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本节是由“内能”、“物体内能的改变”两部分内容组成的。内能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运动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的概念就比较抽象,学生是通过宏观现象来推测微观机理建立的,而内能的概念也非常抽象,内能概念的建立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会发生热传递,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就是热量,它不是物体内部所含有的量,而是一个变化量,要区分温度、内能、热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对热量概念的建立也是本节重点之一;另外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5.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6.知道热量的概念及单位。知道改变内能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4.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通过**,使学生体验**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3.了解用热传递和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要点。
2.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教学难点】1.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2.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
课前准备: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
3.实验器材:试管、水、酒精、引力演示器、红墨水、烧杯、热水、铁丝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
1.什么是动能,它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什么是势能,它的大小又与什么有关?
3.什么是机械能?
二、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1.上一节中的滚摆实验说明了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大家也看到了滚摆上升的高度一次比一次小,最终停下来。滚摆的机械能**去了?
2.一个乒乓球在地面上往返跳,最终停下来,乒乓球原来具有的机械能**去了?
3.一粒飞行的子弹具有动能,子弹打中物体后留在物体内,子弹原有的机械能**去了?
这些物体的机械能没有了,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内能。
三、讲授新知识:
一)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提问:平时用什么话来形容物体的细小?
生答:细如发丝。
据此教师就把一般头发丝的直径与分子直径比较,如果将二万个氧分子,一个紧挨一个排成一串,那么它们的总长度才跟一根头发丝的直径相当。
分子体积很小,水分子与乒乓球大小之比恰似乒乓球与地球之比。
分子的质量很小,1022个水分子的质量与5分硬币的质量相当。
总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分子很微小,物体里含有大量的分子。
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气体的扩散。
演示1 把少许酒精或风油精撒在教室里,很快在各个角落都能闻到酒精的气味。
演示2 二氧化氮扩散到空气中的实验,见课件。
这个广口瓶中充满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用玻璃片盖住。上面用一个充满空气的广口瓶口向下放在玻璃片上,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现在把两个瓶口之间的玻璃片抽出,注意观察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后再回答)
我们发现下面的瓶子中气体的红棕色变浅,上面的瓶子中气体的颜色也渐渐变成了浅的红棕色。直到两个瓶子中的气体颜色均匀了为止。
装有空气的瓶子中颜色变深,说明二氧化氮气体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而空气的一部分分子运动到下面的瓶子中去了。最后两种气体均匀地混在一起。
这些实验说明:不是重力等外来力的作用,而是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由此提出扩散概念。板书。
扩散: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证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液体的扩散。
演示3 红墨水滴到清水中的实验。
演示4 投一粒高锰酸钾到清水中的实验。
演示5 硫酸铜溶液的扩散。如图10-1乙图所示。
不仅气体能发生扩散现象,液体也能发生扩散,只是比气体扩散的慢很多。量筒中装硫酸铜溶液,上面装有一半清水,水的密度小,在上面。二者之间的界限很清晰。
我们盖上盖子,过几天再来观察液体的扩散现象。
说明: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固体的扩散。
白墙边堆放煤,墙壁中会有黑色煤粉。
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分开,可以观察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
大量事实表明: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4.分子的运动跟温度的关系。
演示6 取三只烧杯,分别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然后分别向三只杯内缓慢地滴入几滴墨汁,观察比较三只杯内墨扩散的快慢。(后面衬以白纸,以便同学们观察比较)
问:看到什么现象?现象说明什么?
学生分析: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快→分子动能大。
温度低→扩散慢→分子运动慢→分子动能小。
小结: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扩散得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
分子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动能。
三)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斥力。
1.分子间有相互吸引力。
提问:分子既然在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着,为什么固体不分散成一个个分子呢?
演示7 教材中图10—10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
演示8 一根粉笔掰开两段,再把它们紧紧压在一起,两段又合二为一。
学生实验水分子间存在引力实验。(课前学生准备好所需器材)
提问:这些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分子间有相互排斥力。
为什么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演示9 用半径为0.5厘米、长约85厘米、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先倒入清水半管,后倒染红的酒精至满,然后用胶塞塞住,管内无空气,把管倒转几次,使两种液体混合,体积明显减少。
分析实验现象:在酒精与水混合的过程中,有些酒精的分子到了水中,有些水分子到了酒精中,说明水与酒精的分子都是有间隙的,从而说明分子间有相互排斥力。
3.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的关系。
演示10分子间作用力与距离之间关系的模拟实验。
如图2两部装上磁铁的小车,同名磁极相对,中间用橡皮筋系着,在车侧面向学生处贴两块圆纸板挡在磁铁前面,每个圆纸板表示一个分子;当表示两分子的圆纸板相隔一定距离(磁铁间的斥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时处于平衡位置;当两圆纸板间距离大于平衡位置进的距离,由于橡皮筋的拉力命名两圆纸板相向运动,显示出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总是表现为引力;当两圆纸板间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的距离,由于磁铁间的斥力使两圆纸板反向运动,这就是显示出分子间引力小于斥力,总的表现为斥力。
总结归纳: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间存在间隙。
2.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由于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能,叫做分子的势能。
四、巩固运用:
1.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 。
b.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
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2.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表明( a )。
a.分子之间有空隙 。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
c.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b )。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和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
b.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分子不停地运动 。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4.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d )。
a.氧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隙。
b.花气袭人知骤暖-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剧 。
c.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d.破镜不能重圆-分子间存在斥力。
五、检查评价:
师: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
师:每位同学都对自己在本节课学习进行评估。
布置课后作业。
六、间隔性复习:
在后面的教学安排中进行此环节。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
2.分子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二、激发学习动机:
教师:前面我们知道了自然界的能量有很多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形式的能:内能。
什么是内能呢?
三、讲授新知识:
一)(板书)内能?
演示1 小球在桌面上滚动问:小球具有什么能?(动能)
演示2 在试管里装入一些热水,用橡皮塞塞住,放在酒精灯上加热,使水沸腾,水蒸气膨胀做功冲开塞子。
问:水蒸气对橡皮塞有没有做功?水蒸气是否具有能?
学生:做了功,具有能。
问:水蒸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何特点?该具有什么能?
学生:水蒸气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这些水分子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因此该具有动能。
演示3 高举起小球。
问:小球与地球相互吸引具有什么能?(势能)
问:分子间有什么力?(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演示4 将两根分别固定在两辆小车上的条形磁铁,分开一段适当的距离(异名磁极相对),然后松开手,则可看到,小车互相靠近,直至两磁铁吸引在一起。
教师分析:两辆小车上的外力辙去后,小车之间的引力就可以做功,该实验对我们有何启示?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与上述实验类似,假如分子间的斥力突然消失,则分子间的引力就可以做功,势能就表现出来,即分子间有因相互吸引而具有的势能。
演示5 按住两小车上的磁铁,使两同名磁极相对、挨近(约2~3mm),然后松开手,可见小车相互推开。
九年级物理全册11 4电流教案北师大版
电流。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 知道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的符号是i。知道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2 知道电源外部的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3 知道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会进行安培 毫安 微安之间的单位换算。4 了解一些觉的用电器的电流值。5 知道电流表的作用 符号,能够...
九年级物理全册5电压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电压 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物理 九年级第十一章第5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以实验为基础,系统介绍了电学基本概念 电压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电压的概念 电压表的使用 串联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关系等内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
九年级物理全册8变阻器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教材分析 变阻器 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物理 九年级第十一章第八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之后,介绍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的结构和使用,是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的具体应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是初中物理电学实验重要器材,对其原理和使用方法熟练掌握是学好后面电学内容的基础,本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