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子春秋》阅读答案。
粗心是学习的大忌,对于语文的阅读理解也不例外。在审题的时候,要像对待数学中的数字一样,认真看清每一个字、词、句、甚至每一个标点,要看清题目的要求,分析问题的提问要点。下面是为大家的《
筷子春秋》阅读答案,欢送阅读。
筷子在先秦时被称为“梜”。《礼记》说“羹之有菜者用梜”,郑玄注:“梜,犹箸也。”《史记》谓“纣始为象箸。”这些都说明“箸”的称呼可能最早在商代出现。
“箸”,变成今天的“筷”,有个说法可能与沿江或沿海的船民有关。因为“箸”与“住”同音,对船民而言便有不吉利的意思,为了趋吉避凶,他们反其意称“箸”为“快儿”。又因为大多数“快儿”是用竹子所做,于是在“快”字上加了竹字头,成为“筷子”。
从此“筷子”便在人间叫开了。
古代用筷子的情况可参考画像砖。a汉代盛行厚葬,墓室中大量使用精巧画像砖,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因而留给后人丰富的形象资料。b 2023年湖南马王堆一号汉墓有“彩绘云龙纹漆案”出土,有趣的是这个漆案上除了摆放了5个写有“君奉食”的小盆、两个酒卮,案面上还放有一个耳杯,杯上还放有一双竹筷。
c《红楼梦》描写的宴饮场面中几乎都出现了筷子。比方第四十回写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在座的主人和宾客每人都手执一双竹筷。d今人虽然不能亲眼目睹那时人们使用筷子的场景,但却可以从流传至今的文献和文学作品中领略人们当时使用筷子的状况。
筷子之所以延用至今,在于它取材方便、制作容易。从饮食进化的历史推想,原始社会以手抓食可谓再自然不过,其后出现的“匕”,曲柄浅斗,很像今天的汤匙。《说文》谓“匕,亦所以用匕取饭”。
今天的“匙”是由“匕”开展而来。匕作为一种食器虽然对人进食有帮助,但用金属或瓷土作原料制作起来很麻烦。同时它的分量重,使用起来也很笨拙,所以难以准确取到所需食物,筷子恰好能够扬长避短,取而代之。
至于使用筷子何以那么方便灵活,许多名人都进展了探寻并做出相应的解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曾经说:“中华族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早在两汉时期便使用筷子,如此简单的两根东西,却高妙绝伦地运用了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
”这是迄今为止,对这一问题最简单、最科学的一种解释。
一个民族的传统习惯,常常表达该民族人民的处世特色,就像惯于使用筷子,而西方人善于使用刀叉,从中可以看出和西方人在性格上的差异。正如蔡元培先生当年对西方记者调侃的那样:“从来是尚文明,而不尚武力的,从餐桌上就可看出和西方人的区别。
”1.本文标题《筷子春秋》中的“春秋”的意思是(2分)
2.文章是从“筷子名称的由来”、“和“使用原理”等几方面来介绍“筷子”的,文章的说明顺序是。
6分)3.“这足以证明汉代时已经开始使用筷子,但广泛使用筷子却始于清代。”这句话要是放入第③段,那么,恰当的地方是(
(4分)a.a处。
b.b处。c.c处。
d.d处。4.从第④段可知“筷子”取代“匕”成为现今中国最主要的进食工具的原因是:(6分)
5.以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筷子在秦朝时被称为“梜”,是《礼记》中记载的。
b.“箸”,变成今天的“筷”,与沿江或沿海的船民有关。
c.筷子是物理学上的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绝妙运用。
d.使用筷子不使用刀叉,说明只尚文不尚武。
1.历史。2.古代使用筷子的情况。
筷子沿用至今的原因。
逻辑顺序。4.(1)取材方便、制作容易(2)分量轻、使用灵活(3)取物准确。
快乐阅读 《筷子的发明故事》读后感
快乐阅读 筷子的发明故事 读后感。快乐阅读 筷子的发明故事 读后感。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只会吃菜,不会喝汤。嘿,你猜出来了吗?是什么?对啦!就是筷子。我们每天都能用到筷子,兄弟俩是我们的好朋友。筷子是中国人发明的,不但中国人用筷子,日本和韩国人也用筷子,中国人用筷子的历史少说有3000年历史了。关于...
作业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有答案
第 次作业。日期 月。日。得分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一 单项选择题 5个小题,每题4分,计20分 1.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下列说法中与当时实际不相符的是 a 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b 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d 纸币被更多地使用。2.史记楚世家 记载 楚庄王 遂至洛,观兵...
语文阅读答案
精神的愉悦,心灵的慰藉,人生的精彩等 的 味道 示例二 书籍的 味道 像棉花糖给生命以甜味,像伊甸园给精神以快乐。或 像避风港给内心以安定,像维他命给思想以营养等。4分。答出一点得2分 20.1 示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阅读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对人终生的积极影响。2分。修辞手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