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型作文题写作

发布 2021-03-13 21:14:28 阅读 2137

高一作文写作指导。

专题四——句子型作文题写作。

一、 什么是句子型作文题。

句子型作文题指的是作文话题或标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包括主谓结构或复杂的。

动宾结构)。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春来草自青”、“今年花胜去年红”、“我有一双**的翅膀”、 必须跨过这道坎”、“带着感动出发”、“提篮春光看妈妈”等等。

从内涵上去区分,可以包括观点型作文题和范围型作文题。观点型作文题指的是命题或话题本身就是一个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必须跨过这道坎”、“不要轻易说‘不’”等;范围型作文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有句话常挂嘴边”等。

从句子式文题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可分为两类:一是用平实的语言命题,如2023年天津作文题“有句话常挂嘴边年上海作文题“我想握住你的手”等;二是用具有比喻象征意义的语言命题,上海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江西作文题“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等。

二、 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1分解句子法

针对句子式命题而言,解题时须对句子进行分解、分析,以出其要素或关键词,理解其隐含在平实语言下的丰富含意。切不可因其平实而掉以轻心。如“有句话常挂嘴边”这个题目,看似简单,却不可轻视。

审题时可先把文题分解为“有句话”和“常挂嘴边”两个部分,再分别加以思考:“有句话”,是哪句话?是俗语,还是口头禅,抑或是名人名言?

为什么要“常挂嘴边”?常挂在谁的嘴边?是自己,还是他人?

通过对文题中的这两个部分的思考、回忆和联想,抓住常挂在某个特定人的“嘴边”的一句话来审题立意,构思行文就不难了。特别是句子中的“常”字和“挂”字,具有很强的暗示性,需要仔细揣摩,才能悟出“有句话”对自己或他人的成长产生的重要影响作用,才能悟出那句“话”中蕴含的情感、理趣与睿智。

2寻找关键词法。

如“我想握住你的手”,首先必须明确关键词“我”,应为作者自己,或文中第一人称的人。其次要明确“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实指时,“你”可以指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具体的人或事,如“邻居”、“同学”、“家人”等;也可以指历史上或文学作品中具体的人物。

再次要明确“手”字,只是一个借代,代指人物的“心”只是想握,并没有真正握住,表明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或亲情,或友情,或同情,甚至是恋情等。

再如作文题“不要轻易说‘不’” 该命题具有较强的思辨色彩和较强的思想暗示性。“说‘不’”是个传统作文话题,“不要轻易说‘不’”是在传统话题上的推陈出新,但较传统话题更具思辨色彩。此命题对“说‘不’”不是全然否定,也不是全然肯定,要区别对待,要认识到这一点,关键在于解清“不要轻易”这一程度限制语。

“轻易”含有“草率、轻率、肤浅、简单”之意,“不要轻易”首先意味着,在某种前提下可以说“不”。其次,“不能随随便便地”或“不能不慎重地”说“不”;面对某一个人或某一件事,不要轻率、武断地回避、敌视或否定,而要在审慎思考、比较、权衡之后才能决断,即要学会如何说“不”。

抓住了命题句子的要素或关键词语,进行分析,准确的审题立意就不是难事。

3理解修辞寓意法

对于具有比喻象征意义的题目,审题时必须理解确定其比喻象征意义,以确定具体的写作内容。如“必须跨过这道坎”,什么叫“坎”呢?为什么必须跨过?

不跨过会如何?这是写作时首先必须弄清楚的。“坎”本义是指低陷不平的地方,这里是用它的比喻义。

“坎”,常喻指困难、挫折,或灾难,或心灵的创伤等,但“必须跨过”几个字,又告诉我们,一般的困难和挫折之类还不能叫做“坎”,因为困难可以克服,灾难可以避免,而必须跨过的“坎”则是无法绕过,不得不“跨”过去的。可见这里的“坎”是一道“关口”,是一级“台阶”,要想过去,要想上去,你“必须跨过”,跨过才能到达某个境界,实现某个目标,跨不过就面临失败。总之得失成败在此一“坎”。

如2023年辽宁题《今年花胜去年红》此文题传达的有效信息有:①写作内容是“花”,是“红花”。“花”在题中有比喻义,需要展开联想,思考它喻指什么。

它可喻指红红火火的现象、蓬勃繁盛的事业,也可喻指思想崇高、才学优秀、成绩突出的精英。思考时要从不同角度把这些写作对象具体化,写感受最深的方面。②题眼是“胜”,“胜”在题中是“超过”、“胜过”的意思,文章重心就应放在“今年”的“花”红上,在今年的巨大变化中体现出优秀人的涌现、社会面貌的变化或祖国事业的繁荣等。

如作文题“我有一双**的翅膀”,这个题目,有个词可能会被同学们所忽略,这就是“**”二字,而这恰是主题的关键所在。“翅膀”是比喻,是象征,它要受“**”的限制。这就意味着这里的“一双**的翅膀”,可以是心中的信念,一种永不放弃信念,可以是心中的梦想,一种执著不移的理想,还可以是某种指导自己人生的精神或文化。

若不能深刻地把握以上所说,就写不好这道作文题。

三、 案例分析。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审题指导】这道作文题虽然已经明确了观点,但仍对考生审题有一定的要求。

1.对“坎”的内涵理解与诠释。“坎”的本义指田野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修筑的像台阶形状的东西;或者指低洼的地方;坑。

如果在口头语言上带上了“儿化音”——坎儿”,那么,它也可以指抽象事物,如指最紧要的地方或时机;或事情正处在坎儿上(指关键的地方)。因此,文题中的“坎”是一个比喻。它既可以比喻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遭遇的艰难、挫折,也可以喻指一个家庭、社会乃至一个国家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足等。

所以,考生既可以小处入手,也可以大处着眼,从世界、国家、民族角度议这道坎。

2.对“必须”内涵的理解与诠释。“必须”有两层意义:

其一,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的意思。其二,加强了命令语气,“不得不”的意思。例如,当我们学习中遇到知识难点就必须弄懂,套用一个电影名字“一个也不能少”;再如,当我们的个人家庭遇到突发事件,或个人命途多舛时,就不能消极,一定要振作精神,积极对待,等等。

这些都属于“必须”跨过的写作范围。

3.理解“跨”。跨表示越过这道坎的行为举动,或战胜一切的物质和精神的内趋力。

其中包含了超越一定数量、时间、地区等的界限。例如,①从数量上讲,坎就像刘翔110米跨栏一样,一定是有难度的障碍,而且是很多的。有人说过,人活着就是跨越一个一个坎的过程。

这说明跨是艰难的,需要付出努力。②从时间上讲,跨有紧迫性。就拿高考来说,人生能有几回搏?

时光不会倒流,青春的韶光也不会常在。因此,必须“跨”过。③从“坎”的区域界限来说,它包含了一定的哲学道理。

从跨过黑夜到黎明;跨过关内到关外;跨过历史到现实;跨过死亡到生存,等等,都说明了对待“跨”,要有哲理思辨。

最后再强调一点,就是构思行文时一定得确定好该文题的表述对象。因为题目“必须跨过这道坎”是个无主句。主语的缺位,正好为我们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

从写作人称的角度,可以用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的写法。从写作的文体来看,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等。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选择多种表达方式,做到有事可叙、有景可写,有理可说、有情可抒。

立意指导】具体写作时,我们既可以从小处入手,从自我成长的角度谈“跨过这道坎”,比如讲应对高考,比如写求学过程中的失利、离别至亲时的悲伤孤独,与病魔作斗争的艰难;也可以从大处着眼,从世界、国家、民族的角度议“跨过这道坎”,比如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面临的像气候变暖这样的“坎”,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写议论类文章,因题中有“这道”一词,所以落笔时一般先破题,比如说明“‘坎’”是人生中的必然,我现在要论述的‘这道坎’是什么”;写记叙文,就要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进行冷静的分析,吐露跨越障碍的真实感受。)

参考观点】:

1、 勇于战胜生命中的挫折,超越自我,成就卓越人生。

2、 克服现实中的困难。

3、 跨越历史之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要以史为鉴。如重蹈覆辙,就会遇到更大的威胁和挑战。

4、 跨越失败后的消沉之坎。

5、 跨越难以意识到的却更为危险的坎。如成功之后的骄傲自满、鲜花掌声中的沉醉,停滞。

范文展示】必须跨过这道坎。

—上海考生。

拿起**,拨完高考分数查询号码,几声嘀嗒声后,一个数字迅速传入我的耳中,一个"怎么会这么低"的问题开始反复地在脑海中盘旋……

"孩子,把**挂上吧。"不知过了多久,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声音将我从茫然之中拉回来。我将**挂上,说了一句:

"妈妈,我出去买点东西。"之后,便头也不抬地出了门。因为我实在不敢正视那双眼睛,那双让我感到暖和,给我鼓励的眼睛。

妈妈,对不起,我让您失望了,可我真的不是有意的,真的不是……正当我因对妈妈的愧疚而伤心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原来是班主任老师。

我马上转身进了旁边的一个小店,因为我实在不想让一直关心我、照顾我、鼓励我的老师因我而失望,为此我只能逃避。

等到老师的身影在不远处消失后,我走上了一条僻静的小路,本以为躲过了妈妈,避过了老师,心中的那份愧疚感能稍微降低一些,可脑海中忽然闪现了高考前的一幕幕:为了算出一道难解的数学题一直到深夜还不休息;为了多背几个单词,几句名言警句,我天不亮就已起床……如此的付出就是为了让自己能在高考中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可如今离高考录取线差了整整两分,如此的结果,对得起自己曾经的努力吗??

无尽的愧疚和失望让我在接下来的一个暑假中变得更加沉默,除了非凡情况,我几乎都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手捧着一本一天也难得翻一页的书,以此来掩饰内心的苦楚。

漫长的暑假终于结束了,考上大学的同学已陆续去各自的大学报到;没有考上的同学也已报名到高考复习班,我该何去何从?难道就这样整日生活在愧疚和失望中?难道就这样放弃自己为之奋斗了十二年之久的大学梦?

……无数的难道充斥在大脑中,一种不甘心的念头随之在内心生出,且逐渐变得明朗起来。

"孩子,虽然你这次失败了,可就为此而放弃你向往了那么久的大学梦,值吗?去复读吧,这道坎你肯定会跨过去的。"妈妈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我的身边,我回过头,接过妈妈手中一张复读班的报名表,"是你班主任送过来的,我们都支持你。

""妈妈,我……我……我对不起你们!"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采用"我"的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朴实与真挚的语言,叙述了自己高考落榜的故事。全文以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又用大量的心理活动描写,将自己从失败到重新振作精神,坚定信心这一段心路历程,给读者展现了一个自强、自尊的主人公形象。

假如开篇点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好熟悉的一句话,思绪不禁回到一年前",这样交代主文的由来,最后再以母亲的口吻"孩子,谁一辈子还没有个沟沟坎坎的,抬腿跨过去不就得了!"来点明主旨,这样文章就会更出彩。然而小作者忽略了这一点。

当然,也可以进一步专心理活动描写:"是的,这道坎我必须跨过。因为,这只是我人生的开始,我必须学会面对,必须抬腿跨过去……"这样也就首尾呼应,主题突出了。

实践训练:作文:请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叙文。

审题指导:该文题是一个简洁明了的完整句子,主语、谓语、宾语齐全,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我”是谁?是虚拟的第一人称叙述者。

其二,“想握”即还没有“握”,重点应落在“想”上,为什么想?怎样想?既然“想握”,肯定是有一番话语要倾诉,此中的情感是什么?有什么认识要交流?

其三,“你”是何人?这个“你”可以是身边人物,如亲人、同学、邻居、过路人、老师、社区干部等等;这个“你”也可以是写当代知名人士,如事业成功人士或者弱势群体,超女,偶像,明星,都可入题;这个“你”也可以是跨越时空的人物,比如泰戈尔,爱因斯坦,杜甫,苏轼等等;这个“你”当然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比如某个文学名著中的主人公,神话传说寓言中的人物等等;这个“你”当然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理念、概念,如写“节约”,“诚信”,“八荣八耻”。当然,这个“你”可以是具体的某个人,也可以是某一类人。

但一般说来,选择某个具体的“人”容易写好,写具体,写生动,容易构思。

其四,“手”在题目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重点在抽象意义上。“手”在这里指人物(“你”)的精神,非物质的东西。因为“你”有这个(“手”),所以才想“握住”。

想“握住你的手”,也是因为这个与“我”产生了心灵的共鸣。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主题。

新材料作文题写作技巧点拨

作者 姜大为。作文成功之路 教育新干线 2014年第12期。近年来新材料作文题成为高考作文题的主要题型,下面从审题 立意 拟题以及应避免陷入的误区等方面,阐述如何应对这一题型。一 审题。审题主要是指对所供材料的本身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材料之后附加的引导语的领会,和对相关写作要求的理解。新材料作文题从材...

常见高考作文题写作思路设计

题目设计一。在浅浅的小河塘里游着一群小鱼,快渴死了。一个小朋友过来一条条地把它们捞出来放到旁边的大水池里去。一个大人走过来说,谁还在乎那一两条小鱼,别干了。小孩子不停手,他说 这条也在乎,那条也在乎 他们都在乎。请根据上面的一段文字写一篇左右的议 题目自拟。思路设计一 中国自古便有 勿以善小而不为,...

高中语文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放弃和获得”写作导引

语文 高考作文技法 材料作文 放弃和获得 写作导引。作文题目 材料一 开心辞典 现场,每过一关主持人王小丫总是问选手,继续吗?如果继续可能有两种结果,一种是成功,可能实现更大的梦想 一种是失败,退回到你原来的起点,已有的梦想会得而复失。一位选手很幸运,一路答对了9道题,但去掉个错误答案 打 给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