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笔记整理

发布 2021-05-12 18:09:28 阅读 2522

绪论。美学的学科性质。

一、美学的研究对象:审美活动。

1、研究美和美的规律。

2、研究艺术。

3、研究审美经验。

4、研究审美心理。

5、研究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2、美学学科孕育形成经过哪三个阶段。

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2、审美思想。

3、审美学科。

美学学科的发展。

三、美学的哲学基础。

柏拉图:理念论。

康德:先验主体论。

黑格尔:绝对精神论。

海德格尔:现象学的基本本体论。

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实践论和社会存在论)

马克思的实践论:1、马克思的实践论是在继承和批判西方传统实践观念、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实践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生成性的。

3、物质生产劳动是人最基础的实践活动,它最终决定着包括艺术、审美活动在内的精神生产活动和人的一切其他实践活动。

马克思的存在论:1、始终紧扣现实生活来理解人的存在。2、始终从具体的社会关系出发思考人的存在。

3、最根本的,马克思是从人与世界在人的现实活动中达到统一来把握和说明人的社会存在的。

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1、人的基本的生存方式就是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础性的实践活动,但不是全部,而审美乃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个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审美活动之所以产生和发展,是有其必然性的,是由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实践需要审美。

3、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审美的创造和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审美活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

艺术活动是和人生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审美活动是扎根于人生实践之中的,是我们人的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

审美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境界。

1、审美境界一般是指在生活中和艺术**现的审美的情境。它具体地体现为情与景、心与境、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交融”,即我们中国美学所说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同时,这种情境的有机统一表现在接受效果上又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无限对有限的超越,达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

2、审美境界也是有高低不同的层次,由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导致的审美体验是多层次的,它是一种由低级到高级的、由表层到深层不断迁入和递进的动态结构。

3、在人生实践中,在与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层次觉解和感悟,会形成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而审美境界则是其中的一个比较高层次的、特殊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高于一般的人生境界,它可以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诗意的提升和凝聚,也可以说是一种诗话了的人生境界。最高的人生境界往往就是最高的审美境界。

冯友兰的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宗白华的六种境界: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艺术境界、宗教境界。

美学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

审美关系与审美活动。

审美关系从属于人与世界的存在论关系,是人与世界复杂多样性关系中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关系,是人对世界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首先,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其次,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再次,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审美关系:就是植根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美与审美形态。

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体现为主体直观到了这种超越现实功利、伦理、认识的自由人生境界、体验到了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而产生的自由感、幸福感和愉悦感。

审美形态: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美感与审美经验。

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审美经验的三个特点:

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

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3、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精神性的对话和交流,以达到主体在心灵上与对象的和谐交融,产生精神上的满足和快感,即美感,而不是实际地占有、利用对象,所产生的快感也不是个体眼前功利实现的满足感或感官刺激满足的生理快感。

艺术和审美教育。

艺术活动的三个环节构成和展开:

1、它必须有作者,作者是作为人工制品的艺术品的所从由来者。

2、作者对艺术品的制作、生产是独特的,它被称为创造。

3、艺术品从结构上来说是多层次的。

4、艺术品必须被人审美地接受,进入具体、特定的审美关系之中,方能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美育即审美教育。

狭义的审美教育指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貌。广义的美育指通过审美活动,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精神丰满的人生成。

第2章审美活动论。

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

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审美需要是在人的劳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人的精神能力的发展而逐步生成的,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呈现。

特征:1、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植根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2、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审美理想:就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作用:1、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审美理想作为一种具有导向性,规范性的观念,本身就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

2、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能力或者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审美趣味存在个体性与社会性,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矛盾。

特征:1、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2、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者社会条件。

健康标准:1、我们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审美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个人的审美趣味无论具有多大的分歧,它总是要在审美对象中进行选择,他所做出的评价也必须符合对象的审美价值。

2、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审美理想的制约。好的审美趣味不会完全局限于对象的具体特征,而是积极地把对象与主体的审美理想联系起来,由此做出的选择和评价才是真正具有普遍性的。

审美活动的特殊性。

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就是说审美是一种最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审美是只属于人的活动,是为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活动。

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审美活动首先是一种精神活动,在各种精神活动中最具有个性化,审美活动恰恰是把感性,个别性作为自己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不仅是具体的独特的,而且永远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复的。

3、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所谓审美活动无功利,是说审美活动并不以某一有限目的为目的,相反它还必须以摆脱直接功利目的为前提。被某种有限的功利性目的所操纵,所支配的人的存在,是一种与人的真正自由本性相疏离的单向度的片面的存在。

审美活动就是对这种存在状态的一种积极的扬弃与克服。审美活动指向一种整体的,根本的功利性,这就是它把人向着完整的自由存在状态提升。

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自律性是指审美活动本身就是一个自身完满的世界,它不是手段,而直接的就是目的本身。他律性就是说审美活动并不是一个封闭孤立、与世隔绝的世界。

与其他实践活动之间有着剪不断的,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

审美活动的价值内涵。

1、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2、审美价值与一般价值活动的共性。

3、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4、审美活动是人最具本己性的存在方式。

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其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再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审美活动确是最具有人的本质性或本真性的存在方式。

审美主体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活动中。

首先,美并不是先于人而存在的一种东西。其次,只有在主客体关系中才能把握审美主体的性质。再次,就审美而言,正是人的对象化的活动,建构起现实的审美对象及与之相适应的审美主体,确定了主客体之间审美关系的规定性。

审美活动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规定,相互激荡的矛盾运动过程。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所以可能并具有现实性的根本条件。

审美主体的存在状态。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精神存在特征主要体现在惊异、体验和澄明三个基本环节及其起伏运动的状态中。

惊异:从日常生活中的跃出。

两个主要特点:

1、审美惊异不是一种理性的求知欲,而是一种鲜活的生命感。

2、审美惊异的产生既依赖于主体一定的自身条件,也依赖于对象自身一定的客观条件。

审美惊异:就是人在一定的现实境遇中由于与客体对象的直接契合所产生出来的一种迥异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特殊心境。在这里,惊异既表现为客体对主体的召唤,也表现为主体对客体的向往。

正是在主客体这种刹那间的直接碰撞与神会中,激发起主体强烈的审美兴趣。

体验:沉浸在与对象直接的相处中。

审美体验:就是主体在具体审美活动中被具有某种独特性质的客体对象所深深地吸引,情不自禁地对之进行领悟,体味,咀嚼,以至于陶醉其中,心灵受到摇荡和震撼的一种独特的精神状态。

审美体验作为一种特殊的体验方式,与人的生活世界以及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获得的人生体验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密切关系。是因为人在根本上是一种社会性的存在物,他不可能离群索居,相反,被社会抛弃是对一个人最为严酷的惩罚。

美学笔记整理

1.美学的学科属性。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以哲学作为价值观 世界观与方 的基础。2.美学的诞生 1775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 被称为 美学之父 命名。基本的美学读物 柏拉图 文艺对话集 美学理式 康德 判断与批判 黑格尔 美学三卷本弗洛伊德。3.美的产生 自然和谐说 毕达哥拉斯 达芬奇 主观决定...

美学原理笔记整理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美学原理 复习提纲。1 一般识记 一般的美学观点如 鲁迅的喜剧观和悲剧观 形式美的内涵。重要美学范畴如 优美 审美风尚 自然美 人体美 丑 美感等。鲁迅的悲剧观 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的喜剧观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形式美的内涵 形式美是指生活 自...

美学课件整理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美是什么?第一节美学 历史与现状。第二节美学的学科定位。第三节美学的对象和方法。第四节怎样学好美学 第一节美学 历史与现状 一 历史上的美学 一 古典阶段 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时期,从先秦两汉到近代王国维之前,中西方思想美学还处在一种 前美学 的形态。1 具体表现 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