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分析沈家门

发布 2020-12-27 21:17:28 阅读 8775

低段教材语言训练点解读。

沈家门第四小学张玲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对近千名儿童的跟踪研究,确认五六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1岁半以前幼儿脑细胞和脑量发展最快;3岁以前是幼儿肢体活动能力、肢体协调能力、运动平衡能力发展最快时期岁以前是儿童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口语,靠在语言环境中的自然习惯,已经达到了“能说会道”,清楚表达的程度。但书面语言却大大落后于口语。

要尽快缩短书面语与口语之间的差距,就必须高度重视识字、写字、学词、学句的教学。小学低段教材中主体内容是两类课文——识字课文和阅读课文。教材编者将这两类课文交替编排,其宗旨就是为了增强字词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小孩子在规范的书面语言环境中认字、学词、学句,发展书面语言能力。

所以,教师在小学低段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孩子语言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真正意图,不管是教授哪类课文,都必须紧紧扣住识字写字和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培养语感,大量积累语言材料这个重点,这是小学阶段,尤其是低段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绝不能忽视或偏离。

一、正确理清教材结构,了解低段语文教学内容。

一)一年级上册。

入学教育→汉语拼音→识字(一)→课文→识字(二)→课文。

教材的开头是入学教育,用四幅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了解学习常规。然后是汉语拼音部分,共13课,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70个常用字。而后是识字㈠10篇课文,识字㈡又10篇课文。

两个识字单元各4课,每课认字12~个。20篇课文分作4个单元,大体按由浅入深的顺序编排,每个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最后两课《雪孩子》和《小熊住山洞》以***的形式出现。识字、课文部分安排了6个语文园地,以“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连”等多种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此外,全册设6个口语交际话题,安排在每个单元后面,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

二)一年级下册。

教材采取以专题组织单元的编排形式。这是一种全新的组元方式。全册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编排了八组教材,每组由“导语→一课‘识字’→4至5篇课文→语文园地”构成。

联系紧密,蕴含教育价值。

第二册开始,语文园地面貌一新,创设了四个栏目: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展示台。语文园地中还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

三)二年级上册。

这册教材的编排方式与一年级下册基本相同,也是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安排教材内容。全册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热爱科学。

本册课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课后练习加大了书面练习的分量。

四)二年级下册。

本册组织单元的方法基本上与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相同,但不再单编独立的识字课。其中第。

二、四、六、八单元的最后一课课)为略读课文,目录中没有略读课文的标志,从课后练习可以看出略读课文的要求与其他课文的不同(只安排了识字和思考题,没有写字要求和词句训练),教师用书上也做了提示。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是为了体现与中年级阅读训练的衔接“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在“语文园地”的“口语交际”栏目中,安排了写话练习,为中年级的写作奠定基础。

本册开始创设了“我知道”和“宽带网”两个新栏目。“我知道”安排在课后练习的后边,通过给学生提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了解与本课有关的知识和信息,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宽带网”安排在语文园地里。

是围绕本组专题而展开的。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与本组专题相关的资料,还为学生指出了搜集资料的途径。

二、正确理解教材特点,把握低段语文教学重点。

1、编排上:由易到难,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如(一上146页),识字一主要学写“横”、“竖”、“撇”、“捺”四种笔画,第一组课文学写“点”、“折”、“弯”,接着字的笔画增多,结构也越来越复杂。

又如课后题,也随着年级的增高,数量和难度也逐渐提高。一年级的课后练习以“我会认”、“我会写”、“读读说说”等为主,除写生字外,都是口头练习。到二年级上册,逐渐出现了“读读写写”的书面练习,而练习的大多数是词语积累方面。

到了二年级下册,课后的写字练习增加了写词语的形式,加大了句子练习的分量,体现了向中年级过渡做准备,如:读句子、抄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写句子等。

2、内容上:围绕重点或专题组织教材内容,整合语文学习活动。

如一下第一组,在优美简短的导语之后,以成语或四字短语编写了识字内容。“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鸳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8个反映春天景色的词语,组成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画卷。学生既认了字,又激起了热爱春天的情感。

4篇课文,有春天的景,有春天的人,有春天的事,有儿童喜爱的故事,有琅琅上口的古诗。学生找春天,画春天,在“语文园地”中唱春天,在“口语交际”中讲春天。教材安排的几幅精美图画,可帮助一年级小朋友更好地欣赏春天的美景。

全单元体现了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和语文实践的整合,把语文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

3、呈现方式上:富有新意和亲和力,导学特色突出,体现了人与文本的对话关系。

首先,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和练习的内容。无论是单元前的导语,思考练习题还是语文园地;也无论是提出学习任务,启发读书思考还是引导发现、交流、展示,都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叙述的,十分亲切、自然。这不仅服务于教师的“教”,又易于学生的“学”,使教科书由“教本”转变为“学本”。

像练习中的“我会认”“我会读”“我会连”,像学习伙伴吐的泡泡里的话,它们不是装饰或点缀,实际上是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同学习伙伴互相交流、讨论。如,《坐井观天》文后,学习伙伴引导学生思考:“…在二上《识字5》之后,学习伙伴建议:

“我们也去收集一些谚语吧”。这样的教材呈现方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引导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发现,合作去**。通过多种引导,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其次,强化导学的功能,借助单元前“导语”来导向;凭借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的“泡泡”导思;利用课后的题目导学、导练;凭借语文园地引导发现,鼓励展示课内外语文学习成果。如在课文的编排时,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课文之后,根据需要,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思考,逐渐悟到读书时应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样想。比如二年级下册第19课《最大的“书”》一课,在题目下方出示一个“泡泡”:

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这是在引导学生要抓住题眼思考,并带着问题读下文。接着在文中介绍“岩石书”内容的旁边又一个“泡泡”:

真没想到!这又是在引导学生要边读边思考,原来题目中的“书”就是指岩石书。最后在课文的结尾,又出现一个“泡泡”:

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这是在引导学生读完课文后还要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想法和感受。

4、识字、写字:利用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努力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

一年级安排认识950个常用字,写其中的350个。二年级认识850个常用字,写650个。一、二年级总共要求认识1800个常用字,会写其中的1000个。

教材中要求写的字,体现写字的规律,按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独体到合体顺序来编排。要求认识的字,大体按照由出现频率高到出现频率低来编排。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400个字,都是高频字,可以覆盖日常阅读书报用字的50%。

学生认识前四册安排的1800个字,可以覆盖书报杂志用字的90%以上。两学年里,学生已初步学会了查字典。这就是说,到二年级,学生阅读书报已基本上没有文字障碍了。

2) 利用汉字特点,遵循识字规律,采取多种形式识字。

一二年级教材中的识字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归类识字。

安排在一年级上册。主要是利用汉字象形、会意的特点,归类识象形字或会意字,如“识字一”(2)的《口耳目》。此外,还编排了按事物归类看图识字,如,《操场上》的体育活动名称、《自选商场》的认识日用品、《菜园里》的认识蔬菜等,从中识字。

在识字的同时,了解汉字文化,认识身边的事物,初步建立词的概念。

韵语识字。

安排在一年级下册和二年级上册。这些识字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韵文形式,主要有由成语或词组组成的韵语(一下《识字1》、二上《识字1》、二上《识字4》、二上《识字8》)、新编三字经(一下《识字2》、二上《识字3》)、儿歌(一下《识字4》)、对子歌(一下《识字3》)、拍手歌(二上《识字7》)、反义词歌(一下《识字7》、二上《识字6》)、数量词歌(一下《识字6》)、谜语(一下《识字5》)、谚语(二上《识字5》)等。

如,一年级下册《识字1》:“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描绘出生机盎然的美丽图画。

学生从中既识了字、学了词,又培养了想画面的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如,一年级下册《识字4》:“蜻蜓半空展翅飞,蝴蝶花间捉迷藏。

蚯蚓土里造宫殿,蚂蚁地上运食粮。蝌蚪池中游得欢,蜘蛛房前结网忙。”凭借这首节奏感很强的儿歌,学生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等表示小动物名称的词,初步了解形声字声旁标音、形旁表义的特点,还悟到了“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这一句式的表达方法。

再如,二年级上册《识字2》:“练书法画图画下象棋/弹钢琴拉二胡唱京戏/栽花草喂鸽子养金鱼/做航模学电脑观天气”都是动宾结构的短语。学生在识字学词的同时,受到动词和名词应合理搭配的训练。

随课文识字。

这是主要的识字形式,特别是在二年级下册及其以后各册,更是最主要的识字途径。随课文识字,即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便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有助于建立字词在音、形、义上的统一联系。

结合“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认字。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个“语文园地”中设“我的发现”这一栏目。一年级下册,主要引导学生陆续发现一些常用的识字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安排认识少量汉字(只认不写)。

这样做,既能增识一些常用字,又渗透了只要留意,处处可以识字的理念。如《语文园地一》,在引导学生发现用“加偏旁”的方法识字的同时,从罗列的中,认识“评、访、挤”这三个字;在引导学生发现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的同时,从罗列的中,认识“邮、轿、钱”三个字。又如,语文园地五,在“我的发现”中编排了。

不言而喻,是在引导学生利用反义的特点识“矮、瘦、暗、丑、闲、旧”这六个字。再如,语文园地八中的“我的发现”,编写了韵文:“千口舌,舌甘甜。

土里埋,木帛棉。人门闪,马门闯。心入门,闷得慌。

合手拿,分手掰。人失足,跌**。”利用汉字会意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甘、埋、闯、掰、跌”五个字,体会到可以用“两义合一”的方法,了解字义,增识汉字。

小学一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分析沈家门

低段教材语言训练点解读。沈家门第四小学张玲娜。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对近千名儿童的跟踪研究,确认五六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1岁半以前幼儿脑细胞和脑量发展最快 3岁以前是幼儿肢体活动能力 肢体协调能力 运动平衡能力发展最快时期 岁以前是儿童观察能力 想象能力 记忆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时...

小学一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分析沈家门

低段教材语言训练点解读。沈家门第四小学张玲娜。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对近千名儿童的跟踪研究,确认五六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1岁半以前幼儿脑细胞和脑量发展最快 3岁以前是幼儿肢体活动能力 肢体协调能力 运动平衡能力发展最快时期 岁以前是儿童观察能力 想象能力 记忆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时...

小学一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分析 沈家门第四小学

低段教材语言训练点解读。沈家门第四小学张玲娜。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根据对近千名儿童的跟踪研究,确认五六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的敏感期。1岁半以前幼儿脑细胞和脑量发展最快 3岁以前是幼儿肢体活动能力 肢体协调能力 运动平衡能力发展最快时期 岁以前是儿童观察能力 想象能力 记忆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快速发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