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1-14 01:23:28 阅读 7164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重点。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其中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抗日战争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把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的意义。

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延伸拓展法。

1.教师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搜寻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和影像资料,使学生通过**这些作品对黄河产生感性认识。

2.**作品《黄河大合唱》。制作课件。

1课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挥洒激情赞美过它;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有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请看大屏幕:这就是黄河。

**黄河画面,边**,教师边深情朗诵)

黄河以其雄浑的气魄、高远的形象,入诗、入画、入曲。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古老,她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人们歌咏她,因为她厚重,本身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还因为她饱经沧桑,与她的儿女们共同经历过苦难与抗争。在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中华民族危在旦夕,黄河又以她磅礴的力量,激励她的儿女奔赴抗日前线。

那是在2024年9月,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战演出队来到了黄河的壶口瀑布,滔滔的黄河水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他挥笔写下了不朽的诗篇《黄河颂》。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2024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2024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2024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

2024年8月创作的《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2024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唱遍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024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诗人随军从陕西宜川县到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进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历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有力的船夫号子,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于是诗人2024年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本文是组诗《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个乐章。

1.**配乐朗读音频,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

2.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1)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歌词与朗诵词之间要有较长的停顿。

2)要读出“赞”“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3)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要读出赞颂之情。

4)文章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感情要深沉、悲壮。

朗读提示:1)这首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下面让我们再次高声地朗读起来,读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1.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从黄河的自然特点、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气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了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澎湃”“狂澜”“宛转”“屏障”等词语向我们展示了黄河的伟大气势和特征。为什么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明是在黄河流域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是黄河养育了世代的炎黄子孙,所以称它为“摇篮”。这是一个暗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3.标题中最关键的字是“颂”,表明整篇诗歌都在对黄河进行赞颂。为什么在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

演唱前安排一段朗诵词的目的是引起听众的注意,知道是歌唱黄河的歌。前面的朗诵词交代演唱主题,确定演唱基调,有“引言”的作用。

4.作者借对黄河的描绘歌颂,表达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之情。诗歌最后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最后两句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这里用反复起了强调的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5.诗歌对黄河的赞颂部分,用“啊!黄河”把它分为了三个层次。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民族的屏障”,说它有“千万条铁的臂膀”?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诗中的比喻“民族的屏障”“千万条铁的臂膀”,分别是从黄河的地势特点和自然特点作喻,肯定了黄河的保卫作用和激励中华民族斗志的作用。

6.这是一首风格豪迈的诗歌,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望”黄河呢?

在赞颂黄河之前先“望”黄河,是先描写,再歌颂。作者在歌颂黄河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望”中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严谨,为后面的歌颂做了很好的铺垫。

7.感受诗歌中黄河的惊涛澎湃的磅礴气势。为什么最后一段要与“中华儿女”联系上呢?

联系时代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要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后道出的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8.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

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9.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

(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

(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万丈,……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力,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10.学习黄河的伟大与坚强,号召中华儿女奋起抗争,这确实是作者的心声,读到这,我们都会热血沸腾,并将保卫祖国作为至高的誓言,下面让我们以“作者写黄河,就是写……”的格式面对黄河说一句心中的誓言,以此颂扬伟大的黄河吧。

例如:1)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儿女因为你而骄傲自豪!

2)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的苦难史,就是写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3)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河!

4)作者写黄河,就是写黄河以她不朽的流淌,构筑成了中华民族的主动脉。

黄河颂》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写到“我”对黄河的赞颂,再写到“我们”的决心。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

第一部分(第1节):序曲,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部分(第2节):描写黄河波澜壮阔的图景,讴歌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第一层(从“我站在高山之巅”到“南北两面”):望黄河。描写黄河奔腾澎湃、不可阻挡的气势。

第二层(从“啊!黄河!”到“发扬滋长”):颂黄河。从养育、保卫、激励中华民族三个方面来写。

第三层:尾声。发出学习黄河精神的誓言。

1.大量使用比喻。

在“颂黄河”部分,诗人先把黄河比喻成“民族的摇篮”,借以赞颂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接着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最后,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的主干是“巨人”的躯干,黄河的支流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

同时歌颂了黄河“一泻万丈”“浩浩荡荡”的气势,这些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伟大,描绘了民族精神的伟大。

2.突出运用象征手法。

黄河颂》既是一首黄河的颂歌,更是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她孕育了五千年灿烂的古国文化,黄河以其坚实的风骨、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是中华民族之魂,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歌颂黄河的精神就是歌颂中华民族的精神。

3.注重音韵和谐。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句式上,长短结合、自由奔放、气势强劲;韵脚上,先“an”后“ang”,隔二三句押韵,声音响亮,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

4.注意形象刻画。

这首歌词还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感“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黄河颂。光未然。

黄河颂中华民族精神。

本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首先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之能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教师借助论坛这一畅所欲言的平台,使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得到了和谐统一。第三,这样的整合模式所营造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同时我布置的整合任务,既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也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教育过程最优化,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

6 最后一课。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的背景。

2.通过听读,了解**的主要情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并激励学生认真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检测 语文

17.略8.示例 爱国就是热爱和使用我们独特的汉语汉字。9.1 现在人们汉字书写能力降低,其原因在于过分依赖键盘,手写机会不多。2 罗萝晕荤 示例 叔叔,您好!菜品公示栏上你们不小心写错了两个字,萝卜 的 萝 字和 荤菜 的 荤 字上面都是草字头,建议您改过来。10.记功 穿11.略12.体现出战争...

七年级英语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

unit2hattiedoyougotoschool?难点讲评。hattiedoyougetup?hattie 助动词do does 主语 动词原形,询问某人做某事的具体时间。hattiedoyoubeginclassintheorning?注 hat sthetie hattieisit?也是用来...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习抒情》教案

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常有动情之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这就是抒情。阅读时,我们常说某篇文章 动人 往往也是因为它富有感情,能打动读者。情贵在真,要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因为 作者自己如果没有感动,就绝对不能使读者感动 朱光潜语 在写作中,情感的抒发要自然,水到渠成。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