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命题

发布 2021-02-20 17:16:28 阅读 4371

高考作文的命题**。

命题的核心限制一般是命题、命域、命意,命题的构成围绕其一还可能会有其他要素。完整的命题构成不外乎三部分:材料、引导语、要求。

1.材料的作用。

材料对写作有限定限制作用或辅助帮助作用,或兼而有之。

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往往是限定限制作文的立意或中心、范围。如2023年辽宁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的文章:

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

“闻到了。”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做声。哲学家说:

“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

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感冒了。”

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这个作文题中的材料直接限制了作文的立意。所写作文立意即使不是唯一的,也必须是材料含意范围内的。同时,材料也有启发写作思维的作用。

话题作文命题构成中的材料则主要是由头、引子的作用,目的在于引出话题,同时又有启发写作思维的作用;也有的有直接或间接的限定限制作用,如比喻型话题作文。前者例如202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后者如2023年江西高考作文题。

标题作文命题构成中的材料也主要是由头、引子的作用,目的在于引出标题,同时又启发写作思维的作用;也有的有直接或间接的限定限制作用,如一些比喻型标题作文(见后文详细说明)甚至非比喻型标题作文。前者例如2023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后者如202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2023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09山东)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事物又成为历史的见证。

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以上的文章。

高考作文命题

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社会性 时代性 生活性 人文性和哲理性。虽然出于避免猜题和套作的考虑,命题本身不一定会直接体现高考当年的时事热点,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小政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热点事件,以引起学生对社会 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

高考作文命题刍议

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在 弘经历了无数次变化 由 命题作回到 义 时代。直到 一。大师全集序 中说 凡做人,文 到 材料作文 到 看图作年,高考作文才正式有了 文体不。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文 到 话题作文 然后又是 命限 的字样,这是一个突破,一种十分像 人 的人 但到后来,为环题作文 一 替着...

高考作文命题趋势

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趋势。1.继续以 软文化 为主导思想。所谓 软文化 就是那些能体现精神 心灵层面的内容。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体现在作文中,例如那些能体现情感 态度 价值观的素材,我有一双 的翅膀 就是一个好的例证,北京的符号 也是这样的。2.以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为主打。2009年高考作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