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总结

发布 2021-04-21 05:36:28 阅读 4213

2024年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资料。

第1章运动的描述。

1、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突出质量这个要素)的点。

2)物理意义:理想化物理模型,“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实际不存在。

3)看成质点的条件:依问题而定。当物体的大小、形状等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

不计时,可视物体为质点。例: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时间、电子的。

自旋、火车过桥时间不能视为质点。

2、参考系和坐标系。

参考系 :①定义: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定作为参考的其他物体。

选取的参考系不同,对物体的运动描述一般不同。

研究多物体运动或一物体不同阶段的运动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

坐标系:原点、单位长度、正方向。(定量描述物体位置以及位置变化。

3、时间和位移。

时间与时刻:在时间轴上,时刻——时间点,时间(间隔)——时间段。

位移:① 表示物体位置变化(与路径无关),用初位置指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② 大小:坐标系中有向线段的长度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l≥△x位移。(标量)

4、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

速度:①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矢量)

②表达式:(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③物理意义: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程度。

④区分:平均速度: ,方向与这段位移方向相同。(矢量)

瞬时速度:当时,方向与该时刻的运动方向。(矢量)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平均速率注: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

5、加速度。

① 定义: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矢量)

表达式:(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③ 矢量,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这三者大小无必然联系,非正比(t共同决定)

注:加速运动:v、a方向相同;减速运动:v、a方向相反。

区分:速度的变化量(矢量);速度变化多少(标量);速度变化率;

速度与加速度的联系:位移变化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大小;

6、两种图形。

第2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一、基本公式 (基础,万变不离其宗)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常用推论(方便解题)

(期待你自己能够流利地推导出,体验从初学乍练——初窥门径——略有小成——驾轻就熟——融会贯通——心神领会——驴火纯青的飞一般感觉)

1)在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定值,即x2t —xt = a t 2

2)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

3)某一段位移内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三、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比例关系(从t=0时刻开始计时)

1)t末、2t末、3t末。n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

2)1t内、2t内、3t内。nt内的位移之比为。

3)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4)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正确运用比例关系能更快得出结果。)

四、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受力条件——只受重力; 运动条件——初速度v0=0

①严格讲,只有真空中才能发生自由落体运动;

②当g>>f空气阻力时,物体静止下落可近似看做自由落体。

3、重力加速度g=9.8m/s2,方向竖直向下。

4、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对自由落体运动都适用:(v0=0;a=g)

5、自由落体运动的v-t图形。

五、实验法测物体的加速度。

(一)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

2)纸袋一端固定重物,另一端穿过限位孔,让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3)手拉纸带,成竖直状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

4)结束后立刻关闭电源。

5)重复几次,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分析。

注意事项:重物选取,质量够大、体积够小。

5)求加速度的方法。

选取质点,找计数点,列表记录时刻、位置:

作v-t图,图线的斜率等于加速度。

根据实验画出v-t图,用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算出加速度。

逐差法求加速度;

逐差速度逐差位移:

第3章相互作用。

一、力: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特性:

1)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物质性)(2)力是成对存在的(相互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矢量性) (3)同一物体可受多个力,互不影响(独立性)

2、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

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4、力的图示:带箭头的有向线段(单位长度)。

二、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g不等于f引力。

1、大小:g=mg

2、方向:竖直向下。

3、作用点: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注: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在几何对称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和形状决定重心。

4、四种基本作用。

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 (4)弱相互作用。

三、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之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1、弹力产生条件:接触、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2、大小: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弹簧(胡克定律)f=k x=k (x t-x 0)

注:k 劲度系数 n/m ;x 伸长量(受力后的长度减原来不受力的自然长度)

3、方向:恢复原状的方向。

4、常见弹力。

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3)拉力:沿绳子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压缩可拉伸,沿弹簧与弹簧恢复原长的方向。

注:轻杆可沿杆、可不沿杆,根据受力平衡来判断。

四、摩擦力:两个物体接触、挤压且接触面粗糙,它们具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会在其接触面上产生一个阻碍这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1、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挤压、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2、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分类:(1)静摩擦力(受力平衡分析)

大小:0≤f ≤fmax

(2)滑动摩擦力。

大小:f=μfn

注:f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正压力(可能等于g) ;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

四、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1、思想方法:等效替代。

2、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合力)

3、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减小,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

(2)两分力f1、f2,合力f的范围:|f1-f2|≦f≦f1+f2 (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

4、几个特殊角求合力:

五、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合力的两个力。

1、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3、找分力的方法:

(1)按力的效果分。

(2)正交分解法:坐标系的建立一般是水平竖直,或者平行接触面垂直接触面建立坐标系。到牛顿第二定律之后,一般是沿着运动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建立完坐标系之后,将不在坐标轴上的力进行分解,对边就是sin、邻边就是cos 。

六、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1、实验步骤。

(1)用图钉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在a点把一端有两条细绳结的橡皮条的另一端固定;

(2)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伸长到o点;

(3)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画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并记下两个测力计的读数f1、f2。用一定比例尺做出这两个力的图示,并以它们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4)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上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点,记下细绳的方向和测力计的读数f。按同样的比例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比较合力大小是否相等,方向是否相同。

(5)改变f1和f2的夹角和大小,再做两次。

注:实验中不要把θ角取得太大,一般不大于90°为最佳;橡皮条、细绳、测力计应在同一平面内;测力计的挂钩应避免与纸面磨擦。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每条细线方向的方法是使视线通过细线垂直于纸面,在细线下面的纸上用铅笔点出两个定点的位置,并使这两个点的距离要尽量远些;作图要用尖铅笔,图的比例要尽量大些,要用严格的几何方法作出平行四边形,图旁要画出表示力的比例线段,且注明每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期末复习总结

亲爱的师弟师妹们,希望你们打开此文件时,2012依然,世界还在!运筹学 选择题 2.5分 10 25分,基可行解在顶点,运输问题是整数规划,投资 固定费用 背包问题都是整数规划,不确定决策和风险型决策的异同,滞后时间的概念,存贮策略四个,我们考了t 循环策略,注意概念,时间补充量等,对策论 博弈论 ...

期末复习总结作文

刚刚完毕了小学最后一次考试,一种别样的心情涌上心头。有兴奋,有自由,当然也有伤感。这些心情混杂在一起,浓浓的感觉,紧紧地包裹在心上,美好又让人舍不得。自认为语文的考试是我上小学来最大的一个突破口。尽管语文的一百分很少见,尽管语文的一百分得到很难,但我还是凭着我的慎重认真做根底,到达了语文的总分值。虽...

期末复习指导总结

运筹学 考试很简单,比作业还简单。选择题有一题是关于第十二章对策论的定理七和定理八的计算题 p383 大题一题是风险决策方法里面的期望值法,很简单。一题是最短路线,不难但比较多条路线。去年附加题是关于最小元素法求解然后检验是不是最优解,到这里都很简单但是有一个问题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若得到最优解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