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点梳理

发布 2021-05-07 22:59:28 阅读 2275

第一章机械运动。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能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速度大小的比较。

第二章声现象。

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传播的条件:有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

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及以上时,人耳才能把这二次声音区分开。

以乐器为载体,用控制变量法**影响音调的因素是中考新热点。

超声波: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路径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物态变化。

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室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估:测量前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选:根据估计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放: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读: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必须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记:测量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使用前要甩几下,使水银全部退回玻璃泡中;测量后可以脱离人体读数,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细管)。

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

汽化的二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常见的液化现象:“白汽”、雾、露。

常见升华现象(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结冰的衣服变干。应用:人工降雨、制作舞台烟雾。

常见凝华现象(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霜、云。

第四章光的现象。

光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解释现象:影子、日食和月食、针孔成像。应用:激光准直、站队成直线、三点一线、木工测料。

镜面反射、漫反射。

光的反射的应用:改变光的方向(潜望镜)、反光灯、光缆与胃窥镜。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对称。

平面镜成像作图:根据反射定律作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白光:太阳光,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三原色:红绿蓝。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实像可以在光屏上呈现出来。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但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到。

焦点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2倍焦距位置是物体成放大像或缩小像的分界点,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且物和像分居透镜二侧,所成虚像是正立放大的;在焦点以外,物体离焦点越近,像距越大,像越大。

眼睛视物原理: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射作用过强,像会聚于视网膜前。矫正方法:利用凹透镜使光线发散的特点。

远视眼成因:晶状体太扁,折射作用过弱,像会聚于视网膜后。矫正方法:利用凸透镜使光线会聚的特点。

显微镜工作原理:二次成像,二次放大。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积。

望远镜工作原理:二次成像,先缩小后放大。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天平称量:先放平,再调平,游码左移零,螺母来调平,左物右码要记清,先大后小摄取码,平衡质量加游码。

物体的密度在温度升高时会变小,在温度降低时会变大(水例外,在密度最大);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固态时密度最大,液态次之,气态时最小(水例外,固态比液态密度小);气体的密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液体浓度变大时,密度变大。

天平、排水法测固定的密度;天平、满容器法测液体的密度;

第七章力。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必考;用力的相互性解释与力有关的现象。以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出现。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考察弹蘅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为了体现能力立意,经常渗透在实验题中。

重力的图示和示意图、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实验题、作图题、填空题、选择题、简单计算题。

第八章运动与力。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利用二力平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根据二力平衡进行受力分析。与生活常识、交通意识、热点时事相关联。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作图题。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及摩擦力的应用;**摩擦力是否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二个物体相互接触;二物体接触面积粗糙不平;二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二物体的接触面上有压力产生。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使二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离(如加润滑油)等。

第九章压强。

压力的特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由于重力而产生的压力在计算时的应用。重点: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

液体压强的计算和规律;容器倾斜、倒置时压力、压强的变化。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开放性试题。

辨析大气压存在和应用。

液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辨析、应用和现象的解释必考。

压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且发生挤压。

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受力面积、压力大小。

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压强相等;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深度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当容器是柱形时,容器底受到的压力等于液体的重力;容器底小口大时,容器底的受到的压力小于液体的重力;容器底大口小时,容器底的受到的压力大于液体的重力。

柱体对支持面的压强。只与柱体的高度和密度有关,与体积和底面积无关。利用这一特性可以解决一些施工建材、建筑物高度**等问题。

不规则容器对底部的压力:先压强后压力。

柱形容器液体对底部的压强:不知深度的情况下可以先压力后压强。

帕斯卡定律: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被液体大小不变地向各个方向传递。(和为液压机的活塞面积)。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復水杯”实验、瓶子吞鸡蛋实验、塑料挂衣钩实验。

大气压的利用:抽水机。

液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第一十章浮力。

浮力是力学的重点,与密度、压强、杠杆平衡条件等知识结合作为压抽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阿基米德原理内容、公式运用、浮力的相关计算和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利用漂浮和悬浮条件求浮力的大小,物体浮沉条件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潜水艇、热气球、密度计、轮船等对浮力知识的应用。

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悬浮:,,漂浮:,,

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功率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普遍适用)(匀速直线运动)

充分认识“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的含义。对生活中是否做功的现象的辨析、功率的测量、功率与机械效率和速度的综合。

能量:物体能够做功的本领。

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辨别。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一切被举高的物体都有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中考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应用。重点:杠杆示意图的做法、最小动力的作图。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实质、特征和应用。

机械效率:用日常生活的事例考查学生对有用功、总功的辨析能力。

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饶固定不动的点转动的硬棒。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钢丝钳、手推车。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钓鱼竿、起重机。

定滑轮:工作时轴固定不动。实质:等臂杠杆。

动滑轮:工作时轴随重物一起移动。实质: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 。

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一般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杠杆的支点;2、分清杠杆受到的阻力和动力,明确其大小和方向;3、确定每个力的力臂;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关系式。

寻找最大动力臂的方法:1、动力作用点确定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线段为最大动力臂;2、动力作用点没有规定时,找到杠杆上离支点最远的点,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大动力臂。

作最小动力的方法:1、找到最大动力臂,过作用点作动力臂的垂线;2、根据实际,动力能使杠杆沿阻力作用的反方向转动。

第十三章内能。

常见的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

分子热运动:物体中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也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

影响扩散的因素:温度。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的势能之和。

物体内能变化的标志:温度、状态。(晶体熔化、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化学中考考点梳理

第一章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认识。3.常见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4.实验基本操作 药品的取用,初中常见仪器名称 用途及使用,药品的加热,混合物的分离,过滤 蒸发的应用,气体的制备及气密性的检查。第二章 5.空气的主要成分,6.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7.常见环境污染...

中考考点知识梳理

目录。第一部分自我发展。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1 第二单元 自尊自强 2 第三单元 学法守法 4 第二部分我与他人。第四单元 交往与沟通 6 第五单元 交往的品德 9 第六单元 权利与义务 11 第三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第七单元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 14 第八单元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15 第九单元 法...

中考考点梳理十二语言应用

2009中考考点梳理十二 语言运用。专家解读考点 语言运用是中考语文命题关注的一种试题样式,包括仿写 拟写 续写 补写 缩写 改写等。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是语言运用最基本的要求。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在 语言运用 的考查上主要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 仿照例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