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必修三常考点汇总

发布 2021-05-08 13:50:28 阅读 3035

实验方面。生物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

切除腺体的对照组设置:应做相同的切口处理,只是不切除内分泌腺。

实验动物分组时,要选择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且饲养的各种条件也要一致。

蛋白质类激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

第一章。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最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细胞内液中蛋白质含量比血浆中蛋白质更多。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于na+和cl-,看到**中,na+较多就是细胞外液,k+较多的则是细胞内液。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血红蛋白、消化酶、呼吸酶、光合酶等都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激素、淋巴因子、神经递质、血浆蛋白、抗体、葡萄糖、核苷酸、氨基酸以及o2、co2均可出现在内环境中。

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淋巴和血浆中均有淋巴细胞。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均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状态。

第二章。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

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产生感觉或反应≠完成反射,完成反射需要两个条件:完整的反射弧(常考点)和适宜的刺激。

虽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但是在体内时或反射弧中只能是单向的。

突触前膜是轴突膜,可将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突触后膜是树突膜或细胞体膜,可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兴奋在突触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能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出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是单向的。

突触前膜释放递质后,可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一般被分解或移走。静息电位是外正内负,主要k+外流,动作电位是外负内正,主要na+内流,被抑制时外更正内更负,一般是cl-内流。

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胞吐,不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依赖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还具有渗透压感受器。

大脑皮层有感觉中枢(各种感觉的产生部位),语言中枢,而且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协同作用)可使肝糖原分解变为葡萄糖,而肌糖原分解不能变成葡萄糖。

寒冷刺激下,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促进细胞代谢,有协同作用。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垂体释放,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

甲状腺激素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激素调节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即运输时无特异性,但作用部位有特异性。细胞膜上激素的特异性受体一般是糖蛋白,功能:可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神经调节:途径“反射弧”,速度“迅速”,范围“准确、比较局限”,持续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途径“体液运输”,速度“较缓慢”,范围“比较长”。

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但也有别的调节因子。

免疫系统三道防线:**、黏膜及其分泌物是第一道防线(消化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是第三道防线。

产生抗体的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它也是免疫细胞中唯一没有识别能力的细胞。吞噬细胞参与了第二道和第三道防线,它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

抗体和抗原结合会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

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二次免疫应答在初次的基础上增加了记忆细胞途径,所以比初次免疫应答反应更快、效果更强。

自身免疫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重症肌无力。

过敏反应必须是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才有症状。

免疫系统的功能有三个:防卫、监控和清除。

第三章。生长素的化学本质:吲哚乙酸,注意它不是蛋白质。

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植物生长的方向,如茎尖和根尖等)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单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促进生长、发芽;也能抑制生长、发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能看出两重性的现象有:

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而茎的背地性和胚芽鞘的向光性只能看到促进作用,不是两重性的表现。

生长素的作用还有: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子房壁发育成果实(对于收获种子的作物,如水稻、小麦等,该方法会造成减产)。

预实验的目的: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赤霉素的作用: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打破种子休眠。

细胞**素的作用:促进细胞**,延缓叶片衰老,促进侧芽生长。 乙烯的作用:促进果实成熟。

脱落酸的作用:抑制细胞**,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种子休眠。

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解除顶端优势可采用去除顶芽的方法,或者在侧芽处涂抹细胞**素。

第四章。样方法取样的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进行样方计数时,样方内、样方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均应计入。

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均可采用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春运期间,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包括幼年、成年和老年个体(注意词不能换),它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种群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趋势。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

j”型曲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的条件下,增长率(λ-1)不变,增长速率一直增大。

s”型曲线是在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增长速率先升后降,在k/2时,达到最大值。在k时,速率降为0;捕捞鱼时,应从大于k/2开始捕捞,捕捞后停在k/2,以便于恢复;对于害虫数量,要及早控制,避免到达k/2。

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统计方法是:抽样检测。

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对酵母菌取样时应先摇匀培养液后再取样,以减小误差。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但需要重复。

血球计数板的使用方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开始计数。

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都是指不同种群间的关系,一个种群内部发生的不属于这些。

垂直结构常表现出分层现象:影响植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影响动物分层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

水平结构常出现镶嵌分布:是由光照强度、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所造成,注意高山上不同海拔分布的植物不同,属于水平结构。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诱虫器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湿、趋暗、避高温的特性,收集后观察时应用放大镜或实体镜。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其实是优势种的代替)就叫做演替。

人类活动往往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初生演替一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从湖泊开始的初生演替一般经历以下阶段:湖泊→沼泽→湿地→草原→森林。

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次生演替一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阶段→乔木阶段。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是初生演替;从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是次生演替。

注意:演替不是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演替都要最终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的取代,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和苔藓、地衣等生物。

第五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将能量固定到有机物中,进入生物群落。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常考的概念)

生产者不一定是绿色植物,也可能是化能合成细菌,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也可能是植物和细菌,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也可能是动物,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没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但生产者永远是第一营养级。因此,消费者所占级别+1=营养级级别。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初级消费者的粪便量。

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初级消费者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

注意:能量在生态系统中可循环利用,或者分解者把能量传给生产者这两种说法是错误的。

能量传递效率是不可改变的,人们能改变的是能量利用率。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在10%——20%,不是种群到种群10%——20%,更不是个体到个体10%——20%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1.可以帮助人们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特点:全球性,反复循环。信息传递的特点:双向性。

高二必修考点问题汇总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考点必背 必修 经济生活 部分。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考点1 什么是商品?它有哪些基本属性?考点2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考点3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什么?什么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注意 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的区别 什么是 考点4 信用卡的功能是什么?考点5 什么是外汇?什么是汇率?如果用10...

高二生物必修3教学计划

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教学计划。席元寿朱锦祥任秀德 一 学生情况分析。高二 1 2 班是重点班,这两个班的学生组织性较强,上课纪律好,学生上课能跟着教学思路走,学习的投入性高,能够做到不懂的问题随时问老师,学习氛围较浓 高二 3 4 5 6 班是普通班,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涨,课堂效果不太...

高二必修2生物教学计划

一 教学重点工作。一 提高教师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教师上上下下以主人翁的精神,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领导做表率 骨干带好头 全员来参与,使各项工作井然有序地高效运作,全体教师要团结协作,拼搏进取 视团结为生命,互帮互助讲奉献,力求在合作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凝聚团队智慧,让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