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实验**部分(一)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考点1氮气。
氧气。成分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杂质及其他气体。
空气有害气体。
污染物。颗粒状固体。
污染与防治。
危害:防治措施:
考点2.氮气和稀有气体。
1)通常情况下,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也不能供给呼吸,较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时充氮气以防腐。
2)稀有气体是氦、氖、氩、氪、氙、氡等气体的总称。因为化学性质不活泼,过去又叫惰性气体,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因此常用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来隔绝空气,灯泡中充稀有气体以使灯泡耐用;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
考点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常用仪器及药品:集气瓶。
橡胶塞、弹簧夹、乳胶管、玻璃导管、烧杯、
红磷(如图2-5-2所示)。
3)实验步骤: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集气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记号;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红磷燃烧停止,瓶内温度降低,白烟消失后打开弹簧夹。
实现现象:①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②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约等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4)原理及结论:
原理。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
二、氧气。考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
293g/l)略大;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和固态氧都是淡蓝色的。
2)氧气的用途:氧气很重要的用途是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在一般情况下,呼吸和燃烧只需要使用空气就可以了,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需要使用纯氧,例如:
医疗上急救病人,登山运动员、潜水员、炼钢、宇航等都需要纯氧。
考点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氧气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放出热量,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氧气与一些物质反应的现象和化学方程式如下表所示:
2)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某些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却可以在氧气中燃烧;不同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尽相同;但也有共同的现象,即任何物质燃烧时都放出热量。
3)注意事项:
做硫、铁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盛有可燃物的燃烧匙自上而下慢慢伸入到集气瓶的中下部,防止瓶中大量的氧气受热体积膨胀,扩散到空气中,使可燃物不能持续燃烧。
做铁丝燃烧实验时,瓶底要预先放一些细沙或水,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考点4.臭氧(拓展考点)
臭氧在空气中含量极少,主要分布在距地面10km~50km的高空,形成一层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绝大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人类向空气中排放的一些有害物质使臭氧层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要了解臭氧的性质,采取措施,防止臭氧层被进一步破坏。
实验**题】
1.化学课上,同学们做了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后,对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及含量非常好奇,设计实验进行**。
提出问题】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主要成分,它们的含量是多少?
查阅资料】①呼出的气体中仍含有o2;
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的溶解度非常小。
猜想与实践】
猜想: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是n2、o2、co2、水蒸气等。
实验ⅰ: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1)实验操作如右图所示。
2)观察到的现象为根据该。
现象可以判断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实验ⅱ:验证呼出的气体中含有n2、o2、co2,并测其含量。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
下图所示装置(b是带有刻度的量气装置)
1)实验记录。
2)数据处理。
呼出的气体中主要成分的含量:
体积分数是某气体的体积占混合气体总体积的百分比)
同学们经过3次重复实验,确认了呼出的气体中的主要成分及。
其含量。实验反思】
1)该实验设计依据的n2性质有填字母序号)。
a.难溶于水b.不能和naoh溶液反应。
c.无色无味的气体 d.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实验ⅱ操作⑤中,若c中气体未完全冷却就打开f并读数,则所测o2的体积分数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2.(一)某班同学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1)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能看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
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管逸出。
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a.只有b.只有②④
c.只有d.①②
二)丙同学对上述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乙(选用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该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②点燃酒精灯;③撤去酒精灯;
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4)图乙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左移到约。
ml刻度处才停止。
5)对照图甲实验,你认为图乙实验的优点是回答一点即可)。
3.(10分)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将镁条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发现问题】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30%。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应不超过其容积的可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
体积约为其容积的3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一定有氮气,这。
种推测的理由是 。
剩余约70%的气体主要成份是。
提出假设】镁条能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接着上述实验,先拿开装置中集气瓶的胶塞,然后迅速把点燃的镁条伸进含有剩余气体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能在余下的气体中剧烈燃烧。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你得的结论是。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并生成氮化镁(mg3n2)固体。根据资料,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镁条除了能与氮气反应,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反思】通过以上**,你对燃烧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化学中考复习
1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只是二氧化碳。如 so2 所不同的是,二氧化碳无气味,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13.干冰能升华 但能升华的物质不一定是干冰。如 碘。14 有机化合物是含碳的化合物,但含碳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如 caco3 co2等。15.中和反...
中考化学复习
知识网络 典例剖析 例1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氧气具有可燃性。b 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c 氧气能支持燃烧。d 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解析 氧气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空气,实际是氧气能供给生命体呼吸进行生理活动。氧气除此性...
科学中考化学复习
化学部分。知识疏理。第三册第一章。1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及其特征。联系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都是混合物。区别 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体中形成均。一 稳定的混合物。悬浊液是不溶性固体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过后会分层,不均一,不稳定。乳浊液是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而成,会分层,不稳定,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