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是指保存在各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
化石的保存条件:
1)自身条件需要有能够保存下来的硬体,以矿质硬体为佳。软体不利于保存。
(2) 埋藏条件需要有利的环境,能迅速地将生物埋藏起来,并且不遭受其他因素(如地下水)破坏。
(3)时间因素需要一定的时间,使生物进行石化作用过程。
4)成岩作用的条件沉积物在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都会影响化石的保存条件。
石化作用即形成变质实体化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
a充填作用生物硬体内部的各种空隙被地下水中的矿物质所充填的一种作用。能使硬体变得更加致密。这种石化作用没有改变生物体原来的组织结构,但增加了重量和成分。
如龙骨(中新生代脊椎动物化石)。
b交代作用(交替作用)生物硬体被埋藏后,不断被地下水所溶解,同时又被地下水所携带的矿物质所交代。这种石化作用保持了生物硬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构造(有时可以以分子进行交代,因此可以看清其细胞结构),但它改变了生物硬体的成分。
c升溜作用这些有机质中的易挥发成分(氧、氢、氮)在地下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往往被遗失掉,留下比较稳定的炭质形成薄膜。如:植物的叶子、笔石和某些节肢动物。
化石的保存类型。
1)实体化石古生物遗体本身(特别是硬体)保存下来的化石。
未变质实体这是在特殊条件下,避开了空气的氧化和细菌的腐蚀,原来的生物硬体和软体完整的保存下来成为岩石。
变质实体——生物遗体经不同程度的石化作用,全部硬体或部分硬体保存为化石。
2)模铸化石生物遗体在岩层中留下的印模和铸型等总称。
①印痕化石生物体印在岩层中的顶底层面上的痕迹,一般是扁平的生物或不太硬的生物所形成。
②印模化石具凸凹壳的生物体印在围岩上的痕迹。
a.外模——生物体的外凸部分印在围岩上的凹形,相反地体现了生物壳外表的大小形态和纹饰。
b.内模——生物壳的凹面印在围岩上的痕迹,它相反地为凸形,反映了壳内表面的大小、形态和构造。
c.复合模 — 内模和外模重叠在一起的化石
核化石反映生物壳内外空间形态的整体,这样的复铸物称为核。
外核——当生物壳体溶解后,外模使其填充物保持了壳体原来的外形,但它们没有内部构造,是实心体。
内核——壳体内部的空腔被填充后的形态体。
④铸型化石。 外内模之间的壳被溶解后,填充物又在原来的地方铸成了形态逼真的“壳”。这种“壳”没有壳的微细构造,但有内核或内模特点:
铸型化石在大小、形态和表面装饰等方面与原生物体一致,但内部构造完全不同。
3)遗迹化石在地史时期的沉积物中所保存下来的生物活动时留下的遗迹或遗物。
4)化学化石古生物体中的有机质保存在地层中,但它经过了一定的分解才能保存到现在。
生物的命名法则。
(1).生物分类的各个单位名称都采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文字来命名。
2).从门至科级分类单位的命名,都采用单名法,用正体字书写或印刷,第一字母大写。
3)属的命名采用单名法,属名要用斜体字来书写和印刷,第一个字母也要大写。
4)种名采用双名法,它由本身的种名和它所从属的属名两个名字一起组成,属名在前,种名在后,用斜体字书写和印刷,属名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种名全用小写。
5)亚种采用三个拉丁词构成学名,即属名+种名+亚种名三个词均用斜体字 ,属名第1个字母大写,种名、亚种名第1个字母小写。
6)优先律 ①生物学分类单元的有效名称,应以符合国际生物命名法则的最早刊出名称为准,后来提出的名称(同一类生物)应作为同义名而废除。②必须附上命名者的姓氏和日期。③分类单元的命名需要用两国文字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一、 生物进化的特点和规律
(1) 进步性发展 ①从异养到自养的发展②从两级(合成者和生产者)到三极(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的发展③从水到陆的发展。
(2) 进化的不可逆性指已经演变的物种不可能恢复祖型,已经灭亡的种类不可能重新出现。生物的进化发展是不可能走回头路的。
3) a 相关律: 生物身体的各部分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环境条件的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b重演律——系统发生和个体发育是密切相关的,生物总是在其个体发生的早期体现其祖先的特征,然后才体现其本身比较进步的特征。因此,个体发育是系统发生的短暂重演。
4)a 适应——生物在其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机能等方面反映其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现象,这是自然选择保留生物机能的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的结果,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特化——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其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的变异,而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这种现象叫做特化。
c趋异(分歧)—起源于同一始祖类型的生物,由于适应不同的环境而发生物种分化,一个种分化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
d 适应辐射—某一类群的趋异向着各个不同方向发展,适应多种生活环境。如中生代的爬行动物。(规模大,较短时间内完成)
e 趋同和平行进化---趋同是指一些类型不同、亲缘疏远的生物,由于适应相似的生活环境而在体形上变得相似,不对等的器官也因适应相同的功能而出现了相似的性状。
平行进化---不同类群而亲缘较近的生物,当其从共同的祖先产生后,由于进入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发生了分歧。以后又发展到非常相似的环境中,它们的对等器官,应适应相似的环境而产生了相似的性状,这种现象称为平行进化,与趋同不同。
一。 蜓的一般特征。
(1) 蜓又名纺锤虫,属肉足虫纲有孔虫目。是一种已经绝灭的原生动物 。
(2) 通常认为是一种浅海底栖动物,生活于水深50-100米左右热带或**带的平静正常浅海环境,可作为指相化石。
(3) 蜓具钙质微粒状壳。
(4) 一般大如麦粒,最小者不到1毫米,大者可达20—30毫米以上。
(5) 石炭纪-二叠纪,是进行全球性对比的重要的标准化石。二叠纪末期绝灭。
二.蜓壳的形状。
(1) 壳形:蜓为多房室包旋壳,一般为纺锤形或椭圆形,少数为球形或透镜形。
(2) 度量:壳轴——蜓壳平旋所围绕的一根假想轴。
壳长——轴向上最大长度。
壳宽——垂直于轴的最大宽度。
根据蜓的长宽比例可分为三种类型:
①长轴型——长大于宽,呈纺锤形椭圆形。
②等轴型——长等于宽,呈圆形、方圆形。
③短轴型——长短于宽,呈透镜形。
三。 硬体构造。
1)基本构造。
①初房—— 蜓壳的初房位于壳**,多为圆形,有时呈椭圆或不规则形。初房上有一圆形开口,是细胞质溢出的孔道。
②旋壁——细胞质在初房外继续分泌壳质形成的壳壁叫旋壁,旋壁围绕一设想轴增长,同时向旋轴两端伸展,包裹初房外壁——最外圈的旋壁。
③隔壁——旋壁前端向内弯曲形成隔壁。按上述方式依次生长形成多房室。两条隔壁之间即为一个窄长的房室。
隔壁沟——在壳的外表面,隔壁所在的位置呈沟状。
④壳圈——每绕旋轴一圈即构成一个壳圈,壳圈从内到外层层包裹。
⑤前壁——终室前方的壳壁称为前壁,在壳的增长过程中,当一个新的房室形成时,原有的前壁即变成了隔壁。前壁上不具口孔,生物靠隔壁孔与外界相通。
⑥隔壁孔——隔壁上有许多垂直表面的微孔,叫做隔壁孔。
⑦口孔——隔壁基部**由再吸收作用形成一个开口。注意:前壁上没有开口。
⑧通道——相邻隔壁上的开口位置相对,彼此贯通形成通道。
⑨旋脊——通道两旁由致密方解石次生堆积形成从内到外盘旋的两条隆脊,叫旋脊。
⑩列孔——某些高级的蜓类。在隔壁基部有一排小孔,叫做列孔。复通道——隔壁上的列孔彼此贯通,蜓内部就有好几个通道,称为复通道。
拟旋脊——列孔两旁的钙质堆积物,叫做拟旋脊。
2)旋壁的结构。
旋壁具分层结构,比较复杂,不同的蜓类旋壁的结构也相应不同。因此它是分类上的重要依据之一。 旋壁由原生壁(致密层、透明层、蜂巢层)和次生壁(内、外疏松层)组成。
①致密层——是一层薄而致密的物质,显微镜下不透光,呈黑色。所有的蜓都有致密层。
②透明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层浅色透明的亮层。在较低级的蜓类中具有这种结构。
③蜂巢层——位于致密层之下,为一层较厚的具有蜂巢状构造的壳层。在切面上,可见许多垂直于表面短而粗的黑线。蜂巢层是高级蜓类所具有的构造。
疏松层——为壳壁上的一种次生堆积,通常不太致密,不均一。呈暗灰色,附于原生壁的表面。
外疏松层——附于致密层的外表面内疏松层——附于壳壁的内表面。注意:终壳圈上无外疏松层。
可分为4种。
①单层式旋壁:仅由致密层组成。
②双层式:a.致密层+透明层。
b.致密层+蜂巢层
③三层式:a.致密层+内、外疏松层
b.致密层+蜂巢层+内疏松层。
④四层式:致密层+透明层+内、外疏松层
4)隔壁褶皱及副隔壁。
①隔壁的变化:a 平直 b 轻微褶皱 c 强烈褶皱。
②副隔壁由蜂巢层局部下延形成规则的薄板,比隔壁短和形成晚。 a.轴向副隔 b.旋向副隔壁。
切面观察 由于蜓类具包旋壳,只能在各种切面上进行内部构造的观察研究。一般主要用下面几种切面。
1)轴切面: 即通过初房、平行于设想旋轴的切面;
2)旋切面:通过初房、垂直于旋轴的切面;
3)弦切面: 不通过初房、平行于旋轴的切面。
4)斜切面:除以上切面的任意切面。
一。 特点。
1) 具钙质外骨骼,由外壁向**伸出呈辐射状排列的板状隔壁。
2) 隔壁数一般为4的倍数加2,但只在4个部位生长。
3) 在软体不断向上生长的过程中,分泌出横板构造,托起身体。另外还有泡沫板和鳞板等辅助构造来支撑身体。
生物学作业
第二章脂类的化学。一。填空。1.膜主要是由两类分子组成 和 2.磷脂脂肪酸尾的链长可增加膜的流动性。3.膜结构的液态镶嵌型认为大多数蛋白质和脂质能够自由迅速地进行 但不容易从膜的一侧表面 到另一侧表面。4.脂类的分类依据是 5.磷脂的主要不同点是 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 6.鞘磷脂类的分子由 和 组成...
生物学导论作业
现代生物学导论作业。姓名学号学院。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 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原核细胞 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 蓝藻 真核细胞 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2.什么是细胞?能进行独立繁殖的有膜包围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一...
生物学导论作业
生物学导论hw 05 涵盖 22 24 26 28集内容 提交截止日期 6月3日 负责老师 谢鑫 提交方法 本人提交 北区 太白校区生命科学学院s311 南311 办公室 南区 1308教室,星期一下午7 8节课。电子版提交 为避免转交时漏了作业,手写作业扫描后请最好直接email给谢鑫老师。1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