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知识点整理

发布 2019-06-05 08:57:20 阅读 6988

绪论。1、 马克思主义慨况。

1) 概念内容: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由其后者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 基本立场: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相信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3) 基本观点:关于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关于人的实践和认识活动的本质和规律的观点、关于社会形态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观点、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的观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观点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4) 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世界观和方**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5) 理论**:德国古典哲学(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人物:

圣西门、欧文、傅立叶)。

6) 产生标志:马克思和恩格斯在2023年2月发表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

7) 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说。

8) 鲜明特征:①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革命性(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③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所在)。

9) 正确态度: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

10) 历史必然性:①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可能性: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强烈需求。

②马克思主义适应时代需要: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

2、马克思主义基本特征体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所决定的;

其次,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解放全人类)所决定的;

最后,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重要的理论品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立论本质的反映;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崇高的社会理想——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继承发展。

1)***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回答了如何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重要思想是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和科学发展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动态的、有机的统一。

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的实践活动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5、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是千百万人的社会社会实践活动;

2)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3)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又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征。

6、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7、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产生及解决: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他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人与自然的关系式从实践中形成的、始终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纳入了社会过程的物质交换关系,是具有社会性的物质交换关系;

3)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找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8、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

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2)实践形成了社会关系的基本领域;

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9、规律及其客观性: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0、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1、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2、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3、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14、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方**: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5、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

1)发展的过程论原理:过程论是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具有具体性、暂时性、阶段性。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方**: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16、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及其二者关系、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自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二者关系:相互联结,相辅相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

作用:①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之间的辩证关系: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意义:①正确理解矛盾学说、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运动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对立统一规律提供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

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对立统一规律,正确地分析矛盾,是正确进行社会实践,解决矛盾,改造世界的前提。

4)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特征:总趋势是前进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实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意义:①理论意义:反对“循环论”和“直线论”;

实践意义:正确对待前进与曲折,坚定必胜信心,准备走曲折的路,正确对待新生事物,具体分析事物的发展过程,合理地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

5)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17、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1、为什么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马原知识点整理

联系还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 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

考研马原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绪论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 马克思主义的含义。七个角度的含义 三个创立主体 马克思 恩格斯 后继者。两个阶级属性 无产阶级 整个人类。两大研究对象 世界观和方 普遍规律。三大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狭...

马原知识点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 要点精述。第一单元唯物论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的统一。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 革命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