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物价变动会计。
学习目的和要求:本章将阐述物价变动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物价变动的原因及类型,理解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模式的影响,掌握物价变动会计的方法(主要是不变币值会计的现行成本会计两种物价变动会计模式)。
教学难点、重点及采取的措施:本章的教学难点和重点是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确定和各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对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确定问题可采用计量选择理论予以解释,而各种物价变动会计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则可以通过举例进行说明。
传统会计模式(又称为历史成本会计模式)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和币值不变前提,一直被绝大多数国家所采用,在物价比较稳定或物价有涨有跌(币值变动的影响可以略而不计或互相抵消)的情况下,传统会计模式编制的会计报表,基本上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在物价居烈变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会计模式所具有的客观、可靠的优越性不但不复存在,相反,以历史成本作为计量原基础,还会歪曲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从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因此,如何面对物价变动这一现实,恰当地解决物价变动引发的会计理论问题,消除物价变动对会计实务的影响,已成为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本章将讨论物价变动的涵义及对传统会计的影响,介绍物价变动会计的基本模式和操作方法,以及物价变动会计的国际展望等问题。
第一节物价变动会计概述。
一、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模式产生的影响。
一)物价变动的涵义及类型。
1.物价变动的涵义。
物价变动就是商品或劳务**的**或**,即同一种商品或劳务的**在不同时间的波动。**反映了商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交换价值,当同质的商品或劳务在同一市场上与以前的**不同时,则认为**(物价)发生变动了。
2.物价变动的原因。
物价变动是普遍存在的,它随着商品交换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物价变动,主要取决于供求关系;而在发达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条件下,特别是纸币进入流通领域后,物价变动的原因就复杂化了。概括地说,物价变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当人们生产单位商品所耗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普遍减少时,即当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再生产该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普遍缩短,该种产品的**就会降低;反之,劳动生产率普遍降低时,商品的**就会**。
2)科技进步。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革新,可能使有关商品中凝结的人类复杂劳动增多,从而使****,但更大可能是使生产者生产出质量更高、效能更好的商品,从而使原有商品的效能相对降低,价值受到贬损,****;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进步革新会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生产商品价的值量减少,**下降。
3)货币价值的变动。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的价值是直接通过商品的交换价值来表现的。但是,货币出现以后,商品的价值主要是通过货币表现为商品的**。
货币表现的**是商品的相对价值,即商品价值与货币价值的对比。因此,如果商品价值量与货币价值量同时发生等方向、等比例的变化,商品的**不变;但若两者任何一方的价值单独发生变动或双方发生不同方向、不等比例的变动时,都会引起商品价值的涨跌变动。
4)供求关系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就会**;反之,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就会下降。
综上所述,物价变动主要由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货币价值和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但是,发生于特定国家或地区、特定时期的物价变动,则往往有其具体原因,上述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会有所不同。自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物价不断**。
就发达国家来说,其物价的普遍**,集中表现为持续性的通货膨胀,究其原因可归结于该国**在财政上实行的赤字政策;就发展中国家来说,物价**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向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演变。
3.物价变动的类型。
物价变动就是商品或劳务**的上下波动。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变动是复杂多样的。不同商品物价涨跌的方向和程度是不尽相同的,个别或特定商品与整体之间的**变动方向与程度上也会不尽相同。
通常将物价变动划分为两种类型: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和个别(或特定、具体)物价变动。
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是指在物价变动时期,货币单位价值本身所发生的变动化,它表现为货币购买力的提高或降低。也就是从综合的角度看商品**的波动。个别(或特定、具体)物价变动是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个别商品在不同时期的同一市场上的**变化,它是某一特定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变化。
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与个别物价变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个别物价变动与交换相联系,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与纸币流通有关联,并常与通货膨胀或通紧缩相伴随。
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以个别物价变动为基础,又反过来对个别物价产生影响。因此,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难将两者截然分开。
考察一般物价水平变动,一般以全部商品的**为对象,但通常用消费**指数变动情况来表示。消费**指数是通过抽样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即对所选取的若干类型的消费品在不同地点的**进行统计计算的结果。
考察个别物价变动,则可按商品的品种或类别进行。
一般来说,个别物价变动往往与人们的直观感觉相符合,因而较为具体、客观,而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则往往与人们对周围物价变动情况的感受有一定出入,但却与人们所能感受到的货币购买力变动情况相符。当一般水平下降时,个别物价可能**,反之,当一般物价水平上升时,个别物价可能下降。但是,个别物价的普遍涨跌足以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升降。
不过,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个别商品的**来说,其涨跌幅度也可能与一般物价水平升降幅度有一定差异。总之,个别物价是微观现象,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多样性,一般物价水平是宏观现象,具有相对的准确性和普遍性。
在微观领域,个别物价变动至关重要,而在宏观领域,一般物价水平变动更有价值。当谈及物价普遍**或下降时,往往意味着个别物价具有与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变动的趋势。
二)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模式产生的影响。
1.物价变动冲击了传统会计模式的基础。
传统会计模式,又称为历史成本会计模式,它是建立在原始成本和币值不变假设基础之上的,所以又称为原始成本/名义货币会计模式。它是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会计模式。
其特点是用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成本计量资产的价值,以所耗用生产要素的原始成本(历史成本)与当期营业收入相配比来计算期间收益。传统会计模式运用了一系列的会计假设、原则、方法、估计和程序,在物价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能够产生出有用的会计信息,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但是,在物价变动(特别是当物价发生剧烈变动)的情况下,传统会计模式存在的理论基础会受到严重冲击,以下对此作简要分析。
1)名义货币计量单位。会计要对经济业务加以处理,必须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计量尺度,这就是货币单位。因为货币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征,它具有的价值尺度职能使它成为会计上较理想的计量工具。
会计人员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分析、确认、记录、汇总和报告某一特定时期企业的资产、负债和经营收益情况。会计所处理的只是那些能够用货币计量的企业经济业务及其结果。
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实际上隐含着这样一个假定,即假定货币是一个恒定不变的尺度,因而可用它去度量不同时间的各种生产要素,但是它忽略了货币单位本身的价值也会由于购买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事实。同样一个货币单位在不同时点会表现出不同的购买力,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它的购买力会下降;反之,随着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它的购买力会上升,这样的货币单位可以称为名义货币单位,传统会计模式所运用的就是这种名义货币单位。
在物价变动环境下,采用这样的计量尺度去计量会计要素,犹如用一把伸缩不定的尺子去度量某一物体,所得出的结果必然缺乏经济上的实际意义。诚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第89号公告中所指出的:“通货膨胀导致原始成本会计报表虚报了利润并使资本蒙受侵蚀——事实上这是毋庸置疑的。
特定物价的变动与一般通货膨胀是紧密相联的,而无论是一般物价还是特定物价的变动,都会严重降低原始成本会计报表的相关性、忠实表达和可比性。(fasb,fasc,no.89,para.
4.)。
2)原始成本计量属性。会计计量不仅涉及计量单位,还涉及计量要素的某种特征,在会计上称之为计量属性。传统会计模式计量的是资产或负债的原始成本属性。
原始成本也称为实际成本或历史成本,它是指在取得某项资产或劳务时所发生的代价,而不是该资产或劳务的现时价值。资产的现时价值是它的另一个属性。原始成本原则贯穿于会计处理的全过程。
在资产的持有期间不论物价如何变化,都不再调整该项资产的账面价值。资产的消耗也是以原始成本予以计量,固定资产以原始成本计提折旧。
原始成本的好处表现在:经济业务的记录有客观可靠的依据,便于日后验证和核实。但是,当发生了物价变动或资产的价值发生变化后,原始成本数据就不能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它既不反映现时购入相同资产的代价,也不反映现时**该项资产的价值,更不能反映继续使用该项资产对企业的价值,从而严重影响了信息的有用性。
3)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认为,企业将在足够长的时间里,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以完成其既定的目标。换言之,除非有足够的迹象和证据表明,会计主体在将来不能继续存在,否则,会计处理以该会计主体将不会解散和清算为前提。
这一假定把会计计量界定在长期而又延续的时间内,从而为企业长期资产(如固定资产)按原始成本计价提供理论基础。不论长期资产的市价如何涨跌,企业均将继续使用这些资产,以维持继续营业的需要,故资产项目因物价涨跌所发生的损益均无需在会计上予以确认。
长期以来人们对持续经营假设的理解是不完整的。企业要持续经营下去,必须使消耗的生产要素得到足够额的补偿。传统会计模式从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的是生产要素的原始成本,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这种补偿是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的正常进行的。
4)配比原则。配比原则是传统会计模式计量收益的一条原则,即将营业收入与为取得该项收入所发生的费用或成本进行比较,其超过部分确认为收益。这样,营业收入按照实现原则确认,然后根据匹配的要求确定相应的费用或成本,计量利润。
有些能够与所实现收入直接联系的成本或费用,就作为报告期的成本或费用,那些不能直接与取得的营业收入相联系的成本或费用,则应采用适应的标准加以分摊,或直接计作某一期间的费用。
高级财务会计上课笔记
第二章所得税会计。1 所得税会计的概念 一般说来,所得税会计是指研究处理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所谓会计收益,是指按照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税前会计利润 应税收益,则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2 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概括起来,所得税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主要发展...
《高级财务会计》讲义笔记
考试题型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一 单项选择题 20 1 二 多项选择题 5 2 三 名词解释题 5 2 四 简答题 4 5 五 核算题 40分,一共5道题,分数分别为5分 5分 5分 10分和15分。复习时应注意的问题。紧扣教材 善于总结。分析真题 寻找规律。多做练习 扎实掌握。内容串讲。导论。考试题...
高级财务会计读书笔记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高级财务管理。读书笔记。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姓名 刘乾。学号 2010516076 班级 10级财务管理1班。财务管理五大目标读书笔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目的或结果。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优化资本结构是企业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