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题目加答案 整理版

发布 2022-09-03 11:17:28 阅读 8586

一、名词解释。

1、美学思想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2、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3、审美理想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4、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独特范畴。主要是指运用艺术意象,在主客体交融、物我两忘的基础上,将接受者引向一个超越现实时空,富有形上本体意味的境界中。

5、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6、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惟静中得之。就是主体和对象“无厉害关系”,或者审美主体“无丝毫生活之欲”,因而超越了主体与对象之间功利关系,而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心情处于宁静状态。

7、心理距离说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的爱德华·布洛本世纪提出的; 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非功利的、非实用的心理距离,这种距离是对审美态度的一种说明,审美主体只有在与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才可能在意识中构成对象,并对其做出具有普遍性的评价。

8、悲剧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悲剧性的矛盾作为戏剧冲突,即具有肯定素质的主人公遭受挫折以至毁灭,唤起人们以悲为特点的审美感受。由此推而广之,人们把具有这一根本特征的其他文学作品,甚至生活中有悲剧意义的事件,统统称之为悲剧。

9、形式美广义说,形式美就是美的事物的外在形式所具有的相对独立的审美特性。狭义说(通常意义上),形式美是指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等)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的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

10、通感所谓通感,就是指五官感觉在感受中互相挪移,各感官交相为用,互换该官能的感受领域。也可以看作联想的一种特殊形式。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

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通的。一种感官的变化,常会引起其他感官的变化。它们之间还有协作,还有相互的影响和沟通。

这种感觉现象就是通感。

11、审美态度主体对审美对象所持的态度,主要是心理状态。它受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影响,亦受心境、情绪等主观心理因素影响。审美活动要求主体从日常现实生活中脱离出来,保持与实用功利无关的态度。

12、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13、审美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美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必然受人类社会生活的制约。是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在当下直接性的情景中所展开的一种最具有本几性的精神交流与沟通,他既是主体得以能动的表现自己本质力量的一种独特方式,也是对象能如说其是的呈现自身的一种生动过程。

14、丑丑就是歪曲和否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象。从内容方面说,丑是社会生活中与人的本质力量相悖逆的事物。从形式方面看,丑是违背形式规律的畸形、缺陷的感性形式。如畸形的身体。

15、期待视界所谓期待视界,是指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一种欣赏要求和欣赏水平,在具体阅读中,表现为一种潜在的审美期待。

16、崇高是一种通过人生实践和审美活动,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立冲突中重建起来的具有肯定性价值内涵的审美形态。

17、化丑为美将丑艺术的典型化,使之具有审美价值,转化为美。

二、简答题。

***1、述评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

亚里士多德:“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感情得到陶冶”,具有“净化”(卡塔西斯)灵魂的教育意义。悲剧主人公“在道德品质和正义上并不是好到极点,但是他的遭殃并不是由于罪恶,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惟其不是咎由自取,所以令人怜悯,惟其不是好到极点,“和我们类似”,所以会引起我们担心小错引出大锅的恐惧。

***2、谈谈你对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认识。

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在西方美学思想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开启了美育发展的一时代。

第一:席勒力求从哲学的高度揭示审美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独特目的,并把审美教育的理论奠基与对审美活动性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这样他就不仅把审美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明确区别开来,而且也把审美教育的目的与审美活动的性质内在地统一了起来。第二,他从人性的内在结构入手,以人性的完满自足为终极目的来揭示审美教育的价值。

第三,席勒认为要消除人性的**状态,实现人性的完满和谐,既不是用感性去消灭理性,或者用理性去吞没感性,也不是从人以外去寻找某种统一的标准,人性统一的根据就在于人自身。总而言之,席勒的论述不仅是基于对他所处时代人性**状况的忧虑而提出的一种教育策略,更是针对西方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文化危机而对人性“沉沦”的一种拯救。

3、简述黑格尔的崇高观。

黑格尔从他的绝对理念出发,认为:“崇高一般是一种表示无限的企图,而在现象领域里又找不到一个恰好能表达无限的对象,因此,用来表现的形象就被所表现的内容消灭掉了;内容的表现同时也就是对表现的否定,这就是崇高的特征。”

4、为什么说审美是人生在世最本质的存在方式?p109

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其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最后,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5、什么是艺术中的丑? 举例说明审丑。

在艺术中,丑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以丑衬美。映衬,是艺术中常用的手法,能产生一种对比效果,具有极大的鲜明性,可以把事物的特征突出地表现出来。在艺术中,映衬有各种不同的情况,以丑衬美,属于反衬,以丑衬美,目的在于突出美。

第二,化丑为美。“化丑为美”,是从艺术形象的美学效果这个意义上说的。

这并不是说,经过“化” ,丑就不存在了,而是说,这个“丑”已经不同于一般的生活丑了,从艺术效果上看,它已具有美学意义的美了。

举例:如《十五贯》中的娄阿鼠等,由于艺术家们活龙活现地揭露了他们的丑恶灵魂,才使这些反面典型成为对实际生活中这些丑类的否定,从而具有了审美价值,转化为美的形象。人们在欣赏这些形象时,也能得到一种审美的满足。

6、博克认为。“在悲剧中解释出来的正是人类高尚的精神”,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并具体阐述你的理由。

7、审美情感与日常情感的区别。

审美情感以日常情感为基础,但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别。

首先,审美情感作为一种精神性的愉悦,有别于单纯的生理快感。

其次,审美情感比日常情感往往包含着更为丰富、更加深刻的社会内容。

再次,审美情感由于超越了狭隘的个人功利,所以有着寓热于冷的情感再体验的特点,不象日常情感那样锋芒外露。

8、简述形式美的规律。

一、整齐一律:

各构成要素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色彩单一,给人以秩序感。

二、对称与均衡。

组成整体的两个部分在形体、色彩、质地诸方面大致对称均匀。

三、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对象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个部分与细部之间的比较关系。

尺度:是对象的整体或局部与人的生理或人所习见的某种特定标准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节奏与韵律:

指的是变化的规律性。色彩,声音,线条,包括人的动作的有规律的变化都能产生一种节奏和韵律。

五、对比和调和。

对比和调和是在要素间强调异性和共性,以达到变化和统一的形式法则。

六、多样统一:是事物整体上的和谐,并可能是由各个不同的因素乃至对立的因素造成的。

9、简述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

1)生活丑可以成为艺术描写的对象。生活丑经过艺术处理进入艺术殿堂,成为一种渗透着艺术家的否定性评价的艺术形象,便从反面肯定了美。再者,生活丑获取了和谐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就构成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2)丑在艺术中的价值表现:以丑衬美,化丑为美。

10、结合中西美学史上自然美的思想的变化,简要回答为什么现在都市人热爱“生态美”?

11、结合具体例子,谈谈你对审美活动中审美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认识。p10

(1)首先是静观关系。审美对象最初凸显在审美主体面前的是形式,审美主体最初接触审美对象的是感觉器官。

(2)其次是对话关系。审美主体对审美意义的接受是从形式入手层层转深,领悟对象的内在意蕴。

(3)最后是存在关系。审美主体从对象身上发现了自身的存在意义,从而忘我的投入到“存在”或者“道”境之中。

12、简述艺术的存在方式。

(一)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品中,存在于艺术品所蕴含、所启发、所指称意象为主的感性的精神性中,艺术品是艺术现象中一个最鲜明的显现品。

(二)艺术现实的存在于人的审美活动中、审美经验里。

(三)艺术整体上存在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的动态流程中。

13、简述审美心理距离说。

所谓审美距离是由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对于这种距离的形成,布洛认为其关键在于主体摆脱了利害关系的束缚,转而以非功利的态度来对待事物,从这里看心理距离是关于审美态度的一种说明。另外布洛认为审美主体只有在与审美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拉开距离可以借助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可以帮助主体在意识中拉开与对象的距离,从而打破原有的那种浑然状态,这样才可能在意识中构成对象,并做出具有普遍性的评价。

14、“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

无我之境:是以物观物,惟静中得之。就是主体和对象“无厉害关系”,或者审美主体“无丝毫生活之欲”,因而超越了主体与对象之间功利关系,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心情处于宁静状态。

对应于优美。而有我之境就是"以我观物","于由动之静时得之",表现为审美主体内心有对外物的意志,欲望,掺杂了自己的情绪,表达时因心情的不同而不同,因而使物著有审美主体的色彩。对应于壮美。

15、简述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这命题。

1)生活中有美也有丑,有悲也有喜,不能简单地把一切生活都看作是美的,更不能把美定义为生活。

美学题目的答案

1,移情论 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彷佛它也有感觉 思想 情感 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2,美学的创始者及其创立的美学理论 德 鲍姆嘉通,美学之父 1750年,他对美学的定义是,美学是研...

餐饮美学填空题目答案

34.漆器作为高级餐具,流行于楚 汉 魏 晋时期的上流统治阶层,其中尤以 西汉 时期为最。26.尺度所研究的是事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与事物 实际大小 之间的关系。27.餐台的设计与布置应突出 核心 食品。29.视知觉在一定情况下会产生与所观察的 客观事物 不相符合的现象,称之为视错觉。...

美学离线作业 选 题目 答案已排版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美学 课程作业 选做 第一编。判断题 判断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 1 美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对。因为与审美活动同步产生,所以古老 因为它的命名很晚,所以年轻。2 亚里士多德是美学之父。错。鲍姆加敦才是美学之父。3 十八世纪法国美学家阿贝 巴托提出的 美的艺术 包括了 绘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