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及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1-16 01:02:28 阅读 5810

《卖炭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2.品味描写外貌和刻画心理的诗句。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教学背景】宫市,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

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

有相关记载: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旧唐书张建封传》)。

这就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一、扫清字词障碍。

1.**【影音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意。

参考:鬓(bìn)辗(niǎn)辙(zhé)两骑(jì)敕(chì)麾(huī)薪:柴。

辗:通“碾”,轧。骑:

骑马的人。敕:皇帝的命令。

叱:吆喝。直:

通“值”,**。

2.说说你从诗歌中读出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二、**学习。

朗读诗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问题。1.请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遭遇,并进行具体分析。

参考:“苦”。烧炭苦、运炭苦、被抢亦是苦。这苦也有所不同,其中,烧炭是艰苦,运炭是困苦,炭被抢是悲苦。

具体词句:烧炭艰苦——“满面食指黑”(外貌);

运炭困苦——“衣正单”“一尺雪”“晓驾”“碾冰辙”“牛困人饥”“泥中歇”;

被抢悲苦——“惜不得”(心理)

2.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并进行具体分析。明确:“霸”。具体词句:

横冲直撞、趾高气扬——黄衣、白衫、翩翩(外表)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把、称、回、叱、敕、牵、系(行为)交易不公(炭直)——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3.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对他们寄予的情感。

参考:卖炭翁—“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宫使—“恨”(一系列动词描写)。

4.从“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答案预设:衣衫单薄不能暖身,却希望炭能卖个好价而期待着天寒。

明知挨冻却甘愿受苦,看出他的生活是多么窘迫!这反映出社会给劳动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压。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苦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

这样就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了铺垫。作者的爱憎也在此句中分明体现。

三、拓展**。

卖炭翁的遭遇是一个个别现象吗?

参考:根据史书所记,当时这样的饱受宫市剥削压迫的老百姓是大有人在,这首诗歌就是通过卖炭翁被掠夺的个别,反映了名为宫市、其实夺之的一般。那么,卖炭翁这个形象是完全真实还是作者完全的虚构呢?

应该说,白居易是在**于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发挥了艺术想象,加工创造出这个典型形象的,它有生。

活原型,却不是生活原型的翻版,让我们来看看生活原型:

顺宗实录》卷二: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

“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

今以柴与汝,不取值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街吏擒以闻,诏黜此宦者,而赐农夫绢十匹。

然宫市亦不为之改易,谏官御史数奏疏谏,不听。

四、小结。卖炭翁好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当他“晓驾炭车碾冰辙”的时候,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应该盘算着那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无法实现,因为祸从天降,他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随着那“叱牛”声,卖炭翁自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碾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辛劳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这就是白居易为我们揭示的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我们所感受到的是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也看到了他实践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五、背诵诗歌。

背诵诗歌。同座先互相抽查,后指名背诵。

六、布置作业【板书设计】

卖炭翁白居易烧炭艰辛。

卖炭翁运炭艰难。

炭被掠夺。对比。

宫使夺炭。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同时也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作者仅用二十句一百三十五字,便完整地记述了一位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未成、被宫使掠夺的全部经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

在开始准备这节课时,我就以平时讲语文课的模式来备课,重点句子的分析指导,体会朗读。一节试讲课下来课堂环节的设计全被推翻了。“这是诵读课,一节课要以不同形式的诵读为主”在组内同仁的指导下,我这才渐渐明白了诵读课应该怎样去讲。

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并展开教学的,先是布置学生课外预习,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其次在备课时,体现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特点,把学生在这六年来所积累大量的相关唐诗、宋词、古诗文及作者等相关知识做以简单的汇报检查,然后再导入到本课的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极大兴趣,在经过老师的配乐朗读,学生的个别读、分组读、男女生等多种形式的层层深入朗读。从作者到诗意,再到其意境,指导学生在读中悟。

学生读出了古诗文的节奏与韵味,读出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也真正达到了诵读课的目的。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4卖炭翁

卖炭翁教案。青浦区大盈学校成慧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2 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中心。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白居易诗进长安 导入,了解其人其事。师 顺势导入 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

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卖炭翁 教案。课前三分钟演讲,请同学朗读并介绍白居易的 观刈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的,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作品有 白氏长庆集 这首诗写了五月时候农田人家顶着烈日收割麦子和一个妇人拾麦子的场景,揭露了官家横征暴敛 敲骨吸髓的罪恶。顺势导入 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一向主张 文章合...

八年级下册语文《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 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赏析这首古诗。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二教学过程。1.复习前两首学过的唐诗,先齐声背诵,再提问 出示幻灯片 第一首诗的体裁是什么?第二首诗的体裁是什么?第二首诗中表现诗人喜极而流泪的句子 第二首诗中表现家人和诗人狂喜之态的句子 第二首诗中表现诗人喜极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