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院小学丁治波。
教材分析:主要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又冷又饿,划火柴后看到了又大又暖的火炉,看到了烤鹅,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看到了亲爱的的奶奶,最后写小女孩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了。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思想内容。
2、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更加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安徒生的资料。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
1、解题: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
2 简介资料。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浏览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生字新词认读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看到了什么?
三、理解课文。
1、找出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
指名读,思考:
小女孩为什么要擦燃火柴?结合上文谈谈。
(冻得又红又肿、冷、饿。)
追问:小女孩为什么不回家?她希望得到什么?
看录象,体会小女孩的处境。
她擦燃火柴前的心情怎样?之后呢?
指导朗读:你应怎样读?
火柴灭了,火炉也随之不见了,小女孩会怎样呢?
2、归纳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过程,自学第。
二、三、四次擦燃火柴的有关段落。
3、重点理解:
“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追问:小女孩真的能找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吗?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二、继续学习课文。
指名朗读全文,思考:
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
听磁带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划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现两个“幸福”,你是怎么理解的?
小女孩死了,在大年夜冻死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此时此刻你想对小女孩说点什么?小女孩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吗?
在冻死以前神志不清时产生的幻觉,也就是作者的想象,作者这种合理的想象,是我们分外同情这个小女孩。
1、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研究表达方法:
⑴ 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⑵ 这篇课文在写作方法上还有那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三、全班交流。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童话学生们以前就听、看过多次,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录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这两个句子是文章的重点,理解了这两个句子的含义,也就体会出了文章的中心。
四、总结课文。
五、作业设计与拓展。
1、必做题:
⑴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 画一个图表,写出。
2、选做题:
阅读安徒生的童话。
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
第一根寒冷温暖大火炉。
第二根饥饿食物烤鹅。
第三根孤独欢乐圣诞树。
第四根痛苦疼爱奶奶。
一整把冻死飞走幸福。
教学反思:《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的杰作之一。它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
作者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表达了他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的重点是讲这个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了暖和暖和快要冻僵的身体,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并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而这些幻象又恰恰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读”是语文课的基础。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同时抓住课后习题来“说”。
课后习题的设计意图在于关注阅读理解的个性化,尊重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我给学生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读、说的机会。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或自由选择合作伙伴,自己选择读、说的内容、形式。
全班交流时,也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独立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