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必读A

发布 2021-02-27 03:38:28 阅读 3233

1 北大 120 年:时代与传统的精神变格。

2 论北京大学校不可停办说帖严复。

3 严复:曾以一己之力救北大于危亡之中。

4 蔡元培执掌北大。

5 从这里开始不一样的精彩。

6 由北大历任校长演讲,管窥北大精神的时代变迁。

7 何谓北大真精神? 闻朔。

9 北大使命再追问刘军宁。

10 北大之精神马寅初。

11 科学精神,托起民族复兴的希望柯教平。

12 为自由鸣炮胡德平。

13 未名湖畔的擎烛人——记北京大学史上任期最久的校长蒋梦麟。

14 严复 :一个海军留学生的转型之路。

15 冰川思想库特约研究员 | 与归。

16 我们有科学传统和科学精神吗?易中天。

17 晚清大变局——清王朝的失误雷颐。

18 变与不变的哲学 | 戊戌变法 120 周年陈旭麓。

19 王德威:从鲁迅到刘慈欣。

20 美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朱志荣。

21 美好社会从何而来?熊培云。

22 这个时代还能出现蔡元培吗?傅国涌。

23 为什么德国忏悔,日本和中国不忏悔? 徐贲。

24 中国人为什么难以忏悔?朱大可。

25 我唯一害怕的,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

26 周国平北大最新演讲实录:人生的三个觉醒。

27 北大校长对学生的期望。

28 北大校长理解的学校使命。

29 龙应台北大演讲:文明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

30 金庸北大演讲稿。

北京大学已经走过 120 年,它自身的历史几乎就是一块化石,映射和记录着中国从近代至今的精神脉络,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成就了北大的过往,而人们也希望,这样的精神可以成就北大的未来,甚至可以将这样的精神拓展到更广阔的空间。

对很多人来说,北大就是承载希望与梦想的精神高地,就如北大著名教授钱理群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我需要将心中的北大推到远处,成为一个永恒的记忆,一个永远给我带来温馨的梦。尽管明知其虚妄,却好像鲁迅之故乡之于他的记忆, 愿意被它哄骗一生,并时时反顾。”

镜头暂时推回到 1978 年。

那时,高考刚刚恢复不久。北大的校园里,学生换上了时兴的喇叭裤,坐在亭阁的绿荫下,手上捧着英语读物。还有的同学手持手风琴,练习合唱。

篮球场的旁边依然能看到“建设四化”的标语,食堂门口的宣传栏里,已经贴上了全国科学大会召开的消息。

这是北京大学校庆宣传片的一个拍摄现场。饰演当年学生的演员都是如今来自北大各院系的本科生,富有活力的校园场景折射出改革开放初期的时代景观。许多人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都会将那段时期看作北大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共振。

恍然间又过去了整整 40 年。2018 年 5 月 4 日,是北京大学建校 120 周年的纪念日。这所高等院校几乎见证了从晚清到 21 世纪的中国历史,在许多重要的时代转折关头,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它成立于一个充满危机的时期,从一开始便被赋予了家国天下的精神基因,又在几代知识分子的努力下,成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发展的典范。它曾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让文化和学术得以存续,也曾在。

贴满标语的年代,趟入时代的泥淖之中。

北大的意义就是,几乎在所有的时代中,它一直在尝试有效地回应社会的变化,而不是逃避。”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戴锦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正因为这样,北京大学的发展早已经超越了教育史的范畴,它成为了近现代历史的缩影,社会精神状况的标尺。在与时代的共振与牴牾中,北京大学形成了独特的精神传统,但这个传统本身却充满了自反性。它经历了不断的确认和改写, 也有过多次断裂与重启。

许多人试图用简洁的词语去捕捉它的特征,最终却留下了日益繁多的文字注释。一个直接的结果是,北京大学没有校训,也没有校歌。

到了近四十年,北京大学依旧是时代列车的关键一节。“它经过好几次急转弯,在任何一次急转弯都会甩掉一些人。”著名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前系主任陈平原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陈平原长期关注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制,出版了多部与北京大学相关的著述。“我们只知道这个列车是不断在往前走的,这个大的方向是没错,那中间的急转弯被我们给省略了,就变成了一条直线。”他补充道。

大步奋进的经济潮涌、泥沙俱下的思想分流、互联网时代的众声喧哗,都在这所学校的发展中留下了烙印,让它成为了具有多重面孔的符号。

一方面,北京大学是教育和科研的重镇,科学与思想的孵化器。在 2017 年。

双一流”学科评级中,北京大学以 41 个一级学科占据了高校榜单首位。其文科的地位仍然稳固,在整体上国内院校无出其右,理科的实力也有目共睹。

另一方面,作为精神传统和历史记忆的现实载体,北京大学不断面临着社会情绪的碰撞。它的自我更新机制一度变得滞重,它的改革和转变也常常引起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精神内核依旧存在,在潜移默化中,寻找着时机,并在必要的时刻,让精神和历史的余温重新变得炽热。

1917 年,北京大学第一次举办了学校纪念活动,“临时由学生数人发起”, 刊印了《国立北京大学廿周年纪念册》,将建校的缘起定在了 1898 年戊戌变法期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校庆纪念日则选为 1902 年京师大学堂正式开学的 12 月。

17 日。时任国文系教授吴梅为此专门填写了一首纪念歌,提到“逊清时创立此堂斋。”

1901 年,京师大学堂的总教习和教员们在北京和嘉公主府梳妆楼前合影。光绪二十四年(1898 年),和嘉公主府(四公主府)成为京师大学堂,梳妆楼于 1899 年改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

从一开始,大学堂的创制便与学制的变革紧密相关,而教育体制的新变又附属于政治体制改革的版图之中。新旧思想的对立仍然激烈,反对的声音不仅来自守旧派,还有一直致力于改良的洋务大臣们。

1898 年 6 月,光绪皇帝则在《明定国是诏》中提到,“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但谕令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落实。后来,梁启超负责起草了《奏拟大学堂章程》。

戊戌变法很快以失败告终,但京师大学堂却能在政治的漩涡中保存下来。虽然新旧的立场存在差异,但教育体制的变革却与掌权者的政治利益并不直接冲突。在戊戌变法之前,洋务派已经开始了在教育层面的尝试,通过创办同文馆和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技术人才。

但整体而言,洋务学堂的内容和规模非常有限, 且被梁启超等人批评为“有西而无中,且有西文而无西学”。

随着政治和民族危机的加剧,变革逐渐深化到体制和思想文化层面。2023年,改革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李端棻上书光绪帝,奏请广开学校,在各省设立学堂,在京城设立京师大学,“选举贡监生年三十以下者入学,其京官愿学者听之。学中课程,一如省学,惟益加专精,各执一门,不迁其业,以三年为期。

”同一年,光绪皇帝的老师孙家鼐也上书奏折,主张创办大学堂。为了避免受。

到保守派的攻击,他明修栈道,搬用洋务派大臣张之洞的“体用论”,为新体制的合法性进行辩护,“今中国京师创立大学堂,自应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 1898 年 9 月,光绪帝任命孙家鼐为管学大臣,负责筹办京师大学堂。管学。

大臣意味着孙家鼐既是统管教育事务的**,也是大学堂的“校长”。尽管已经强调西学不会凌驾于中学之上,孙家鼐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却暗度陈仓,让西学占据了更多的部分。在梁启超所起草的课程计划中,西学也占了绝大比重。

至于大学堂的定位,无论是生源的性质,还是毕业之后的去向,都显示出其与政治的密切关系,而不是以学术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和研究机构。1912 年,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说中,梁启超修正了变法时的观点,将大学从致仕的传统脉络中完全脱离出来,认为大学是“研究学问之地,学问为神圣之事业”。其所培养的不是传统的**,更接近于兼具传统和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

我们(北京大学)是近代的产物,脱胎于旧的社会,必然有过去士大夫精神的遗留。另外还有一个,它是最早接纳西方的产物。这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北大的传统从源头上就有两支,到后来的蔡元培和五四时期,就基本成型了。

”北京大学校史馆副研究员林齐模对《中国新闻周刊》说道。

1898 年的最后一天,京师大学堂本部终于正式招生。但遗憾的是,曾经的现代知识方案随着变法者们的身死或流亡而无从兑现,梁启超设计的课程被传统的儒家经典所取代。此外,学堂的风气也很差。

在当时一些人的记忆中,几乎每个学生都带着一个随从,上课的时候,他们便来通知“老爷上课了”,于是这些学生老爷,“才由鸦片床上爬起来,睡眼朦胧地带着一个听差到课堂去”。

1900 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京师大学堂陷于瘫痪。

状态。在民族主义振荡的时代关头,大学堂终于显示出它创始初期的尴尬地位。两名教习被义和团杀害,藏书楼被焚烧,许多图书也被“丢进了水井和池塘里”。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又损毁了大学堂的图书和仪器设备。

直到 1902 年,大学堂才重新开办起来。第二年,沙俄侵占东北,拒绝撤兵, 此举激发了国内民众的强烈反应。京师大学堂仕学馆和师范馆师生二百余人“鸣钟上学”,集会**。

时任大学堂日语助教的范源濂当众演讲。据当时的《苏报》记载,此人“素有血性,言至痛哭流涕。同学齐声应许,震撼天地。

”这是北大****的一次先声。

1906 年,蔡元培在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担任教员,第一次与这里结缘。范源濂则在后来担任教育总长,并邀请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1923 年,北京大学 25 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曾经举行过一次民意测验,内容涉及救国方法、外交关系和重要人物。在问到国内的“大人物”时,有 473 票投给了孙中山,陈独秀和蔡元培分列二三位。

陈独秀和蔡元培作为北大的两个关键人物,其行事风格和思想主张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为北大精神的内在张力打下了最初的烙印。如果说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和五四运动的“总司令”,那么蔡元培则是舞台的搭建者和花园的奠基人。

早在 1912 年担任教育总长的时候,蔡元培便已经开始了他对于现代教育体制的设想。不久,他在中国公学的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讲,强调“学子须以求高深学问为唯一之怀想”。同年 10 月,他主持起草《大学令》,提出建立评议会和教授会制度,后来,这成为北大“教授治校”的制度基础。

1916 年秋天,蔡元培接到时任教育总长范源濂的邀请,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北大当时被看作是一个烂摊子。据顾颉刚回忆,那时的北大“像个衙门,没有多少学术气氛”,一些家境优渥的学生,“带听差、打麻将、吃花酒、捧名角,对读书毫无兴趣”。

在这样的节点,蔡元培不顾旁人的劝阻,选择接受邀请,借此践行长期以来的教育理念。

多年以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平原在评价“蔡元培神话”时,不禁感叹一个人的学识才情与时代的要求竟然如此配合默契。“处此新旧转化之际,没有不可逾越的边界,也没有不可挑战的权威,乃‘尝试’各种新制度的最佳时刻。” 他这样论述道。

也正是混沌的时代症候,让一个学校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让大学的精神因此得以显形。

备考2019高考作文必读美文

倾听历史的心跳。一直在崇尚 向往着历史中那片诗词并发的芳草地。当李清照带着 人比黄花瘦 的容颜从历史中向我走来 当岳飞的 满江红 激荡起我满腔的热血 我的心中便荡起阵阵激流。宋词,那古老的精华,已融入我的生命。张潮在 幽梦影 里说过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

备考2019高考作文必读美文

谁也拦不住你。就像险峻的大山拦不住汹涌的激流一样,汹涌的激流也拦不住你顶风前行的孤舟。就像沉静的秋色拦不住凄冷的北风一样,凄冷的北风也拦不住你走向春天的脚步。厚重的夜幕拦不住闪烁的群星,闪烁的群星拦不住你心灵窗外的阳光。朗朗的晴空拦不住突来的暴雨,突来的暴雨也拦不住你已经远去的背影。只要你不拦着自己...

高考作文走向高考作文

高考作文走向。2001年的高考作文题目会如何,相信是广大考生,还有他们的家长和老师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至于具体的题目是什么,只有等高考语文试卷启封后,才能见出分晓。试卷启封,方见分晓,并不等于说2001年的高考作文没有规律可循,广大考生无法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自1978年高考实行统一命题,到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