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

发布 2021-03-07 16:05:28 阅读 2417

高一语文组。

一、“线串珍珠”结构。

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一条线。所谓“线串珍珠”法,就是通过设置贯穿全文的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文章线索的安排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以主题为线索。

2.以人物为线索。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孔乙己》。

3.以事物为线索。4.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5.以“感情”为线索。

6.以时空为线索。如白岩松《我的故事以及背后的中国梦》

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何种线索,都必须从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出发,灵活巧妙地确定。

拒绝平庸。2011江苏考生。

奋笔疾书,我是一名平庸的考生。似乎是铁的事实,高考是我们走出平庸的一个跳板。一、五只粽子。

昨天是端午节。清晨,碎碎的晨光落了一地。我睁着惺忪的睡眼,一切都是那么地美好。

伴着淡淡的清香,妈妈为我准备了早餐——五只粽子。我狼吞虎咽,吃了四个,实在吃不下了。

“赶紧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吼道。

“我吃不下了。”我打着饱嗝。

“吃不下也要把最后一个吃完!”妈妈边说边强迫我,“你不知道,吃五个粽子就意味着五门高中。”

原来因为“粽”与“中”谐音。

可怜的屈原啊,您大概不会想到原本为了纪念您的粽子却成了我们的文化“吉祥物”吧?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二、一只鸽子。

中午,没有喧闹,没有汽笛,很安静。

但是,妈妈**了和平!

妈妈买了一只鸽子,准备给我炖汤喝。妈妈说她听别人讲,高考前吃鸽子有好处。

可怜的鸽子,你是否是那个衔着橄榄枝的和平使者;你是否正浴着夕阳的余晖在广场上悠闲散步觅食;你是否是那只“咕咕”起飞向往绿色与和平的鸽子呢?

可怜的“天然之子”鸽子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还要通过高考拒绝我的平庸呢。

要怪,你就怪那些乱造谣言、糟蹋绿色的人吧。

三、一棵树。

傍晚时分,金色的夕阳给校园镀上一层金辉。

看完了考场,我正欲回家,路过一棵树,但这并不是普通的树,这里香火萦绕,这是一棵“神树”。

妈妈硬是拉着我烧上一炷香。我毕恭毕敬,生怕打扰它的清梦。

亲爱的树啊,你既不是佛祖参悟众生的菩提,你也与佛道没有任何关系。我赞美你的绿荫,赞美你的清新,但你需要的只是平凡地生长、只是一块可以扎根的寻常土地,你是否“承载”了太多?

亲爱的树啊,请原谅我吧,我只是一名平庸的考生,我要通过高考来拒绝我的平庸呢。

因为平庸,我们拒绝平庸;但如此“拒绝”,我们是否真的不平庸了?

点评:文章设置了三个小标题,自然形成三个部分,在每个部分的后面用一句议论来点题。这三处议论中都包含的主题词(拒绝平庸)就是全文的线索。

以主题为线索,不仅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还直接扣题。这种方法值得学习并应用。

时间在流逝。

2011四川考生。

许多年来,在我的书桌抽屉里一直珍藏着一条老手帕。它,是用那种现在已经很少见的白色粗布裁制的。手帕上面,用红黄丝线绣着两只憨态可掬的小白兔。那些原本鲜艳的丝线,也早已经开始褪色。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同学们都有一条图案漂亮的小手帕,唯有我的那条是母亲用白布裁制的。我就缠着母亲,希望她能够给我购买一条漂亮点的花手帕。母亲笑言:

“你自己在手帕上画一幅画,我来给你绣。”

于是,我就在手帕上画了两只小白兔。母亲年轻时,是我们这儿的绣花高手。因此,她很轻松地就把我原本画成四不像的两只小白兔,绣得活灵活现。

手帕虽然是用白粗布裁制的,但是同学们都很羡慕。因为上面的那幅可爱的图案,是我自己亲手设计的……

数十年的时光匆匆而逝,而那条老手帕,好像是岁月送给我的一份特殊礼物。每当将它展开的时候,我的眼睛都会陡然穿透那些泛黄的记忆,仿佛看到那两只可爱的小白兔……

有一次,我拿起那条老手帕来到母亲的病床前,母亲用那只会活动的手掌,在泛黄的手帕上轻轻抚摸一会儿。随后,她笑着说:“这还是在你上小学三年级时我给你绣的。

那个晚上下着雨,为了买一条新手帕,你闹的情绪比雨还大哩。”

母亲对它的记忆竟然如此清晰!我忍不住泪水,悄悄地转身拭掉了。时间在流逝,我的容貌逐渐老去,但是我的性格好像一点都没变。

内心深处仍时时弥散着漂泊天涯的勇气,渴望着寻找到精神的自由。同时,我也始终保留着那一份童年时即有的善良。

偶尔在跟同学聚会的时候,他们也总是会这样对我说:“只有你的性格没有多大改变,还是像从前一样,喜欢聆听,喜欢沉默。”

难道我收藏那条老手帕,与自己现在的心境是一种巧合吗?我希望自己像那条手帕一样,随着时光慢慢老去的同时,仍然能够珍藏温暖的亲情,并保留住一个真实的自我。

点评:本文是以事物(老手帕)为贯穿全文的线索。老手帕带出了对童年往事的回忆,也珍藏着一份温暖的亲情,从而也有了一种象征意义。

“老手帕”之所以是“老”的,原因就是“时间在流逝”的结果。“老手帕”这个线索的设置体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心和精巧。

回到原点。2011广东考生。

盛夏的夜晚蝉声聒噪,仿佛永无休止地宣泄着对热气的不满。风拢起了清凉的裙摆,明晃晃的白炽灯照着蒸笼般的教室。我随手翻开一本杂志,上面矫情的文字朝着我挤眉弄眼,空洞泛滥的描写令我的胃一阵翻江倒海。

忽然,教室后方骚动起来,同学们不怕炎热,挤作一团,各不相让。我好奇地挤过去一看,啊,竟然是两只萤火虫!有多久没见过萤火虫了呢?

在童年记忆中,每逢夏夜,我都会在老家的田边抓萤火虫。在潮湿的泥土中,在浓密的苇草中,在清澈的小溪旁,小半夜就能抓到大半袋。有时恶作剧地拨拉一下草丛,那瞬间飞舞起来的流萤就像繁星,带着萤绿色的柔光一直向上飞、向上飞,直至投入漆黑的苍穹,成为浩瀚星河中的一份子……

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大家都散了,只剩下我还盯着萤火虫。然而它们的情况都不甚乐观:一只卧在盒子底纹丝不动,溅出的萤火已经很暗了;另一只虽说拼命地想逃出这个囚笼,但始终是有心无力。

我的心一阵抽搐:怎么办?难道它们会死吗?

我真不希望予我以美好回忆的流萤化作尘埃。我鼓起勇气对抓萤火虫的同学说:“你能把这两只萤火虫送给我吗?

”“怎么?你喜欢?你这种埋头用功的人也喜欢玩虫子?

随便你拿去,又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我如获至宝似的抱着盒子往楼下冲去。告别了刺眼的灯光,当我踏入花圃时,植物独有的生命气息刹那间把我包围,我的心开始平静下来。我小心翼翼地把两只萤火虫放在一片宽阔的绿叶上。

当它们呼吸到自然的气息时,燃起了那熟悉的萤绿色光芒,那么纯粹,又那么充满着生命力。它们缓缓地前进,伴随着雨声清脆的坠落声,两朵萤火没入到黑暗的草丛中去了,但我仿佛还能看见那如脉搏般跳动的一明一灭,一明一灭……

我直起身来,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清凉的空气,顿时暑热全消。我忽然觉得我们就像是萤火虫,飞进了水泥森林,从此告别了宁静的自然,耳边充斥着迷离的电子**,放眼过去多是无病呻吟的文字,我们渐行渐远,似乎离自然这个原点越来越远……

但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到了原点,在浮华中回归自然的状态,在喧嚣中回归宁静的心境,更好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各种环保活动、社区文体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风起了,鼓动着我的衬衣与思绪,我下定了决心暑假要回到告别了七年的老家。我祈望着夜风能把一朵萤火吹入梦中,让我回到自然的这个原点。

是夜,流萤入梦,我回到了原点。

点评:本文是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发现萤火虫——回忆萤火虫——要萤火虫——放生萤火虫——梦见萤火虫。

这一线索使文章的结构层次极为清晰,使文章的组材不枝不蔓,为表达主题起到了很好作用。

二、“波澜起伏”结构。

文似看山不喜平”,记叙文忌平铺直叙。所谓波澜起伏法就是在记叙时可采用插叙、倒叙等叙述方式,或采用设悬念、埋伏笔、抑扬顿挫等写作手法,使叙事过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心雨。2011上海考生。

题记:是谁让我们难以记忆,又是谁让我们难以忘记?谁能笑着让雨湿了心芽?能过去的当然过去,不能过去也仍然要过去。人总是在无奈中醒悟。

窗透初晓,日照西桥。追寻着一丝光亮,他疲困地睁开了双眼。“孩子他爸!

你可醒了!”病床边的妻子激动的说。环顾四周都站满了人,但却仿佛没有他所要寻觅的东西,他着急的追问:

“孩子,孩……”孩子上学校了,多亏乡亲们的帮忙啊!孩子他刚走。”妻子打断他的话回答道。

听后他才松了一口气,无意中,他摸到了自己被单旁有一淌湿水,还残留着37℃的余温。他咬紧唇边,因为男人不能哭的思想,已在他心里根深蒂固。他没有哭出声,只是泪水太倔强,它……它不听劝拦。

将历史翻回故事的扉页。

除夕夜,饭桌上摆了几道母亲的拿手菜,虽谈不上什么名贵佳肴,却是父亲最喜欢的家庭小菜,与以往有别的是还多了一盘红烧肉,这顿年夜饭对于他们来说,是何等的奢侈,踌躇满怀的孩子,轻轻递上了一纸大学录取通知书。这本该是锦上添花,双喜临门的事情,却让他喜忧参半。他点燃了一支烟,气氛一下子沉静了下来,那一夜,家里弥漫着烟草味。

孩子是懂事的孩子,自幼勤工俭学,努力学习,每年都能拿到优异的成绩,墙上写满三好学生的“壁纸”,就是他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和安慰。

童年的他没有玩具,自制的风筝是他最好的玩伴。当秋风掀起满地黄蝶时,风筝就载着他的梦想在天空翱翔,到黄昏时分,他知道家里需要帮忙,便扯断线让风筝独自游玩,把他的故事讲给云儿听,自己便捡拾着路边的柴枝沿路小跑回家。

父亲是严厉而慈爱的父亲,依靠瘦小的身躯独自将整个家扛起。凭着几亩玉米地还不足以维持孩子上学的费用,他晚上还坚持在外奔波。孩子的成绩越来越高,而逐年增长的学费也压弯了他的腰。

曾几何时,孩子提出不读书,而选择外出打工来帮父亲分担重担。父亲一怒之下,第一次动手打了孩子,并承诺就算倾尽家产,也要供孩子上学。泪落湿衫的孩子明白父亲的决心后,承诺要好好读书,不再提退学的事。

那一次,父亲红着眼眶脸上却挂着一丝笑意;那一次,孩子的童年就些画下了点句。

转眼已十几个春秋,当年的孩子已成为年轻力壮的少年。为了照看好父亲的那几亩玉米地,他执意拿着哨棒守夜。

无奈流年似水飞快,当年健壮的父亲也已憔悴了容颜。为了凑齐孩子上大学的费用,他坚持每晚回来还得去看看庄稼的长势。

盈月高挂,月光静谧。守夜站岗的孩子听到了田地里转出一些声响,随后见一个黑影窜入其中。为了父亲辛劳的成果不被窃取,他顾不上害怕,就拿起哨棒紧跟在后面。

在田地里他躲在一处揣数着脚步声越来越近,在一处转角对其当头一棒……

一个熟悉的身影应声倒下,一座名为父亲的大山就此坍塌。倒地的声响不大,仅使得倒伏的玉米杆呻吟吱呀,却将一个孩子的心振碎成沙。月光透过树梢撒在地上,鳞鳞散散的月光宛如孩子的心般支离破碎。

只有布谷鸟红着眼睛在树上喊着:“不哭,不哭……”

记叙文结构模式学案

房山高级中学生态循环课堂学案高三语文第9周04 总编号 35 主备人 丁伟花。记叙文常见的结构模式 二 一 学习目标。熟悉并运用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二 学习过程。一 回顾以前所学。线形结构模式。所谓 线形结构的记叙文 就是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 发展 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

记叙文写作的结构模式

记叙文应具有的特质。一要体现 记叙 性质。即记人或叙事。记人或叙事,二者必居其一,但又不能以此否定另一面,因为人与事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塑造须得以事情为依托,事情的过程又得靠人这一行为主体来推动 当然,人可以是 虚拟化 的人,譬如动物 自然物或想象物等。所以,是否是合格的记叙文,就要...

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模式

在一篇文章中都只能围绕一个中心展开。所以不要可以追求形式,还是要集中展现人物性格以及文章主旨。从考试实际出发,我们需要研究文章的结构模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关于记叙文常用的结构模式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们。总分式结构。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