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考点梳理

发布 2021-05-08 00:16:28 阅读 7415

考点有6个:

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

题型有:选择题——通常是一道考实词,一道考虚词,两道考文章大意(如果是人物传记的话,考文章大意有一道会考人物性格或事迹),还有断句,翻译文中句子。

一、实词考点。

1、一词多义。

只知现代略古义,往往犯错出问题。多记特殊有秘笈,一看就知真神奇。常用少考考特别,不读原文也能敌。本义、引申或比喻,不行还有语境义,此题关键在熟练,多练绝对没问题。

2、词类活用。

主语谓语和宾语,状语要在谓语前,摸清顺序好辨别。活用关键在词性,位置一看就明晰。活用共有三类型,名词动词形容词。

名词活用两大类,状语谓语要牢记。名词占了状语位,垄断地位不忘记。名词占了谓语位,动词使动和意动,三种情况看翻译。一般动词没关系,使什么怎样叫使动,认为怎样叫意动。

动词活用最好辨,仍作谓语没改变。参照名词活用型,使动意动加为动。动词占了宾语位,变为名词不客气。

形容活用不用急,参照动词正可以。普通活用是动词,使动意动皆谓语。形容占了宾语位,变为名词同上例。

3、通假字。

实词不能忘通假,记住特殊最给力。同音假借没问题,借本不同最难记。声韵不同为重点,数量有限要牢记。(借本:指借字和本字)

二、虚词考点。

1、按“图”索“骥”。

在复习迎考时,把《考试大纲》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的各种用法绘成图表。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2、因“境”揣想。

虚词大都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特定的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语境,综合文意与虚词在句子中的作用来分析揣摩作出判断。

3、定“性”推断。

文言虚词大多是从实词虚化而来的,往往兼有实词和虚词的不同的词性,而虚词的用法一般又是由其词性所决定的,因而可以通过判定其词性的异同来推断用法的异同。

4、位置比较。

虚词在句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和前后词语搭配的关系不同,其意义与用法一般也不同,因此在解题时可以通过比较虚词在两个句子中的位置来判定其用法的异同。例如“生乎吾前,固先乎吾”与“儿寒乎?欲食乎?

”两句中的“乎”,位置不同,用法也就不同。

5、古今对照。

有的文言虚词今天已不再使用,而有的却沿用下来,只是用法发生了某些变化,像“为”字作为表反问语气的助词今天已不再使用,而作介词的用法几乎没有变化,我们就可以借助于虚词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来理解它们在文言句子中的意义与用法。例如《鸿门宴》中“谁为大王为此计者”前一“为”字今天就仍在用,而“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后一“为”字今天已不再使用,古今一对照,就可判定两个“为”字用法不同。

6、课文迁移。

试题提供的用于比较的文言句子大都有一句出自中学课文内,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熟悉课内文句的优势来帮助辨析。例如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所给的四组句子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四句都出自高中课文,解题时就可将课文知识迁移来。

特殊句式:所谓特殊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与我们现在的结构组成存在着区别和不同。

a、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

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 (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

总: 翻译出来有"是"字的就是判断句。

b、省略句。

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语省略。

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2.谓语省略。

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

3.宾语省略。

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 (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

4.介词省略。

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 (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

5 兼语省略。

民悦之,使[之]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 《韩非子》.

c、被动句。

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2)为乡里所患《周处》 (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

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

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守株待兔》

3)天子为动,改容轼车 《史记·细柳营》

3.用“于”表示被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马说》 (2)得幸于武宗 《乐工罗程》

4.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5.有时(3)(4)可以同时使用。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庄子·秋水》

d、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 《公之侨献琴》

3)贤哉,回也! 《论语》

4)谁欤,哭者? 《礼记》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何陋之有 《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左传》

c.“以”字的宾语常常放在介词之前仰而思之,夜以继日 《孟子》

d.“唯。是。结构率师以来,为敌是求 《左传》 唯利是图 (成语)

e.“之为”结构唯弈秋之为听 《孟子》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4.状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三、分析综合类试题。

1、采用分步阅读法,形成整体意识。

1)粗读文章,大体了解文中所写的时、地、人、事、作者的看法。

2)排除“死”字。

不需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名、官职名、时间名词等,再分析“关系”——人与人、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关系,理清孰主孰次,孰善孰恶,分析事件的原因与结局,分析人物的命运归宿,从而理解文段的中心思想。

3)扫清障碍: 留、删、换信(准确)、达(通达)、雅(有文采)

文中加点的字、画线的句子一般都是难字难句,是理解的障碍,也是文后的命题依据,筛选概括,准确答题。

2、既要有整体意识,又要抓关键语句。

如文章的中心句、段落的起始句、作者评述性的文字等。

3、把握文体特点,依其性质概括中心。

1)文言记叙文,要能根据不同的文体,分析理解文章主旨,看文章写了什么人物、什么事件、什么什么问题,分析、理解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的关系。分析了解作者的思路及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

2)高考主要选取人物传记作品(文言记叙文)片断作为文言阅读材料,所以突出他考查了人物的言行经历及形象特点。

3)文章内容分析:考题选项则往往是对原文内容的概述,或符合原文或不符合原文,需要考生准确分析文章的内容,仔细体会,反复推敲,作出正确的选择,并要注意句间的关系。

4、分析题目、尾注,掌握文章的出处、作者情况、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及写作动机,然后再结合有关的文学、历史知识分析概括评价。

四、文言文断句。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句首语气 “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前可断,叹词嗟夫、嗟乎和呜呼,常用句首,前面后面都可断。

1)句末语气 “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可断句。

2)常用句首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前面大多可以断。

常在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把句断。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习惯式,如:“何……之有”“如……何 ”“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 “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无……乎,可以帮助来断句。

五、文言文翻译口诀。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型

一 判断句的格式。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 语气词 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 1.主语后用助词 者 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 也 煞尾。如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目录。一 判断句。a 其基本形式是 者 也 b 也 c 者,d 者也 e 用 为 作判断词表示判断。f 借助于 则 皆 乃 非 悉 本 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g 无标志词,而谓语对其主语有断定性。h 少数用 是 作判断句的句子。二 被动句。一 用 于 为 为 所 见 字表被动句。a 靠 于 引...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郑博。判断句主要形式 一 用 者 或 也 句式表判断。用 者,也 表判断。句末用 者也 表判断。前单用 者 或后单用 也 表判断。二 用 此 是 句式表判断。三 用动词 为 是 表判断。四 用 即 乃 则 皆 耳 等副词表判断。五 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eg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选自 谏太宗十思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