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作文方略面面观

发布 2021-03-30 15:31:28 阅读 8497

如何能在不到 60分钟的时间里写出一篇以上的优秀作文来?这是每个临考师生最为关切的问题,满分作文是怎样“炼”成的呢?关键在于是否具有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重要。作文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巧标题---满目青山分外明。文章的标题就好比一篇文章的眼睛,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文章的灵魂。人云亦云,一没有价值,二没有新意。

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作家,为了给自己的文章拟一个靓丽标题,直至“为伊销得人憔悴”。训练学生标题创新,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思考、善于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要不为习以为常的看法所左右,可引用流行歌曲,如《我的未来不是梦》、《常回家看看》;运用拟人、比喻、反复、设问等修辞格,如《一条海豚的幸福感受》;套用流行语,《都是课外书惹的祸》;采用散文化的语言或诗的语言,如《我也衔过一枚青橄榄》;也可借用成语或名句,如《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等。

毫不夸张地说,题目拟得如何,不但存在着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的问题,甚至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看许多满分作文的拟题方法,的确给人新颖的感觉。

二、妙立意---一石激起千层浪。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崇尚愉快教育、**学习科学、提高学习效率的今天,不妨倡导学生这样立论: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又如对“严是爱,松是害”这句流行语的反思,从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身心的成长,提倡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激励教育的角度看,立论“不严不松又慈爱”更会受到青睐和欢迎。对孟子的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辨证分析,在我们安乐祥和的社会主义国度,尤其是对生活条件逐渐奔小康的家庭来说,提倡“生于安乐”,论述如何“生于安乐”应更有现实意义。通过对常见俗语的合理反思能培养学生立意创新能力。

对习语“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胳膊拧不过大腿”等等,都可以创新思维,逆向立论:无风也起浪、人在屋檐下就是不低头、胳膊就要拧大腿、要勇于展示自我、要迎难而上等等。独到的创新设计,能使由“赤橙黄绿青蓝紫”组成的彩绸在空中亮出美不胜收的舞姿;别具一格的表现形式,能使精心包装的中考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

三、炼语言——语不惊人神不休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即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

同样的道理,中考作文要想获得高分, 富有文采的语言表达是必须的。优秀作文语言生动活泼、魅力深厚、不妨用词上妙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语,句式上灵活多样,长短变化,整散结合,巧用修辞格增添文采等等。生动、新鲜的语言使文章出色、升格。

3500个常用字能组成无穷无尽的语言组合。学生习作往往不善于变化词句,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其实,生活是多姿多彩、瞬息万变的,只要训练学生注意观察、积累,将鲜活的生活本身展示出来,语言自然会活泼、富于变化。

如某生善用排比“ 和善,犹如一股春风,一场春雨,吹拂滋润着荒凉的大地;和善犹如一盆炭火,温暖着每个心灰意冷的生命;和善,是一剂良药,是阴云遮不住的晴空,是一朵馨香的花朵。待人和善,给自己快乐,也带给人们幸福”,语不惊人神不休,何况阅卷老师这些凡夫俗子。另外,通过引导学生广泛的阅读,不断丰富学生的词汇库、加强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也有助于语言的创新。

经过学习、吸收、消化后,创造出新的符合语法规范的个体,是语言创新的又一境界。

四、精书写——粒粒珠玉落银盘

近年来,卷面整洁、写字工整,已经成为中考作文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许多中考试卷在写作要求中,明确说明书写5分 。除了作文要求中有明确的规定外,创造一个清楚整洁的文面,还会增加评卷老师对你的作文的印象分。作文的书写要注意几点:

1、用颜色比较深的、笔头也比较粗的钢笔、圆珠笔书写; 2、标点使用正确规范;3、杜绝空格、拼音; 4、尽量把字写得大一点,撑着格子写。让你的真情换得阅卷老师满腔笑容不妨也是获得高分的一条捷径。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为学生在应试中好风凭借力创建天梯。

中考英语作文面面观大总结

名师建议 中考英语把握复习要点及时查漏补缺。坚持听读训练 最好每天保证听一套15 20分钟的听力练习,并且朗读15分钟左右的短文,一定要读出声以增强语感。及时查漏补缺 把复习阶段以来的所有练习都整理好,再认真看一遍,重点是错题,这样把以前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及时查漏补缺,决不漏过一个知识点。善于总结考...

作文教学研究面面观

一 历史的回顾。李乾明对作文教育史上三次理论突围进行了分析,认为作文教学理论第一次突围是从自然神中解脱出来但沦为权力神的附庸,此时作文教学理论没有看重作文主体本身的价值,也未能取得独立的学术地位。第二次突围的实用观,体现了作文教学对现实需要的满足和对作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但对作文主体和人文精神的忽略是...

2019考研英语复习进度面面观

一 关于基础。加强英语基础 考研阅读选用的文章一般都出自 the economist news week times news and worldreport 等英美杂志,非常地道,考生们感到很难适应,增加了心理负担。最好的解决办法是选用地道的英文基础教材,重新梳理英语基础知识,知识牢固以后再强化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