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译文:**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例: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6、孰与 ;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样样呢?
7、何……之……可译为“怎么……这么……”或“怎么这么……”也可译为“怎么、那么……”或“为什么这么……”
例如:①足下不欲破袁氏也,何言之不实也?
译文:足下不想攻破袁氏了吧,要不是这样为什么不说实话呢?
观大夫类有道术者,今何言之陋也?
译文:看大夫你是有道术的,现在说话为什么这么浅陋呢?
8、独……耶 、独……哉,表示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
例如:①独不怜公子之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9、安……乎 、安……哉,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呢”。
例如:①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0、庸……乎,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
例如: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译文: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二、表示反问。
1、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
例: 宋何罪之有?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2、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
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译文: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呢?
3、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
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4 "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5、岂(其)……哉(乎、耶)?可译为:“难道……吗?”
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吗?
例: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
译文: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6、安……哉(乎)?可译为:“怎么……呢?“**……呢?”
例: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译文: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
例: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燕雀**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7、非……欤,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译文: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8、宁……耶?可译为:“**……呢?”
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译文:**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
9、顾……哉?可译为:“难道……吗?”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0、独……哉(耶)?可译为:“难道……吗?”
例: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译文: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例: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文: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
11、非……欤,表示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
例如: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12. “其……乎(也、耶)”,表揣测、希望、反问等语气。
表揣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 表希望“还是……吧!”;表反问:“难道……吗?”
例: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吧!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难道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用尽了我的力量而不能够到达的,就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了,又有谁能讥笑我呢?
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译文: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
13. "庸……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14. 得非……与 、岂非……与,相当于“难道不是……吗”。
例如: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与?(柳宗元《封建论》)
译文:难道不是强盛的诸侯,好像尾巴太大不便随意支配似的过错吗?
三、表示感叹。
1、何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啊!”“多么……啊!”
例:赐,汝来何其晚也?
2、特(直或止)……耳,译为“只不过……罢了”
如: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嗟夫,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续孟尝君传》)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
例:惟待死期耳。
4、一何……!可译为:“多么……啊!”
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5、……焉哉,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吧”。
例如: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
译文:他那些背信弃义的事我再也不想了,就这样算了吧!”
6、岂……乎(哉)表感叹或反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难道……吗?”、怎么……呢?”
例如: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鸿门宴》)
四、表揣度。
1、无乃……乎(欤)!可译为:“恐怕……吧!”
例: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远方的主人对我军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样去攻打郑国,恐怕不行吧?
例: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译文:只怕太晚了吧?
2、得无……乎?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可译为:“该不是……吗?”
例: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耶?
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素,这莫非是指给捉蟋蟀的地方吗?
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3、……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例: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译文:或许可以告慰先生吧。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哪如……?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译文: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2、……抑…… 译为“是……,还是……”或“……还是(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译文:还是(或者)说推究他成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呢?
3、其……,其……也?可译为:“是……呢,还是……呢?”
例:呜呼!其(难道)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译文:唉!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
4、其……乎(也、耶)表揣测、希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还是……吧!”、难道……吗?”
例如: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5、非……则……,相当于“不是……就是……
例如:非死则徙尔。(柳宗元《捕蛇者说》)
译文:不是死了就是搬离这儿。
六、表示其他。
1、所以…… 译为:“…的原因”;“的方法”;“用来……”的依据”; 的工具”; 的作用”
2、有……者可译为:“有个……的人”
3、然则……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译文:如今入了关,没有掠夺任何财物,也没有迷恋女色,看来他的志向不小。
5、……之谓也;其……之谓也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
其中“之”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可译为“……叫作……”称作……”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6、若……者可译为:“好象……的样子”
7、无以…… 有以……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没有……的……”
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我才能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
例: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译文: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方法。
例: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译文: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因此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世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8、唯(惟)……为……可译为“只”“只有”“惟独”。
例如: 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唯谨慎为得久。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 学生版
一 表示疑问。1 何所 译为 所 的 人 事 物 是什么 卖炭得来钱何所营?白居易 卖炭翁 译文 2 奈何 若何 如何 可译为 怎么办?例 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译文 还可译为 为什么 例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译文 3 何如同义结构还有 何若 奚如 胡如 奚若 等。1 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备考
在文言文中,有些虚词与虚词配合,或者虚词与实词配合,中间或前后插入一定成分,组成固定搭配的形式,被称为固定句式。固定句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在阅读翻译时不要拆开理解。牢牢掌握这些句式的变化,对快速 正确地进行文言文翻译有很大帮助。一 表陈述语气。1 有以 无以 分别译为 有用来 的办法 没有用来 的...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备考
一 表陈述语气。1 有以 无以 分别译为 有用来 的办法 没有用来 的办法 2 有所 无所 分别译为 有 没有 3 何以 表示询问行为所凭借的方式 方法,译为 凭什么 依据什么 4 所以 表示原因或凭借,译为 的原因 或 的方法 用来 5 以为 以 为 译为 认为 把 当作 用 做 6 比及 译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