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不可流于形式

发布 2021-05-17 16:13:28 阅读 5676

高考作文命题,不可流于形式。

作者:宁彩霞。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24年第08期。

高考作文历来为全社会关注之焦点。考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也不尽如人意,高考作文整体质量主要取决于考生的作文能力、临场发挥和语文素养,但高考作文的命题水平,命题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对高考作文整体质量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孔子云:

教学相长;而命题与写作的关系也是互为辨证,相辅相成的。

自2024年起,高考语文试题首次考及“话题作文”,其相应的“三自政策”,即“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题自拟”,便成为多年来一成不变的命题形式和要求,相对于原来单一甚至呆滞的命题和材料作文来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作文积极性,诞生出一大批高考优秀作文和满分作文。因此,话题作文可谓高考作文的一场革命,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然而,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话题、命题及材料作文的形式变换及相互渗透,同样应讲究其科学性与艺术性;尤其在高考作文命题已逐渐由话题转回命题和材料的今日,则更应引起语文界的高度重视!

高考作文及命题研究者甚众,相关文章也浩如烟海,但极少有人注意到命题所存在的疏漏、偏差与缺失;说得更直接一点,多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普遍存在一大弊病:流于形式,或形式主义!

一、“立意自定”的疏漏立意自定本是高考作文命题民主性的标志,旨在激发学生写出个性,力避千孔一面,千篇一律;但颇多高考作文题形式上虽“立意自定”,但本质上却“立意已定”。如高考作文题“坚韧——我追求的品格”“诚信”“包容”“坚强”“拒绝平庸”等一般构成其答案的唯一性,虽然这是积极倡导大家做人要有坚韧的品格,要讲诚信,要具有包容心,要有坚强的品性;但从写作的角度第二种立意绝不存在,岂能“立意自定”?因此,此类题目的“立意自定”已流于形式,它与“面向大海”(上海题),“怀想天空”(江苏题),“有句话常挂在嘴边”(天津题)这样意义中性的高考作文题有着本质区别。

因而,此类作文题“立意自定”的要求若改成“内容自定”,则更为科学严谨。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嬗变

作者 潘小琴。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教育 上 下 2015年第20期。摘要 笔者在本文中就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嬗变展开了一些论述。关键词 高考 作文 命题形式。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 7711 2015 20 001 01 把握作文命题的形式特点,是考场写作的一...

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的命题 命题的核心限制一般是命题 命域 命意,命题的构成围绕其一还可能会有其他要素。完整的命题构成不外乎三部分 材料 引导语 要求。1.材料的作用。材料对写作有限定限制作用或辅助帮助作用,或兼而有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是限定限制作文的立意或中心 范围。如2011年辽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

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社会性 时代性 生活性 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出于避免猜题和套作的考虑,命题本身不一定会直接体现高考当年的时事热点,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小政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热点事件,以引起学生对社会 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