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物理串讲》配套讲义

发布 2021-04-29 07:20:28 阅读 9445

《注重真题 · 把脉中考》

2012中考新增、变更考点与答题注意。

2012中考重点考核要求与注意。

2012中考试卷时间分配及特征。

把脉2023年考试。

2023年5月。

2023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串讲讲义》

一、单选。一)基础送分知识点汇总(1-9题)

1、电学、力学单位的识别2、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区分;

3、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理解与识别; 4、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判断;

5、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判断; 6、生活中各种物理量的大小估计;

7、电流热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8、机械能及能量守恒的判断;

9、导体、绝缘体的界定10、热机的冲程及能量转化特点;

11、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12、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的判断;

13、连通器原理的应用1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5、串并联电路的识别16、家庭电路与安全电路;

17、杠杆类型的识别18、分子运动论(扩散现象、引力斥力);

二)中等难度知识点汇总(10-11题)

1、电路变化分析与变化量判断; 2、滑动变阻器变化范围计算(功率范围);

3、电路故障的识别4、电功率的比较与计算;

5、实际电学问题解答6、电学简单比值法计算;

7、家庭实际电路的识别; 8、欧姆定律的基本计算(多配合图像);

9、密度的基本计算与图像识别; 10、叠加体压强问题。

11、滑轮组机械的基本公式运算;12、浮力的比较与计算;

13、功和功率的基本计算;

三)提高难度知识点汇总(12题)

1、土密度计计算(各种密度秤)——比值法,拆份;

2、复杂的浮力与压强结合问题(比值法与变化量结合);

3、液面变化结合压强、浮力变化计算;

4、小球放入容器后的压强、浮力比例、变化问题;

5、杠杆、滑轮与浮力、压强结合小综合;

6、滑轮组与机械效率、功率计算;

7、电学与力电综合问题;

8、复杂电路结构的识别与电压电流变化判断;

二、多选。一)简单、中等难度知识点汇总(13-15题)

1、声音的基本概念2、凸透镜成像特点;

3、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的概念; 4、液体蒸发、沸腾的特点;

5、分子运动论及内能知识; 6、比热容、密度、熔点**信息的识别;

7、比热容的基本概念与变化比较; 8、电与磁知识的理解与判断;

9、多种方法测电阻10、安全用电原则;

11、简单的运动学知识12、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13、物体受力平衡的分析; 14、生活中一个情景引发的多个相关物理问题的识别;

二)提高难度知识点汇总(16题)

1、电学滑变与功率的变化量问题2、电学比值法综合计算;

3、复杂电路识别与电学小综合计算; 4、杠杆浮力结合受力分析;

5、小球浸入容器后引起的浮力、压强问题;6、液体压强、浮力综合计算;

7、滑轮组机械与机械功率综合计算;(受力分析、变化量、比值)

三、填空。一)简单送分知识点汇总(17-20题)

1、光速的大小2、科学家与他们各自的贡献;

3、平面镜成像特点之镜内外对称; 4、电功或电功率的简单计算;

5、热值计算6、惯性的基础知识;

7、音调、音色、响度的区分8、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与区别;

9、焦耳定律基本计算10、光的色散;

11、冲程与能量转化12、入射角与反射角关系;

13、大气压强与海拔关系14、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

15、简单运动计算与s-t图、v-t图识别; 16、参照物的判断;

17、近视、远视眼的校正18、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19、内能与分子运动论知识20、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二)中等难度知识点汇总(21-22题)

1、电路的基本计算2、电路中各电学量变化的判断;

3、不同状态电路计算(配合直角坐标图); 4、灯泡功率的计算;

5、滑动变阻器的取值范围6、液体压强的分析与比较;

7、比热容知识的灵活运用(大小比较问题); 8、滑轮组结构的识别与基础计算(结合功率);

三)提高难度知识点汇总(23题)

1、功率的变化范围计算(由滑动变阻器导致的); 2、电功率、欧姆定律比值法计算;

3、机械结构中的变化量方法应用4、机械结构中的比值法应用;

5、滑轮组结合功率、机械效率计算6、滑轮组结合浮力、功率、直角坐标图获取信息;

7、液面变化问题计算(寻找力与体积的等量关系版);8、液面变化问题计算(系绳+图像信息版)

9、液面变化问题计算(弹簧伸长版10、浮力结合压强变化量问题;

11、寻找力与体积等量关系计算固体、液体密度; 12、力学中的整体分析法;

13、土密度计的计算;

四、实验**(24-37题)

一)基本技能实验(基本物理实验操作能力)

1、作图技能:

1)画力臂;(2)画透镜;(3)画磁极;(4)画绕线;(5)画光线;(6)画重力;

2、测量仪器读数能力:

1)读刻度尺;(2)读温度计;(3)读变阻箱; (4)读电流、电压表;

5)读电能表;(6)读量筒; (7)读弹簧测力计;(8)读天平;(9)读秒表;

3、图像、坐标获取信息的能力;

1)熔化和沸腾的图像;(2)电压与电流的图像;(3)电功率的图像;(4)电流与电阻的图像。

5)功率与速度的图像;(6)路程与时间的图像;(7)压强与深度的图像;

4、数据**信息总结能力:

1)熔化数据**;(2)沸腾实验数据**;(3)比热容实验数据**;

二)基本概念实验(以认知物理规律、物理现象为目标)

1、凸透镜成像规律2、平面镜成像特点;

3、流体流速与压强关系4、电路的基本知识(串并联电路故障)

5、电磁铁与电磁继电器6、电磁感应现象实验;

7、力的作用效果的验证8、扩散现象的验证;

9、分子之间存在引力10、杠杆平衡条件;

11、惯性现象的验证12、改变内能的方式;

1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14、物态变化的知识;

三)测量型实验(以测得某个物理量的大小为目标)

1、伏安法测电阻; 2、伏安法测电功率;

3、多种方法测电阻; 4、多种方法测电功率;

5、实验室测密度; 6、多种方法测密度(漂浮法、弹簧测力计法、杠杆法等);

7、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8、实验室测平均速度;(中考一般不考)

四)论证型实验(证伪为主)

1、浮力的影响因素;(伪结论:浮力与深度有关)

2、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伪结论:机械效率与物重无关)

3、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伪结论:滑动摩擦力与速度有关)

4、二力平衡的条件;(伪结论:二力平衡与方向无关)

5、电功率、电流与灯泡亮度的关系;(伪结论:灯泡亮度取决于电流大小)

6、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关系;(伪结论:运动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7、大气压强的存在;(伪结论:饮料是吸到嘴中而不是大气压压入的)

8、物态变化的知识;(伪结论:饮料外壁的水珠是渗出来的)

五)**型实验。

1、两次对比得关系实验(有关);(2023年中考不会考结论的叙述)

1)压力作用效果影响因素实验; (2)液体压强影响因素实验;

3)电热的影响因素实验(焦耳定律);(4)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实验;

5)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实验; (6)液体温度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比热容实验);

7)电阻大小影响因素;

2、三次对比得定性关系实验(越大越小);

1)凸透镜焦距、物距、像距间关系; (2)压力效果影响因素实验; (3)焦耳定律**实验;

3、数据**归纳关系式(定量表达式);

1)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2)浮力与排液体积的关系;

3)重力与质量关系4)质量与体积关系;

5)摩擦力与压力关系6)杠杆的力与力臂的关系;

7)有用功与总功的关系8)电功率与电阻(电流、电压)关系;

9)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率的求和关系; (10)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求和关系;

11)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

4、定量**(六次实验);

1)浮力的影响因素2)阿基米德原理;

3)质量与体积关系4)滑轮组机械效率影响因素;

5)杠杆力与力臂的定量**6)液体压强与深度定量关系;

7)电流、电压、电阻间关系; (8)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功率关系(电流、电压、电阻各自关系);

9)串并联电路中的物理量关系(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率之间关系); 10)电功大小的影响因素;

五、计算。一)比热容计算(38题)

不同物质吸放热的计算;

二)电学比值法综合计算(39题)

利用题目所给电压比、电功率的比,求得电流比,再利用电流比和剩余比例已知求得电阻连比,再根据电阻关系求解题目问题。(等效图都为串联多用p=i2r,等效图都为并联多用p=u2/r)

物理中考串讲讲义

声 05年一个4分实验题,06年一个2分的实验题,此后就绝迹了。总体来说,1 最重要也只考过的一个知识点就是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2 此外虽然没有考过,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注意一下声速 声音三要素这两个知识点,以防不测。光 每年必有,9分 12分,分布非常有规律,单选 填空 实验,就这三个题型。主要有5个...

2023年中考物理串讲课

1 易错知识点。1.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2.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温度升高。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4.使用干冰进行人工增雨过程中,干冰先升华后液化。5.近视眼可以通过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6.漫反射现象中,光的传播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7.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

中考物理串讲讲义一

电学部分。a电学基础。电路。一 正确认识摩擦起电的本质。一个物体经过摩擦带了电的现象称为摩擦起电,产生这种现象,不是通过摩擦产生了电荷,而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一般情况下物体成中性。是因为物体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由于相互吸引,核外电子在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