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 晏殊 教案

发布 2020-11-07 13:08:28 阅读 4729

《浣溪沙》教案。

一、文本体式特征: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而对词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在理解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获得不断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这首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二、学情分析。

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理解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蕴含的深邃内涵。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法、由景入情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最喜欢作诗的皇帝有两个,一个是隋炀帝,爱诗爱到臣子有佳句者,嫉妒得要取他的性命。另一个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历史上最有才华,最能作诗写词的一位皇帝是五代时南唐国主李煜。

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作者晏殊。一、了解作者。

1、生读书下注释,画出重要信息。

2、补充介绍:晏殊,北宋初期著名词人。14岁以神童招试,赐同进士出身。

当时名臣范仲淹、欧阳修等均出其门下。他工诗文,尤善词。其词擅长小令,多写春花秋月,友人离别的闲愁。

意境清新,语言工巧凝练,善铸佳句。

晏殊的一生,可以说是志得意满,无忧无虑。但是,锦衣玉食的物质生活,填补不了他精神上的空虚。他的词作,在雍容华贵的气象之中,也时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首《浣溪沙》所表现的,就是这样的感情。

全词所写,就是这种惜春怀旧的思想情绪。二、指导朗读1、听录音。

2、指导朗读:这首词首句叙事,要用较轻松的叙述语调读出来。第二句用沉思的口吻缓缓读出。

第三句用疑问语气把留恋期盼之情传达出来。第四句用怀疑思考的语气来读。第六句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来读。

3、学生试读,齐读。

三、赏析诗歌。

1、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所作所为。叙事:饮酒写词徘徊孤独惆怅凄凉感伤。

补充:a亭台---旧,去年---对过去欢聚时光的回忆为什么想到去年的?去年是怎样的场景?

b古人看到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常常会流露出哀伤之情,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古代诗词中,你还记得另外的例子吗?

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c花落去---人事无常的感慨。

你从花落去中读到了怎样的信息?春意衰残,时光流逝旧友离别人事无常。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流逝的惆怅。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d燕子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渲染离愁,或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钱塘湖春行》: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在这样的情景中,作者徘徊时在想什么?(抓住词中能体现主旨的关键词思考)几时回感伤年华流逝。

无可奈何慨叹人事无常板书抒情。

过渡:通过对词的分析,我们已经很好地感受到作者所传达出的愁思,其中特别能体现作者感情的一句话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

4、赏析名句a介绍传说。

关于此句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关于此句的由来,还有一个传说:

一次,晏殊来到维杨,住在大明寺中。他转来看去,忽然发现墙上有一首诗写得很好,可惜没有作者的姓名。晏殊跑进跑出,问个不停,终于打听到这首诗的作者名叫王琪,家就在大明寺附近。

由于晏殊从诗句中发现王琪文学修养较高,很会写诗,所以,他立即决定要把王琪请来,一同**诗文。

王琪来了以后,发现晏殊善于赏诗**,态度还很谦虚;晏殊见王琪性格开朗,言谈投机,又请王琪入席用餐。二人边吃边谈,心情特别舒畅。饭后,又一同到池边游玩。

晏殊望着晚春落花,随口说道:“我想了个诗句写在墙上,已经想了一年,还是对不出来。”那个句子是:

无可奈何花落去。王琪思索了一下,不慌不忙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这一对句不但在词面上对得切合时宜,很有特点,而且在含义上使二人的思想感情如挚友重逢。这怎能不使人格外高兴?因此,晏殊一听,急忙称好!

这是传说,当然未必可信。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花落去”、“燕归来”,去来之中,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感伤花落去---人事无常时光流逝。

人虽未归,好在春燕归来,似乎给人已失而复得的补偿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欣慰c这两句常被人引用来说明某种道理,这两句包含了怎样的道理?

明确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表达了作者对人事无常的惆怅和对年华流逝的慨叹。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4、归纳中心:作者在词中追忆了昔日的欢聚,表达了对人事无常的惆怅和对时光流逝的慨叹。还包含着哲理:

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会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四、再读两首词,试背。五、当堂检测教后反思:

写景抒情类词语言优美、想像丰富、感情浓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那么如何由浅入深逐步地理解、鉴赏词?我在本课的教学中运用了“由景入情”的方法。

“由景入情”就是透过诗词里自然景物的选用,进而把握作品的情韵美的一种阅读鉴赏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去理解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把主观感情融注于笔下的客观景物中,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作者所选用的自然景物也被称作“意象”,是诗词中寄予作者的独特理解和特定情感的事物或景物,它渗透着词人在特定环境,特定时间的思想和感情。

词中一个一个的意象又构成了诗人表情达意的画面。正因为词人情感的表达是借助意象以及由意象组成的意境,那么把握词的意象进入词人创设的意境才能领略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因此,我着重于引导学生把握意象,展开联想进入词人所创造的独特意境,理解词人在词中表达的情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 晏殊 教案

浣溪沙 教案。一 文本体式特征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 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而对词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在理解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对生活 对社会 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获得不断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并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 晏殊 教学设计

浣溪沙教学设计。1 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2 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说明 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太平宰相,在他的词中多以表现 闲愁 为主题。但本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而赋予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去思索宇宙及人生的问题,这和。作者其它的 闲适 词有所不同。同...

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 晏殊 教案

浣溪沙 教案1 教学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课文 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