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文体论教案

发布 2021-03-13 21:07:28 阅读 6486

第一章散文写作。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今散文文体的演变历史,懂得散文的基本分类和新形态散文,学会散文写作,能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散文教学。

重点、难点:散文内容和形式的特征,随意、家常的本质特征下隐含的审美韵味。追求较高的艺术境界和审美质量,用平常的题材,表现不平常的审美立意和艺术构思。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写作实践及网上学习、团队学习相结合。

课时:第一节散文概念分类及文体辨析。

一、散文概念。

一)散文概念的历史演变。

1、古代散文概念。

我国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但散文这一概念的出现较晚。先秦两汉更通行的概念是“文章”。魏晋六朝时,又以“文”、“笔”区分:

有韵为“文”,无韵为“笔”;诗、辞、赋等称为“文”;论辩、诏令、书信、碑志等各种散体文章称为“笔”。当时骈文盛行,无论“文”、“笔”,都讲究整齐,对偶、用典,过于追求形式美,影响了文意表达。唐代韩愈、柳宗元发起“古文运动”,倡导恢复先秦两汉的文章传统,这时期的散文又称为“古文”。

散文”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南宋末年罗大经的文章中,到了清代才开始流行。而这个概念,是为了区别于“骈文”而出现的,是指除韵文与骈文以外的那种不押韵、不重排偶的一切散体文章。既包含了文学意义上的散文,也包括了非文学的文字,因而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

2、现代散文概念。

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以后,现代散文应运而生。这一时期,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一大批思想文化巨人,在西方近代文学观念的影响下,吸收西方随笔的经验,将我国古代散文中非文学的实用文章排除在外,力图获得一个纯文学的散文概念,并与诗歌、**、戏剧并列,成为文学大家族中的成员。

刘半农在《我之文学改良观》中首次明确了“文学散文”的新概念:“所谓散文,亦文学的散文,而非文字的散文。”他认为:

文学为有精神之物,应“处处不忘有个我。”其后不久,王统照第一次提出“纯散文”的概念,强调散文的文学成分,能“使人阅之自生美感。”后周作人发表《美文》,率先倡导美文创作,胡梦华发表《絮语散文》,强调散文的美文学物质。

上面所提到的散文的各种称谓,也就是我们今天通行的狭义散文。

但随着时代变化,散文的内涵和外延又开始拓宽,杂文、通讯、报告文学相继盛行,成就辉煌。

所以,现代散文仍然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包括了通讯、特写、报告文学、速写、杂文、回忆录、传记、收信等等。

3、当代散文概念。

建国以后,关于散文有过几次较大规模研讨。一次是60年代初“笔谈散文”,一次是80年代初“复兴散文”。

第一次研讨中,作家徐迟提出“狭义、广义散文概念。”而秦牧则提出:散文领域是海阔天空的,不属于其他文学体裁,而又具有文学味道的一切短文都属于散文。

这就是文化革命前一直流行的“大散文”概论。

2023年,《文艺报》召开散文创作座谈会,会议指出:散文比别的文学样式同人们的关系更密切一些,它是培养和训练青少年文字能力的有效工具;像画中的素描,是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必须训练的基本功,也是从事一切文学写作活动的基本功。

可见,八十年代的散文概念仍然比较宽泛,人们对散文的概念越来越趋向于综合性和模糊性,最终导致九十年代“大散文”的盛行,一度沉寂的散文领域涌动着引人注目的艺术变革潮流,出现了多种理论和实践,如新潮散文、文化散文、哲理散文、艺术散文等。因此,当代散文概念仍然是有争议的。到目前为止,尚无人们普遍认可的概念界定和概括。

但一些基本问题和主要方面人们已达成共识。当代散文比现代散文更纯粹了。(杂文、报告文学、史传文学、科谱小品等一些边缘文体陆续分离)。

二、散文分类。

一)根据内容不同:

二)根据传播媒介不同:

三、散文辨析。

一)散漫中的统一。

1、散文辨析:平平淡淡从从容才是真。

当然,这里指狭义的散文。(净化文体刘)

英国人称散文是一种对读者有感染性的谈话。

美国作家皮德逊:

散文的含义应该说它是一篇短文,少则一页,多则二三十页,上天下地,几乎无所不谈,所采取的是一种现身的说法,随随便便,毫不铺张的方式。一篇散文要有发人深省的力量,但态度不能道貌岸然;它所涉及的问题,刚刚达到哲学的边缘,却又毫无系统。它必须是一种散漫中的统一。

(散文的片断性过程的非连续性。不完全的统一。)笔断意连,有限的统一,若断若续的统一。

泰戈尔认为,格律就是诗的两岸,把诗意限定住了,使它流的时候流得曲折,流得美。散文像什么呢?散文就像涨大水时候的沼泽,两岸被淹没了,一片散漫。

(沼泽的岸呢?藏在水下了,统一,要知道岸在何处,水的散漫不是随意漫流,也有所限制)。

二、散文与其它文学形式之比较。

李广田:如把一个散字作为散文的特点,那么就应当给**一个“严”字,而诗则给它一个“圆”字。如果把散文比作行云流水,那么,**就是精心结构的建筑,而诗则为浑然无迹的明珠。

高尔基:在我看来散文比诗还难,它需要特别的敏锐的眼力,需要有洞察力,要能看到和发现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东西。

李广田:2023年《谈散文》

诗人可以夸张,夸张了还令人不感到夸张,散文则常常是老实朴素,令人感到日用家常。

散文的长处大概在于自然有致,而无矜持的痕迹,自然有致。

写散文,实在很近于自己心里说自家事,或者对着自己人说人家的事情一样,常常随随便便,并不怎么装模作样。耳环、礼幅的位置。掀盖头,入狱《错后之恋》送鸡丝、拉板车、打酒。

我以为它很像一条河流,它顺了壑谷,避了丘陵,凡是可以注处它都流到,而流来流去却还是归入大海,就像一个随意散步一样,散步完了,于是回到家里去。(真正散文是充满着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着果汁一样。苏·巴乌斯托夫斯基)

冯骥才: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

一个人给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

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的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散文在于辨析毫厘、精细。(散文,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比诗、**地位更为显赫。

)吴乔:诗是把米酿成酒,把客观对象的形态和性质都变了;而散文是把米煮成饭,客观对象性质变化有限。

沁园春雪》和秦牧散文:秦岭以北的华山,东北等左右一千多里的土地上,不均匀地覆盖着一层绒雪,待天一亮,雪水融化,又凝结,这样在一天一夜之间,就结成一层薄冰,太阳一照,光闪闪的。

马拉美:诗是舞蹈,散文是漫步。

普通特征)(个体特征)

想象占优势)(写实占优势)

贺敬之——一头扑进亲人怀(感觉变异,想象虚拟)——我被人群蜂扔着向大街走去……(仔细刻划)。

诗像写意画,散文就像工笔画。

第二节散文的艺术特征。

一、关于散文艺术特征的观点介绍评析。

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专著及**中,散文的特征被多方面阐释,有倾向于传统的观念,有倾向于新潮的观点。

一)由牛炳文、刘绍本主编,学苑出版社2023年8月出版的《现**作学新稿》认为:散文的特征有四:

1、抒写真情。认为散文是主情的艺术,同诗歌一样,侧重于抒发情感和表现内心体验。但抒情之滥也是有目共睹,所以,有人提出零度抒情。(朱自清散文)

2、自由灵活。是指散文文体自由灵活,选材广泛,行文自由,笔法灵活。这一点和我们现在用的教材《教程》中散文特征第。

一、三点相似,已是定论。(余秋雨散文)

3、纸短韵长。篇幅很小,韵味无穷。这一点我们已讨论过,关键不在长短,而在内蕴。(周作人的散文确实短小,但不是唯一标准,余秋雨散文有的就很长。)

四)语言优美。

凝练——传神——和谐。

这点我们也讨论过,“优美”无法涵盖散文的语言特征。我们认为散文的语言是多种风格共存的(碧野、朱自清、余光中、孙犁)

总体来看,这本教材的观点较为传统。

二、我们目前采用的教材,董小玉主编。

2023年6月版,有一定的新意。

一)选材的生活化与广泛性。

选材广泛已经论述。作者认为散文最容易将人们的日常生活化为文学艺术,而且提出散文形象主要是写实性意象,既逼真又直接,作者又强调散文,意象再现与表现并举的特征。再现(客观描慕)表现(主观感觉)。

一般来说,诗歌偏重于表现,**偏重于客观再现,散文两者并重。作者的观点基本上是立得住的。但有一点值得商榷,散文的再现并非没有一点虚构,这一点我们也已讨论过。

二)情境的个性化与主观性。

其实个性化、主观性也是所有文学文体的共有特征,作家总是想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独特的,带有鲜明个性和强烈的主观色彩的审美感受、审美创造。而散文的个性化关键在于散文处处不忘有个我,使散文烙上鲜明的个性色彩。

三)表达的自由化和灵活性。

这一点我们已讨论过。但这里对于散文语言的表述是很准确的,它认为散文语言主客观并存、表现再现共存,既平实又有文采,自由舒畅,兼收并蓄。

三、《华文写作**》湛江师院祝德纯先生,也论及散文特征,他认为散文特征有四:

一)形神两旺,这是散文的本质特征。

二)见情见性,这是散文气韵特质。

三)启心益智,这是在强调理趣。

四)多姿多彩的语体特征:本色天然,自由率真;

浓墨重彩,金声玉振;

标新立异,活跃灵动;

概括得也有特点。

四、福建师大潘新和人民教育出版教授《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中认为,散文的特征是纵情写趣,而且淡化情节,弱化冲突(叙事特征)。我认为,纵情的纵字用得并不准确,作者自己也说散文在抑制着感情的强度,写的是常态情感,显然这是矛盾的。

五、孙绍振先生《文学创作论》(春风文艺出版社2023年版)在提到散文审美规范时认为:在散文中强调的是特殊差异性,他举了朱自清《梅雨谭的绿》,荷叶、碧玉、西湖——秦淮河:类比。

散文家比诗人要细腻精致,辨析毫厘。

六、周姬昌主编《写作学高级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2023年4月版)在概括散文艺术特征时指出:

散文的艺术特征:

一)写实。描写实人、实事、实物、实情。

提倡散文传统。

二)情真。忌假。

三)意随。形散。思绪如行云流水。

题材广泛,联想丰富——散。

四)笔活。表现手法多变化,人称也有变化。

第一人称为主。艺术手法、象征、暗示结构变化。

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左手的缪斯》。他自己也说,自己在散文艺术上的进境,竟然超前了诗艺。中西各壁,多元苦生。

二、教师的观点。

我对于散文艺术特征的观点。

一)文中有我所体现的鲜明突出的个性特征。这是散文文体一个独特的现象。余光中:听那冷雨;

二)选材、表达所呈现的开放性、多元性、灵活性特征。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行者天疆、千年一叹、霜冷长河。

三)感情、理性与趣味的完美融合。余光中:给莎的一封回信、我的四个假想敌。

初中写作文的文体

1 记叙文 较常用,比较简单 1 定义 记叙文是以记人 叙事 写景或状物 以叙述 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2 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和结局。2 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通过描写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3 散文 较常用,比较...

思维类型与写作文体的匹配

摘要 我们每个人有不同的思维优势,适合不同的写作文体 不同的写作文体,也需要不同的思维品质与其匹配 不同的语言个性适合不同的写作文体 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来进行作文的教学,尽量让学生爱上写作并能写出自己最擅长的文体。关键词 思维写作思维品质。我们常说 文如其人 也就是文章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和...

看图写作文教案

看图作文。一 看图作文的概念 看图作文就是给我们一幅图画或多幅连续图画,让我们根据图画的内容,发挥想象来完成的一篇习作的作文形式。二 看图作文的写作步骤 第一步 要仔细地观察图画,弄清画面的内容。就像我们阅读一样,读懂文章讲的是什麽事,也就是弄懂画面的含义。第二步 根据画面提供的材料和内容,确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