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词解释(5个每个三分)
1、国际**:是指世界各国之间(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2、国际**量:是以不变**计算的国际**值。一国的对外**量就是以不变**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3、转口**: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
4、国际**商品结构:指各类商品在国际**中所处的地位。
5、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
6、 产业内**:是指两国在某些相当具体的工业部门内进行相互**,即两国相互进口和出口属于同一部门或类别的制成品。
7、 差别产品:相互竞争且具有强可替代性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产品,其不同之处可能表现在产品的功能、外观、位置、质量或是其他方面。(垂直差别、水平差别)
8、国际**政策:广义的国际**政策是指各国或地区**对国际**活动所采取的一整套立场。狭义的国际**政策是指一国的对外**政策,即一国在法律、规章、国际协定和谈判等方面有**采取的一整套立场,目的是为国内企业创造有法律约束力的市场准入。
两者之间表现为相互依存,即纯理论是政策研究的基础,政策研究表现为纯理论印推广和应用,而又不能相互替代的关系。
9、普遍优惠制:是发达国家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某些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的一种普遍的关税减免优惠制度。
10、有效保护率:是一国的整体保护措施使该行业每单位产出增加值提高的百分率。
11、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采取除关税以外的各种办法,包括法律和行政规定,对本国的对外**活动进行调节、管理和控制,以限制外国商品进口的一切行为的总和。
12、关税配额:是指对进口商品的绝对数量不加限制,而在一定时期内,在规定配额以内的进口商品给予低税、减税或免税待遇;对超过配额的商品进口则征收高关税、附加税或罚款。
13、 “自动”出口限制:又叫“自愿”出口配额制,是指出口国在进口国的要求和压力下,“自动”规定某一时期内对该国出口某种商品的最高限额.禁止超额出口。
14、技术性**壁垒:是指进口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对进口商品建立各种严格、繁杂、苛刻而且多变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认证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实施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进入、保护国内市场的目的。
15、出口补贴:是**对该国的出口厂商或潜在的出口厂商所给予的直接或间接资助,旨在降低本国厂商的出口成本,鼓励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
2, 选择(单选(26个每个2分))
3, 简答题(3个每个五分)
一、国际**和国内**的区别。
共性:国际**是国内**在国家间的延伸,存在许多共同的特征,如受**竞争机制的制约等。
区别:由于受空间距离、体制、政策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两者之间又存在一些很重要的区别。
1、两者的基础不同。
国内**的基础是国内生产分工,国际**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在国内分工中,资源的配置是自由的,而国际分工中资源的配置受到诸多限制,如移民政策、投资政策等。
2、两者所面临的环境不同。
1)各国的货币制度不同;
2)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
3)各国的法律不同。
4)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
3、国际**比国内**复杂。
1)信用风险;
2)商业风险;
3)汇率风险;
4)其他风险。
二、影响国际分工形成的主要因素。
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有一定的影响。
政治、文化等因素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
三、**政策的目标:
1)保护本国市场;
2)扩大出口市场;
3)促进本国产业结构改善;
4)扩大资本积累;
5)维护本国的对外关系。
四、影响**政策的制定的主要因素。
由国家立法机构征求各利益集团意见而制定。
影响因素
(1)本国经济结构及竞争优势。
(2)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本国与别国在经济、投资方面的合作情况。
(4)本国内物价与就业状况。
(5)本国与它国的政治关系。
(6)本国在世界经济与**制度中承担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
(7)各国的意识形态(特别是领导人的经济思想)
五、简述对外**政策的演变。
中世纪,西欧各国大都奉行鼓励进口,限制甚至禁止出口的政策。
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时期。西欧各国普遍实行保护**政策。
18世纪至19世纪后期,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从总体上看,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以自由**政策为特征。而后起的美国和德国基本上实行的是保护**政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各国的对外**政策发展为超保护**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经历了如下变化:**自由化,商品、劳务、资金、技术、信息流通自由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保护主义日渐抬头
六、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
第一,认为世界的资源是一定的、有限的,因此本国商人、制造业和航运业为获得更大的利润而扩大业务时,或迟或早必然会同其他国家发生冲突。**为了支持和保护本国商人、制造业和航运业在国际**中的利益就必须保持国家的强大。
第二,认为财富和货币是完全统一的,财富就是金银,金银就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
第三,认为剩余价值只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只有商业,尤其是对外**才是利润的源泉和财富的源泉,只有对外**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量,从而增加国家财富。
第四,在国内商业与对外**关系上,认为,国内商品生产应当服从于对外**的需要,应鼓励工场手工业和出口**的发展。在对外**上奉行“多卖少买”的原则。
七、李斯特的保护**理论主要内容。
普遍的自由**理论是无边无际的世界主义经济学,它完全忽视了国家的存在,不考虑如何满足国家利益,而以所谓增进全人类利益为出发点。
流行学派只考虑交换价值,即通过对外**增进财富,而没有考虑到国家的精神和政治利益,眼前和长远利益以及国家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制定国际**政策的出发点。
普遍的自由**理论是狭隘的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完全抹杀了国家和国家利益的存在。
保护**政策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一国采取何种**政策,要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而定。
八、实行保护**政策的经济依据。
保护**政策有利于保护和增加就业。
实行保护**可以促进本土产业多样化。
为纠正市场失灵,发展中国家需要对幼稚产业采取**保护政策。
因反对不公平**而采取保护政策。
抵制外国廉价劳动力竞争。
反对倾销和补贴而采取保护措施。
把关税作为保护手段与谈判手段。
九、普惠制的主要限制措施。
1、对受惠国家或地区的限制。
2、对受惠商品的限制。
毕业制度。
3、对享受优惠程度的限制。
4、原产地规则。
主要内容包括原产地标准、直接运输规则和证明文件。
原产地标准通常采用整件生产标准和实质性改变标准两种形式。
直接运输标准即原产品必须从受惠国直运至给惠国,不得中途转运。
证明文件指原产地证明书。
十、非关税壁垒的主要特征。
1.隐蔽性。关税政策的保护目的很明确,而非关税措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对外**管理的特征,对方难以察觉或难以证实其保护的性质。
2.灵活性。关税政策一经制定就相对稳定,难以适应纷繁复杂而且多变的国际**环境。
非关税壁垒则可以根据其具体的实施程度来调节保护的强度,以适应不同的国际经济环境、不同的进出口国和不同的商品。
3.歧视性。关税政策由国家设置的海关按关税制度一视同仁地执行,但非关税措施可以对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品实行区别待遇。
利用非关税措施实行歧视性的**政策与非关税措施的隐蔽性和灵活性是分不开的。
4.坚固性。关税政策用税率的高低来调节保护程度的强弱但外国商品可以凭借其优良的质量、低廉的成本和进口国强大的市场需求冲破高额关税壁垒的障碍进入进口国市场。
而非关税垒措施利用国家政策和法令在一定程度上完全禁止商品进口,**壁垒坚固且不可逾越。因此,非关税措施较关税壁垒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
4, 论述题(二选一)18分。
注:1,论述题题目范围是期中考试的7个题。
2,名词解释,论述题,简答题见**。
3,论述题重点看第1.2.3.7题。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
考试题型 a卷b卷 一 名词解释题 4 3 12一 单选题 22 1.5 33 二 单选题 15 2 30二 判断题 5 2 10 三 多选题 6 3 18三 计算题 1 7 7 四 判断题 5 2 10四 问答题 5 10 50 五 计算题 3 6 18 六 问答题 2 6 12 一 名词解释题 ...
国际贸易理论期末复习
国际 理论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题型 a卷b卷 一 名词解释题 4 3 12一 单选题 22 1.5 33 二 单选题 15 2 30二 判断题 5 2 10 三 多选题 6 3 18三 计算题 1 7 7 四 判断题 5 2 10四 问答题 5 10 50 五 计算题 3 6 18 六 问答题 2 6...
国际贸易作业
1.第01章 下列各项中,用来衡量一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 联系程度的是 a对外 结构。b对外 地理方向。c对外 总额。d国际 地区分布。正确答案 b 单选题。2.第01章 根据凯恩斯的投资乘数理论,若投资增加量为l,边际消费倾向为1 3,则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为 a 1 3b 1 c 3 2d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