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材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册又对长方形、正方形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而作为平面图形家族一员的平行四边形却是第一次出现。平行四边形的出现对于丰富学生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本节课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体验构建直观的、形象化的平行四边形表象,不仅能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学习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也为学生将。
来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知识奠定基础。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间感。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就对平面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本单元又对长方形、正方形进行了进一步的学习,可以说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平行四边形的认识,虽然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但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接触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只要注意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学生生活实际有关的具体情境,学生就能比较容易掌握。
教学中还应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学具和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观察、操作、体验的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设计〗一)创设活动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变魔术吗?
生自由回答。)
师:现在老师要变魔术给你们看一看。
教师拿出一个长方形教具,拉动长方形框架对角使其变为另一个图形。向不同的方向拉,这样反复做几次。)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跃跃欲试。)
二)探索新知。
1.做一做。
1)师:同学们,你们可以亲自动手做一做。你在拉动时注意观察拉动后的长方形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新图形又是什么样的?并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说一说。
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教师在小组内随时指导。)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难发现长方形拉动后角不再是直角了或是角的大小变了,但边的长短没有变。)
2)以小组汇报方式在全班反馈:新图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描述新图形的形状。
学生语言表达不一定清楚,但只要意思对,教师这时都要给予鼓励。)
3)你们知道长方形变化后得到的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回答。这时有的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是平行四边形,如说不出教师可以直接揭示。)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活动体验、小组交流自主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2.说一说。
1)师:这样的图形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在哪儿?
给学生思考时间,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是为了有较完整的思维,小组交流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
2)小组形式汇报反馈。
当学生语言表达不清时,要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鼓励他把话说完整。
3)课件演示生活中见到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通过真实的生活情境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让学生感到平行四边形离我们并不远。)
3.画一画。
1)师:你们想把刚才在生活中找到的这些平行四边形在点子图中画出来吗?
2)出示附页3中的点子图。学生动手画一画。
对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随机指导。)
3)展示作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评价中自我反思。)
4.拼一拼。
以游戏的方式进行。)
1)师:现在我们来做拼图游戏,用你们手中的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认识的平行四边形。
2)生进行拼图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鼓励学生用多种组合拼出平行四边形。学生拼图过程中可以与同伴随意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经过以上的数学活动,可能已经疲劳了,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此活动以游戏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拼一拼,进一步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实践作业。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图形――平行四边形,并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找到它。请你们对生活中物体再进行观察,去找一找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个新图形。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分草莓 教学反思。九龙镇丁营小学 丁子鹏。2016年3月2日。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分草莓 教学反思。分草莓 有余数的除法 二 这部分教学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是研究 正好分完 的情况,而这部分学习内容主要是研究 分后还有剩余 的情况,两部...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竞赛
16 把一杯水倒入空瓶,连瓶共重140克,如果倒入三杯水,连瓶共重260克。空瓶的重量是 克。二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5分 1 早上背向太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后面是东,左边是南,右边是北 b.后面是西,左边是南,右边是北。c 后面是东,左边是北,右边是南。2 要使45个气球能正好平...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租船》
北师大版数学2年级下册 租船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反复检验的好习惯。二 过程与方法 1.寻求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发展应用意识。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3.渗透转化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