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生态保护情况简要论述。
学号:1211030 姓名:戴钧专业:生物科学。
甘肃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境内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交错,海拔相差悬殊,高山、盆地、平川、沙漠和戈壁等兼而有之,是山地型高原地貌。甘肃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错分布。
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狭长,东西长1659km,南北宽530km,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区域。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北有六盘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东为岷山、秦岭和子午岭;西接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壤青泥岭。
由于甘肃省地质特点复杂,下文仅从有代表性的黄土高原,祁连山脉和河西走廊三大特色地质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进行简单论述。
1、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为黄土覆盖,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覆盖厚度最大的区域。该地区黄土平均厚度50~100米,洛川塬超过150米,董志塬最大厚度超过250米。黄土高原地区的黄土主要为风成黄土,粉粒占黄土总重量的50%,结构疏松、富含碳酸盐、孔隙度大、透水性强、遇水易崩解、抗冲抗蚀性弱。
黄土高原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表现为地址**灾害、水旱灾害和气象灾害,以及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等自然灾害比较频繁和严重。
黄土高原的环境遭到破坏后恢复困难。据历史资料考证,黄土高原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的加剧,环境渐渐恶化,如植被减少,气候变干,土壤遭到侵蚀。
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继而产生水土流失、沙尘暴、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对黄土高原的生态保护对策主要集中在水土保持,有效利用水资源,发展林草业等以生态重建为目的的多项举措上。并且已经初见成效,沙尘暴频率逐年减少减少,植被覆盖率逐年增加。
2、祁连山脉。
祁连山脉南北两侧和东部相对起伏较大,山间盆地和宽谷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之间,谷地较宽,两侧洪、冲积平原或台地发育。祁连山海拔4500-5000米以上的高山区现代冰川发育,现代冰川和古冰川作用的地貌类型都较丰富。祁连山区由于多年冰土的下界高程一般为3500-3700米之间,使大多数山地和一些大河的上游都发育着冰缘地貌。
在冻土带以下的地貌作用中,东部以流水作用为主,西部风成作用较为明显。
祁连山位于中纬度北温带,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它又处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地带,由于青藏高原对大气环流的特殊影响,使夏季来自东南季风的湿润气流得以北进西伸,波及本区;冬季受内蒙古干冷空气,西北寒冷气流的影响,致使本区冬季降温幅度大,气温年较差较大。
多种因素的叠加构成了祁连山林区主要的气候特征,即大陆性高寒半湿润山地气候。表现为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夏季短而温凉湿润,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9月,本区由浅山地带向深山地带,气温递减,雨量递增,高山寒冷而阴湿,浅山地带热而干燥。随着山区海拔的升高,各气候要素发生有规律自下而上的变化,呈明显的山地垂直气候带。
自下而上为:浅山荒漠草原气候带、浅山干草原气候带、中山森林草原气候带、亚高山灌丛草甸气候带、高山冰雪植被气候带。
祁连山区植被较好,有许多天然牧场。自海拔2000m向上,植被垂直带分别为荒漠草原带(海拔2000~2300m)、草原带(2300~2600m)、森林草原带(2600~3200m)、灌丛草原带(3200~3700m)、草甸草原带(3700~4100m)和冰雪带(>4100m)。其中森林草原带和灌丛草原带是祁连山的水源涵养林,大通河、石羊河、黑河等河流发源于此,是河西走廊绿洲的主要水源。
为保护祁连山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于2023年成立了“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和野生动物类型的保护区,地处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东起乌鞘岭的松山,西到当金山口,北临河西走廊,南靠柴达木盆地。地跨天祝、肃南、古浪、凉州、永昌、山丹、民乐、甘州八县(区)。
区划面积272.2万公顷,林业用地60.7万公顷,分布有高等植物1044种、陆栖脊椎动物229种,森林覆盖率21.
3%,境内有冰川2194条、储量615亿立方米,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每年涵养调蓄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内陆河72.6亿立方米水源。
3、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
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百余公里,海拔1,500公尺左右。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
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地︰玉门、瓜州、敦煌平原,属疏勒河水系;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永昌平原,属石羊河水系。在整个走廊地区,以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
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喜马拉雅山运动时,祁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冲积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洪积冲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
走廊地势平坦,一般海拔1500米左右。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
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连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农业发达。
地带性植被主要由超旱生灌木、半灌木荒漠和超旱生半乔木荒漠组成。东部荒漠植被具有明显的草原化特征,形成较独特的草原化荒漠类型,如珍珠猪毛菜群系、猫头刺群系,除常见的荒漠种红砂、合头草、尖叶盐爪爪等,还伴生有不同程度的草原成分,主要有沙生针茅、短花针茅、戈壁针茅、无芒隐子草、中亚细柄茅、多根葱、蒙古葱等。西部广布砾质戈壁和干燥剥蚀石质残丘,生态环境更加严酷。
砾质戈壁分布有典型的荒漠植被,如红砂、膜果麻黄、泡泡刺、木霸王、裸果木等群落类型。流动沙丘常见有沙拐枣、籽高、沙米、沙芥等。固定沙丘常见有多枝柽柳、齿叶白刺、白刺等。
疏勒河中、下游和北大河中游有少量胡杨和尖果沙枣林。湖盆低地,盐化潜水补给的隐域生境,分布有细叶盐爪爪、有盐爪爪、盐角草盐漠。河流冲积平原上分布有芦苇、芨芨草、甘草、骆驼刺、花花柴、苦豆子、马蔺、拂子茅等组成的盐生草甸。
随着人类活动的影响,河西走廊面临的生态问题也十分严峻。主要的生态问题有:土壤盐渍化严重,土地沙漠化、荒漠化情况严重,沙尘暴灾害频繁。
河西走廊地区人与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当前生态环境恶化与人口贫困的现象并存,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对本地区是一个有利的契机,但是如果不能有效地治理生态环境,土地荒漠化、沙化严重,灾害性天气增多,那么国家投入得越多,可能得到的损失也就会越大。因而合理地利用河西地区的自然资源,有效地保护自然和人工的生态环境,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生态意识宣传和法制管理都是必要而迫切的。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最佳措施之一,自然保护区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保护现在的生态系统,更重要的是能够开展各类研究工作,对提高保护区保护自然资源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为当地改善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并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之外,还应实施切实可行的自然环境保护措施,对环境进行全方位的保护。首先必须加快草地建设,治理草场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禁止毁林开荒,减少水土流失。其次要开展无污染新产品的生产,鼓励农民使用可降解地膜,以减少白色污染。
第三还要加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力度,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和林木基地建设,绿化荒山,涵养水源,从而缓解生态环境压力。
保护生物学作业
二 简述题 每题10分,共40分 6 简述生境破碎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境破碎化不仅导致适宜生境的丢失,而且能引起适宜生境空间格局的变化。从而,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影响物种的扩散 迁移和建群,以及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和景观结构的完整性。在连续的生境中,种群内的个体通过扩散和迁移,寻找和开拓新的生境和资...
保护生物学作业
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稀有性显著。据考察,共有维管植物838种,其中稀有濒危和重点保护植物有桃儿。七 虎榛子 红花绿绒蒿等51种 脊椎动物208种,包括雪豹 野猪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1种,鸟类130种,包括胡兀鹫 苍鹰 蓝马鸡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1种 有两栖爬行动物8种,其中两栖类5种,爬...
生物学作业
第二章脂类的化学。一。填空。1.膜主要是由两类分子组成 和 2.磷脂脂肪酸尾的链长可增加膜的流动性。3.膜结构的液态镶嵌型认为大多数蛋白质和脂质能够自由迅速地进行 但不容易从膜的一侧表面 到另一侧表面。4.脂类的分类依据是 5.磷脂的主要不同点是 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 6.鞘磷脂类的分子由 和 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