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解读桑寒松

发布 2020-11-11 07:10:28 阅读 4113

各位同行,大家晚上好;我是农安县师范附属小学科学教师桑寒松,我现在对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温度和水的变化”进行解读;

一、教材、学生情况分析。

自然界的物质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存在状态,随着温度或外界压强的变化,物质可能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水是学生最为熟悉的物质),引导学生**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单元共7课,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温度和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第1课和第2课),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认识到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第二部分:

逐步观察研究物质(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第3课一第7课)。

二、教学总目标。

科学概念。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4、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空气等物体的温度。

2、观察水在结冰和融化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3、观察水在蒸发、凝结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4、以“玻璃杯壁上的水珠”为**内容,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一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活动。

5、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进行验证。

6、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测、记录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步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

4、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三、这一单元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教学重点: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4、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在这个单元我安排了3个教学难点:

1、以“玻璃杯壁上的水珠”为**内容,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一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活动。

2、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进行验证。

3、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

在本单元的教学方法有;指导实验设计、讲解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

在这一单元中,首先以水为例,引导学生**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通过以上的分析,对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科学知识进行梳理、加工,以形成知识结构,即对水的三态变化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并能应用于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解释。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温度和温度计》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 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冷热变化已经有了很多的感知对于温度计的了解也不太陌生。但是学生在感知冷热的过程中容易将错觉当作科学同时对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也仅仅限于表层。 我个人认为应该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鼓励学生使用温度计,引领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冷和热特别是水,也是本课的目标之一。

教材共三页,分为两两部分;第一个活动学生通过手去感知冷水和热水凸显物体的冷和热,揭示温度的概念。第二部分再来观察温度计,观察它是如何对周围物体的冷热程度作出反应的,并利用温度计模型识读刻度。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温度计零上温度的识读,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但对于零下的温度的识读就可能容易出错了,需要我们老师重点讲授这部分的内容特别要强调零下温度自0℃往下,数字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我们老师在讲授这部分内容重点强调。怎样识读零下温度,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第四部分读出温度计指示的温度,这个活动是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使用温度计,这是科学技能的训练。

在本课中,可以让学生用摄氏温度计进行空气温度测量的实际训练。并明白;观测温度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应持平。

2、测量水的温度。

测量水的温度》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也是继前一课《温度和温度计》学习的延续,本课共3页,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测量水的温度,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测温计。选择时要让学生思考,水的温度值在什么范围内?接着就学习和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科书提供了一个正确的示意图,同时用文字表明了操作的方法及步骤。教学时,可让学生**结合阅读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要求。特别要让学生反思,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

同时教师一定要进行正确的操作示范,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的技能学习主要是以模仿为主。那么最后还有一项推测:如果要让水的温度低于周围空气的温度,可能吗?

需要怎样做?这时,教师要引导并带领学生把一些水放入冷冻箱内,为下节课《水结冰了》的教学和学习做准备。

3、水结冰了。

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为核心。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是本节课的最重要的学习内容 “热量”是贯穿本单元的重要概念,是解释水温度发生变化的关键词,而恰好又是学生的薄弱点,因此,我们将本课的难点定为“水为什么会结成冰”本课共两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冰的观察,首先教科书提出来比较细致的观察要求,并配插图让学生认识冰的主要物理性质。通过维恩图,让学生认识到冰是固体,水结成冰后,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第二部分水在什么温度结冰的活动中,这个活动需要较长的实际,为了效果明显,可以选择使用纯净水。(因为杂质少,容易结冰)利用**结合的方式解决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这个实验能让学生清楚的看到水变成冰的过程,同时,他们也能认识到是温度的变化,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

4 冰融化了。

科学课的学习就是要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根据生活经验或学习积累能够让让学生通过实验感觉到冰融化时要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也就是本课能够带领学生们经历对冰融化过程的观察。本课共两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观察冰的融化?

教科书一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冰会不会融化,什么条件下融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应该能比较容易做出**。学生们可以按照书中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进行观察、记录。

让学生测量记录冰、冰水混合物及水的温度,还希望学生观测周围空气的温度,包括盛有冰块的烧杯内空气的温度、紧靠烧杯外壁的空气温度、远离冰块处的空气温度。第二个部分加快冰的融化,这个活动可采用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思考和想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并说出其中的道理。让学生进一步强化热量是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5、水珠从**来。

在本节课中的教学目标不但要让学生了解: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本课共两页,分为两部分。

一开始就向学生呈现一个现象:塑料杯里装满碎冰块,杯子的外壁会出现很多小水珠,从而提出本课的研究问题:塑料杯外壁的小水珠是从**来的?

本课就是由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他们做出尽可能多的解释(或假设),并寻求证据以检验假设。学生通过分析、检验假设的过程,将会获得更多新的证据,从而做出新的解释因此,也就是水蒸气遇冷会重新凝结小水滴。第二部分是水珠的形成与冰有关系吗?

通过实验,学生们根据观察及原有的生活经验,重新作出假设,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到水珠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这个概念较抽象,老师应详细讲解,也可用图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最后可让学生尝试着解释一下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

冬天玻璃窗上的水珠是从**来的?打开冰箱,看到的那些白雾从**来的?等一些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上述结论的理解和运用。

6、水和水蒸气。

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来”的**学习。前一课“水珠从**来”与本课共同组成**水的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变化的研究活动。本课共三页,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水到**去了教材安排了通过观察浅碟子里的水在太阳底下变少了,启发学生思考:水既没流出去,也没有渗人碟子中,它怎么会减少了呢?

然后用漫画的方式,向学生说明了水变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进人到空气中去了。同时用文字告诉学生,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做蒸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水洼里的水是怎样干掉的”做出自己的解释。

在第二部分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先让学生根据经验作出推测。在思考和推测的基础上,聚焦**的问题;水蒸发得快慢与周围的温度有关吗?给水加热是否能加快水的蒸发?

接着引导学生们通过对比实验认到;水蒸发的快慢与水吸收热的多少是有关系的,从而总结水在受热的情况下蒸发会加快!第三部分:空气中的水如果不断地蒸发,大海里的水不是要越来越少了?

空气中容得下那么多水蒸气吗?学生们可能会有这样的担心或疑问。因此教材安排了“水蒸气会不会重新变回水”的观察活动:

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人一些热水,然后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杯子。在这个实验中,学生们会观察到,罩着的大玻璃杯内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从而引出水蒸气变回水的过程叫凝结。

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

7、水的三态变化。

水的三态变化作为本单元知识点的总括,以水、冰和水蒸气三者之形态、相互转化这个平台逐一呈现。本课从第一课到第六以温度为媒介串成此项链,从而帮助生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各种形态一云、雾、雨、露、霜、雪、冰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水的三态之间变化是可逆的。能够对水的三态变化进行概括性的描述,并能对自然现象进行解释。

因此,指导学生用图示表示水的三态变化本课共三页,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水的各种形态学生们根据自已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解释。第二部分水的三态循环,请同学们结合p58的图,讨论:解释为什么海洋中的水总不会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最好可以利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充分发挥多**在教学中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同时也注重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将知识讲“明”了,讲“透”了,更是讲“活”了。

学生则是听懂了,学会了,更是会用了。总之,我们熟知的事物中隐藏着许多并不熟知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利用这些规律可以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从而促使学生更多地关注周围常见的事物,研究周围常见的事物,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以上是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说了这么多,希望对大家今后的教学能有所帮助,希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谢谢大家!

教科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

3.6 地球的形状 同步练习。一 填空题。1 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 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3 我国古人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天是 的,地是 的。4 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 最后才看不见 5 在模拟实验中,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了他是在 移动。二 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1.用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三a 必备试题。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光合作用 请把下面光合作用中的几种物质的来龙去脉简要写出。阳光。二氧化碳 水绿叶氧气 养料。1 二氧化碳 2 水 3 氧气 4 养料 或者 请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对下面的实验进行分析。1 光合作用。2 在三个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三a 必备试题。班级姓名学号。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1.光合作用 请把下面光合作用中的几种物质的来龙去脉简要写出。阳光。二氧化碳 水绿叶氧气 养料。1 二氧化碳 2 水 3 氧气 4 养料 或者 请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对下面的实验进行分析。1 光合作用。2 在三个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