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复习。
又呈吴郎。杜甫。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诗人。他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之家,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非常关注。他的众多。
优秀诗篇,深刻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
中的社会风貌和时代苦难,被后人誉为“诗。
史”、“诗圣”。他的诗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有《杜少陵集》。
二、本诗背景。
安史之乱中,杜甫在成都草堂前后居住了五年。
左右,到永泰元年(765)离开成都东行,在大历。
元年(766)春天到达夔州,暂住西阁;大历二年。
767),他先迁到赤甲,又移居襄西的草堂,在。
这里主管公田。到这年秋末,他把草堂让给年轻。
的吴姓亲戚(即吴郎)居住,自己搬迁至十几里外的东屯,但与吴郎时有往来,在他诗集中留下。
了三首他与吴郎交往的诗篇。《又呈吴郎》是其。
中最有价值的一首。
三、内容述评。
杜甫家族素有““奉儒守官”的传统,坚持忠君、仁民、爱物的道德观念。经过“安史之乱”
血与火的洗礼,杜甫与民族、人民更是共苦难,同呼吸,忧国忧民思想发展到了顶峰。
本诗体现了诗人对饱受战乱之苦的下层人民。
的深切关怀与热爱。诗人从西郊老妇一人的苦况,想到普通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从表达对老妇的。
同情扩展而为对时局艰难的忧虑。杜甫诗中的抒。
情主体,虽然不过是“小我”,但往往与国家、
人民融为一体,将“小我”融人了“大我”。
四、艺术特色。
一)以诗代信,委婉劝诫。
本篇既是诗歌,也是书信,是以诗歌的形式,起到书信的作用,所以全篇便以议论为主。前四。
句说自己,第五句转到了吴郎身上,但语气极其。
委婉。二)写实真切,以小见大。
杜诗写实逼真,从小处、实处落笔,逐渐推。
广到有关国家人民命运的全局性问题。作者能从。
小人物的现实遭遇引向全局性的关怀,这就是。
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
报刘一丈书。
宗臣。一、作者简介。
宗臣(1525—1506),字子相,号方域,扬州兴化(今属江苏)人。明代文学家。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齐名,人称“后七子”。有《宗子相先生集》。
二、思想内容及其意义。
三、三个人物形象。
四、记叙生动曲折。
一、作家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一字少游,北宋婉约派词人。
秦观少从苏轼游,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柔婉凄丽,情韵俱胜,被奉为婉约派正宗。
二、层次结构。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牛郎织女在七夕相会,下片写牛郎织女依依惜别。
上片又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开头三句。前两句描绘七夕天上的特定景色,第三句交代主要情节,即牛郎、织女渡河相会。写景中融注了离愁别恨。第二层是第。
四、五两句。表明作者对其离别与相逢的看法,赞颂了两人每年相逢一次的珍贵。
下片也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前三句,写牛郎、织女相会的匆促及再次离别的痛苦。第二层是。
四、五两句,作者正面发表看法,直接揭明全篇的题旨,颂扬了两人爱情的久长和忠贞不渝。
三、内容述评。
古代歌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诗词甚多,其立意一般都是感叹他们的长期分离。惋惜他们的相聚难得,于是为他们代诉离别相思之苦,抒发悲悯之情。但秦观的这首词在立意方面却是一反离别相思的缠绵感伤,自出机杼,化故为新,赋予老故事以新意义,表明了自己对牛郎织女爱情传说的新颖独到的见解。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者对爱情的这一甚为警策的见解,在封建时代诚然难能可贵,对今天的青年人树立健康的恋爱观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四、艺术特色。
1.议论卓荦,又以情景为辅。
2.象征隐喻,天人合一。
沈园二首。陆游。
一、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其诗题材广阔,现实性强,洋溢着浓烈的战斗激情和悲愤情绪,也有部分表现日常生活情趣的作品。其诗风格多样,以雄浑豪放为主,但也有婉约之作,想象丰富,语言明快。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
二、课文。沈园二首。
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棉 。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
三、背景简介。
陆游一生结了两次婚。第一次,是在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他20岁,娶了表妹唐琬为妻。婚后感情很好。
本想白头偕老,但陆游母亲晁氏不喜欢唐婉,强迫陆游休妻。这时,他们结婚还不到三年。后来,陆游另娶了王氏,唐婉也改嫁了赵士程,但两人之间的情意却难以割断。
31岁时,陆游到浙江绍兴的沈园闲游,与唐婉不期而遇,唐婉派人送来酒肴以通殷勤,陆游感其深情,在沈园的一垣墙上题了一首《钗头凤》词,以表情愫。不久,唐婉怏怏而卒。而陆游对此绵绵长恨,也终身难以忘怀。
晚年,他两次重游沈园,面对故人遗迹,回首当年情事,心中不胜伤感,《沈园二首》就是他在75岁时重临故地而写下的。
四、相关链接。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五、内容述评。
这两首绝句所抒写的,是陆游晚年再游沈园时,对前妻唐婉的深沉怀念。它们反映出与唐婉的离异在作者心头留下的深创巨痛,也体现了作者对唐婉一往情深、至死不渝。诗写得诚笃深挚,凄楚动人。
陆游与唐婉的离异,完全是由他母亲横加干涉造成的,他们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封建家长制的危害和封建礼教的残酷。
这两首绝句作于同时,都表现出了作者对唐婉的深沉思念。但侧重点有所不同。第一首重在表现人去楼空,往事难在的哀伤;第二首侧重在抒发°不思量、自难忘±的绵绵长恨。
六、艺术特色。
一)真情独到,自然天成。
陆游对唐婉情意深笃,与唐婉的被迫离异,在他心头刻下了永远无以弥补的伤痕,而唐婉之抑郁谢世,更使他伤痛不已,抱恨终生。此番重临旧地,凭吊故人遗迹,抚怀往日情事,心中波澜翻滚,哀伤尤甚。因而,提笔之际,真情充沛,无论是写景叙事还是遣词造句,字里行间,均有一股真情流溢。
二)因情写景,借景抒情
由于思想感情或心境意绪的差异,不同的人会对同一景物产生不同的感受。这种现象,反映在文艺创作上,表现为作家根据自我的主观感情去观察、感受、描绘景物,使笔下的客观景物染上自己的主观感**彩,赋予它们特殊的情感内容或抒情功能。
《沈园》第一首第三句描写的°桥下春波绿±这一景色,本是春意荡漾,令人悦目怡神的好风景,然而,作者却在此前冠以°伤心±二字,给它涂抹上一层浓厚的感伤色彩。因情而写景,借景以抒情,情景相生相成,有着丰富的意蕴,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一)作者简介。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号于湖居士,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有《于湖居士集》、《于湖词》。
二)创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月夜泛舟湖上,即景生情,写下这篇名作。
三)上片、下片的结构。
本词上片写景为主,下片抒情为主。上片描写广阔、清静、澄明的湖光水色,与泛舟湖上的乐趣;下片抒发豪爽坦荡的志士胸怀,以及对冰清玉洁人格境界的追求。
四)词中表现的闲适情怀。
本词上片描写洞庭湖广阔无涯、优美而又平静的景物,实是作者内心宁静之折射;下片直接抒怀,实显作者处变不惊、泰然自如、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作品以作者高洁的人格和高昂的生命活力为基础,以星月皎洁的夜空和寥阔浩荡的湖面为背景,创造出了一个光风霁月、坦荡无涯的艺术意境和精神境界,充满了“天人合一”的澄澈境界和闲适情怀 。
哨遍高祖还乡。
睢景臣。一、作者简介。
睢景臣,字景贤,扬州人,生卒年不详,大致生活与元中期(2023年前后)。酷爱音律,撰有杂剧《屈原投江》等三种,均佚,只有少量散曲传世。
二、背景简介。
汉高祖刘邦出身低微,在秦末烽火四起时,以泗上亭长身份起兵反秦。秦亡,与楚霸王项羽争夺天下,逼项羽乌江自刎后,即建汉称帝。随后杀了淮阴侯韩信,并亲自率兵攻打造反的淮南王黥布。
班师时路过故乡沛县,留住十余日,史称“衣锦还乡”,十分荣耀,历来传为美谈,在元代更成为杂剧与散曲的热门题材。《高祖还乡》是雎景臣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视角和辛辣的讽刺著称。
三、结构层次。
本套散曲[般涉调]中八支曲子组成。
(一)第一支曲[哨遍],写乡里一片忙乱。准备迎接即将衣锦还乡的汉高祖。
(二)[耍孩儿][五煞][四煞]三支曲,写皇帝的乐队、旗队、仪仗队和随从者,着眼浩大的气派和声势。
(三)[三煞][二煞][一煞]三支曲,写皇帝原来是刘邦,着重抖落他出身微贱的老底和昔时的无赖相。
(四)最后一支曲子[尾],意思说:你虽更名唤作汉高祖,实质上却还是那个无赖刘三。
四、主题思想。
本套散曲,嘲笑汉高祖衣锦还乡的虚荣排场,讽刺他的扰民行为,揭露他的无赖老底,把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作为嬉笑怒骂的对象,表现出作者对皇权至上的强烈不满和对封建秩序的无比蔑视,胆识过人。
五、艺术特色。
(一)乡民的独特视角。
(二)乡民的幽默讽刺。
(三)乡民的方言口语。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冯梦龙。一、作者简介。
冯梦龙(1574—1646),江苏苏州人,明末通俗文学家、戏曲家。他一生热心于通俗文学的创作、收集和编辑出版,对民歌、戏曲、**的传播、繁荣作出很大的贡献。特别是编订的白话短篇**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广泛流传,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的最高成就。
大学语文复习 1
大学语文。选择题。1.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属于表现手法 2.风雅颂是按乐调分类的 鹿鸣 属于雅。2 诗经 是现实文化的源头。楚辞 是浪漫主义的源头。3.文学性最强,最浪漫的是 庄子 4.儒家 道家代表人物 孔孟老庄 5.论语 的体裁是语录体 6.学而 出自 论语 秋水 出自 孟子 7.第一部纪传体断...
大学语文 1 期末复习提要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期末考试。经济应用文写作 复习提要。经济应用文写作 所用的教材为 新编财经写作 尹依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年修订 一书。根据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注重的是实用型文章的写作要领,基本掌握一般应用文体的写作方法,对常用的经济类专业文书有初步了解。试卷组合主要依照 难...
大学语文 1 期末复习提要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期末考试。经济应用文写作 复习提要。一 期末考试要求。经济应用文写作 所用的教材为 新编财经写作 尹依主编,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年修订 一书。根据教学要求,本课程的教学主要注重的是实用型文章的写作要领,基本掌握一般应用文体的写作方法,对常用的经济类专业文书有初步了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