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部分阅读。
春天在**》主要内容。
作者通过“春天在**?”这句话,引导我们去寻找春天。诗中描绘了春天的风、春天的雾、春天的雨和春天的太阳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给大地带来的新气象,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春天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喜爱春景,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分段及段意整首诗共四个小节。
第一小节:春天的风给大地带来新景象。第二小节:春雾的特点和雾中的草儿。第三小节:春雨的特点和雨中的竹笋。
第四小节:春天太阳的特点和阳光下的秧苗、菜花和蚕豆。写作特点。
1.本文是一首优美的小诗。诗人用孩子的眼睛去寻找春天,每个小节都用设问的方。
式。叙述方式独具匠心,感情表达得充分饱满。
2.想象丰富、新奇,充满情趣、描绘的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语言清新活泼,带有童趣。大量运用拟人把景物写活了,表达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小溪拍照》主要内容。
文章通过小溪在原野上的一路奔跑,以拍照的形式记录了一路的所见所闻,拍下了鸟儿、花儿、绿叶、蝴蝶、小青蛙、小草、云朵……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景象。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了解到了春天的特点,陶冶美好的情操。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分段及段意。
第1页。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小溪一路奔跑在原野上,不停地给春天拍照。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小溪拍下了很多**。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小溪把春天的消息告诉了大海妈妈。写作特点。
1、本文以拟人化的写法,把小溪当成了一个调皮的孩子,小溪一路给春天拍下一张张彩照,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叙述方式独具匠心,感情表达得充分饱满。
2、想象丰富、新奇,充满情趣、描绘的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语言清新活泼,带有童趣。
3、最后,用大海妈妈的话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春天真好”。《跳礅上的歌》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一群农村小学生去上学的路上要经过小溪里的跳礅。晴天的时候他们快乐地经过跳礅去上学,雨天的时候他们手拉手一起走过跳礅,水深的时候老师就会把他们一个个地背过去。本文通过写跳礅上的快乐,表达了师生之间团结互助的深厚情谊,歌颂了团结友爱和无私奉献的品德。
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描写了小溪里的跳礅。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在跳礅这个琴键的伴奏下,小溪在晴天唱着快乐的歌,雨天唱着友爱的歌,水更深的时候唱着赞美的歌。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
孩子们在歌声中一天天地成长。写作特点。
1、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分述里面又有并列的三个部分,分别写了晴。
第2页。天、雨天、水更深时孩子们过跳礅时的情景,使课文条理清晰。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跳礅的样子以及孩子们的快乐心情,极具表现力。一开始把跳礅比做琴键,为写这些动人的歌做铺垫。《木匠的房子》主要内容。
课文写了一个木匠,他的房子很小很小。在一个雨天,木匠让一个老人、一个可怜的女人和三个孩子……接二连三的一共十一个人进屋避雨。赞扬了木匠关爱他人的精神。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木匠的房子太小了。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一天下雨,木匠让很多人进屋避雨。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老人的话意味深长地道出了人要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写作特点。
1、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使课文条理清晰。2、文章开头写木匠的房子很小很小,为后文埋下伏笔。
3、最后用老人的话总结全文,阐明了人要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这个道理。《蚂蚁的队伍》主要内容。
威尔教授看到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匆匆忙忙地搬运食物,产生了疑问——“是谁在指挥它们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威尔教授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和试验。最后终于解开了这个谜,揭示了蚂蚁排队前进的道理。
表现了威尔教授细心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威尔教授看到蚂蚁搬运食物的场景,产生了疑问。
第3页。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威尔教授为了解开这个谜做了放一小勺糖、划一道沟、放一块石头等试验。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威尔教授经过无数次的观察和试验,终于解开了蚂蚁排队搬运食物这个谜。写作特点。
1、作者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叙述,课文条理清晰。
2、对蚂蚁动作描写十分细致,来说明威尔教授观察仔细。3、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了课文前面提出的问题,做到了首尾呼应。《红围裙》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一条红围裙,写出了系着红围裙做饭菜、洗衣服的妈妈和系着红围裙为妈妈做生日面的小女儿之间的母女深情。小女儿为了回报母爱,为妈妈做了没放盐的生日面,可是妈妈很开心。课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的爱和小女儿的孝顺。
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美丽而滑稽的红围裙,真是人见人爱。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妈妈系着这条美丽的红围裙做饭、洗衣服,很能干。第三部分(第5—10自然段):
小女儿在妈妈生日的时候,系着红围裙为妈妈做了没放盐的生日面,妈妈吃得又香又快又开心。写作特点。
1、本文围绕“红围裙”这条主线进行叙述,从头到尾贯穿全文。2、文章最后妈妈的爱得到了回报,揭示了孝敬父母这个主题。3、大量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刻画了人物形象。
《我不是最弱小的》主要内容。
第4页。假日里,萨沙一家在森林里玩的时候,下起了雨。妈妈把雨衣让给托利亚,托利亚又把雨衣披在萨沙身上。
萨沙在全家人的影响、感召下懂得了要爱护弱小,把雨衣的下部盖在蔷薇花上。体现出萨沙心地善良,保护弱小的美好品质。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萨沙一家在森林里玩的时候,下起了雨。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萨沙在全家人的影响、感召下把雨衣的下部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写作特点。
1、通过妈妈的话点明文章中心。
2、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得十分生动。
3、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描写,通过言行举止表现人物性格。《两颗种子》主要内容。
课文写的是两个少年向一位老人请教,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老人给每人一颗种子,让他们寻找保存它的最好方法。一个少年只是把种子好好收藏,几年后,种子还是原样;另一个少年把种子种在地里,辛勤劳动,收获一年比一年多。
说明要实现理想必须付出劳动,付出心血。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两个少年向一位老人请教,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老人给每人一颗种子,让他们寻找保存它的最好方法。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一个少年只是把种子好好收藏,几年后,种子还是原样;另一个少年把种子种在地里,辛勤劳动,收获一年比一年多。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老人的话说明一个道理: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付出劳动,付出心血。写作特点。
第5页。1、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
2、运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两个少年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松树和青藤》主要内容。
课文写的是小松树和小杉树都看到了美丽的大海。为了看大海,幼小的青藤请求杉树扶它一把,可杉树却不耐烦地拒绝了。后来,青藤在松树的帮助下,终于看到了大海。
赞扬了松树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和小青藤积极进取的精神。分段及段意。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小松树和小杉树都看到了大海。
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为了看大海,幼小的青藤请求杉树扶它一把,可杉树却不耐烦地拒绝了。后来,青藤在松树的帮助下,终于看到了大海。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小杉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心中感到羞愧。写作特点。
1、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伙伴之间要互相帮助。
2、运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小松树和小杉树对青藤提出请求时态度的对比。3、大量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
第6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 阅读 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专项部分阅读。蚕姑娘 主要内容。课文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出来后生长 结茧 由蛹变成蛾的过程。分段及段意。全文共7个自然段。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写春暖时蚕从蚕卵里孵化出来。第二部分 第2 5自然段 分别介绍了四次蚕眠 蜕皮的情形,具体地写出了这一过程中蚕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第三部分 第6 7自然段 写...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 阅读 人教版小学学科网
专项部分阅读 1 找春天。一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几个孩子寻找春天的过程,描绘出了春天里的草 花 树 小溪等的美丽,呼唤我们到大自然中亲身感受一下春天。二 分段及段意。全文共8自然段。第1段写春天来了。第2段写几个孩子来到田野寻找春天。第3 8段写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我们从草 花 树 小溪等的变化中...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 阅读 湘教版小学学科网
专项部分阅读 春天在 主要内容。作者通过 春天在 这句话,引导我们去寻找春天。诗中描绘了春天的风 春天的雾 春天的雨和春天的太阳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给大地带来的新气象,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春天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喜爱春景,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分段及段意。整首诗共四个小节。第一小节 春天的风给大地带来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