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考点梳理 文言诗词

发布 2021-05-07 23:54:28 阅读 8195

2023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文言诗词。

专家解读考点。

考点阐释:文言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提高中华儿女文化素养的极好资源。因此,文言诗词成为中学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自然也是中考必不可少的考查内容。

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根据课标要求,中考试题在文言诗词方面的考查,基本上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

从字词解释、句意理解、名句名篇背诵等方面考查积累,从诗句理解、文意领会、内容概括、感情体会等方面考查感悟,从分析诗句意义与联系实际方面考查运用,从词句品析、文意领悟、感情体验等方面考查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根据2023年部分省市中考试题的抽样分析,92套试卷中,考查文言诗词共55首,其中课内28首,课外27首。所选多为名家名篇,内容涉及写景、咏物、抒怀、劝学、励志等方面。

题型分析及解题思路点示:

1.诗意理解。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就连标题、小序也不要放过。

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诗句的含义,一一弄清。

2.意境把握。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意境把握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画面)、品景(说说画面美在**,有何感受)来完成。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3.内容概括。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等,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清楚。

4.写法品析。诗词中字词的用法,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点,为表现诗词的主旨起到怎样的作用。

5.情感体味。情感是诗词的灵魂。

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

典型例题透视。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李白。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①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②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

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尽,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本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了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023年湖南永州市中考试题)

答案:(1)性格:天真超脱;艺术风格:想象奇特。(意近即可)(2)拟人手法;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

透视·助读:这两道题是从诗意理解、情感感受、品析写法的角度命制的。

要准确把握诗意、体会诗人情感,首先要知道其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今湖南岳阳),与李白(其时遇赦,重获自由)、贾至(与李白同时的作家,以散文著名;其时贬官为岳州司马)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了一组(五首)七言绝句。组诗原题为《陪族叔邢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以上选其第二首。

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月夜泛舟的情形: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

诗人与友人(此处,我们不妨把其族叔也当作友人)泛舟湖上,与清风朗月为伴,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但乘流上天终不可得,诗人也只好收起这份不羁的想象,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首句写景,同时点出秋游洞庭事。“南湖秋水夜无烟”,初读平淡无奇,似是全不费力,脱口而出,实则极具表现力: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

波澜不惊,澄澈如画。无烟水愈清,水清月更明。溶溶月色溶于水,悠悠湖光悠月明。

这种景象,这种意味,非置身其中不可得,非写意简笔不可得。诗人虽然没有精工细绘,但读者心中自会涌现出一幅水天一色的美好图景。

明月的召唤,让诗人陡生“上天”之心:“耐可乘流直上天?”这天真异想,似突兀而来,没有缘由。

但是,月色不就是最好的缘由吗?因此,这一突发奇思,反作用于月色的描绘,使得月色愈发迷人。诗人奇特的想象与天真超脱的性格,不是正由此可见一斑吗?

想象奇特,正是诗仙浪漫风格的体现。回答性格抓住“天真超脱”,回答艺术风格点出“想象奇特”“浪漫”等即可。

三四句直抒胸臆。月色很美,但诗人只为洞庭醉。上天既不可得,不如留下来,向洞庭赊点月色,醉游湖上。

“赊”字颇堪玩味:洞庭的清风、朗月、湖光,美不胜收,俨然一位富有的主人。诗人着一“赊”字,似与自然对话,表达了对自然的珍爱与尊重,拟人手法在这里运用得可谓巧妙纯熟。

“赊”,自然是不花钱了,那么李白《襄阳歌》中“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自然也就成了“赊月色”的最佳注脚。“赊”字极见诗人性情:痴恋月色,陶醉于自然美景中,洒脱不羁,豪放而不失浪漫。

本题的考查点落在作者的性格、诗歌的艺术风格、用语的辞格方面,更侧重于诗歌的内容把握、手法品析,这正是抓住了最为关键的部位。

常见失误分析。

例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两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

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白居易写的是时的景物,欧阳修写的是时的景物。

2)欧阳修诗的。

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

表达效果:2023年江苏扬州市中考试题)

答案:(1)早春(或“初春”) 暮春(或“晚春”“季春”)(2)修辞手法:夸张表达效果:

诗人用拟人手法写鸟语花飞,生动表现出春光的迷人和勃勃生机;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恋”)。

分析·助读:解答这道题时,由于审题不细心,考生很容易疏忽题干中的提示语,抓不住诗句中一些语,把两首诗的不同时段答成“春天”“夏天”或“开花时”“落花时”,把修辞手法答成“衬托”“对偶”,把表达效果答成“突出了人物喝醉了”“忘记留住春天”等。

诗歌描写的时令季节都是有特征的,春花秋月,莺歌雁飞,是大自然的语言,也是诗歌的意象。如果说,从静态的景物不容易看出时令季节,那么可以从景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推知答案。春天湖水初涨,刚刚平了湖岸,云气压在水面上,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初春时早来的黄莺活跃在向阳的枝头,燕子也回归了江南水乡,这都显示了时间特征。

各种颜色的野花零零星星地开着,春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这些都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

丰乐亭游春》写惜春之情。美好的春天即将过去,丰乐亭边落花满地。在这鸟儿啁啾、杂花乱飞之时,太守却醉了,次日酒醒,春无踪迹。

表现了春景的迷人和春日的短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与怜惜,所以说这个时段是暮春。

对欧阳修诗。

三、四两句的修辞手法与表达效果,考生大多只看到“鸟歌花舞”的拟人手法,没发现夸张的手法。春天的消逝,绝不是酒醒时刻就过去了,客观上说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这里作者却把它写成“酒醒春已归”,似乎在一场酒醉之后,一觉醒来春天就飕然消逝。

夸张手法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这里不是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也不是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而是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例如: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当然,对于作为初中生的同学们来说,能够说出这是夸张的手法就够了。

用夸张手法说“酒醒春已归”,感叹春天的短暂,暗含着诗人浓厚的惜春之意。

中考试题精编。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其后题目。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是( )

a.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2.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023年江西省中考试题)

二)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2023年山东济宁市中考试题)

三)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答题。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下片中“卧”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2023年四川泸州市中考试题)

四)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黄鹤楼。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2023年广西柳州市中考试题)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 文言散文

2019年中考语文考点梳理 文言散文。专家解读考点。考点阐释 文言散文是中考语文试题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般占整个试卷总分的10 15 左右。据对92份试卷的统计,最低的7分,最高的20分,平均分值为11.88分,7 10分以下的试卷占27.2 10 20分的占72.8 选文多以山水游记 名人掌故...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

一 基础。1 古诗默写。重点关注5年内未考古诗词,尤其是 诗经 两首。4分题关注律诗 八句 绝句 四句 词。难点在理解性默写与文言文重点句子。古文默写重点 论 陋 与 岳 醉 满 小 出 中的重点段落 句子。示例 论 子曰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

a 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提高。b 城市居民有一种返璞归真的需求。c 花卉的现代栽培技术日益成熟。d 花卉装饰可以使城市生活环境更优美。09 第 段中的 这样 指的是 3分 注意 直接筛选信息和简单推理 细读选项,比对原文。6 能分析文章的思路结构 说明文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记叙文 顺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