗尽铅华 回归本真的前提。在有效的课堂静态环境中,师生平等 和谐对话,安安静静的课堂绝不是教学行为的静止。那恰巧是学生的智慧在萌芽,思维在发展,能力在提高。沉心学语文,真正学会倾听 阅读 思考 写作,...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方案艺术

课堂教案结构设计艺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教师教案艺术水平的重要标准。结构完美 布局合理的课堂教案,可以增强课堂教案的艺术魅力。那么,怎样设计课堂教案结构,才能做到既保证教案效果,又符合美学法则呢?英国美学家荷加斯指出 以波浪组成的事物就能产生一种变化美。因此课堂教案结构设计应以序列性为前提,实现序列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