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艺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组课文最大的特点体现在高年级专题组织的多元化。从体裁的角度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有相声、剧本、故事,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体味不同风格的语言,了解不同体裁的表达方式。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回顾拓展”也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把这次综合性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训练的重点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表达。
本组安排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是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提出的,为了使小学和初中的学习内容衔接更紧密,人教版教材在第三学段就开始安排简短、浅易的文言文。从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到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再到六年级下册的《学弈》和《两小儿辩日》,学生在小学阶段一共可以接触到4篇文言文。
这样,学生可以对文言文的样式和学习方法有一点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为初中学习文言文奠定一定基础。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就杨氏之子来说,似乎存在教养问题,客人到家里做客,和小孩子开个玩笑是正常的,杨氏之子却反唇相讥,好像不大好。
修订时考虑重新更换,如果老师们有比较好的文言文,也可以推荐给我们。
晏子使楚。课文根据《晏子春秋》而改编,《晏子春秋》是记叙春秋时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晏婴言行的一部书。课文对话较多,教学可做如下安排:
初读课文,了解写了什么事,把握主要内容,理顺文章思路。批注读文,了解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并把晏子的话多读几遍,体会其应答的机智、绝妙。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从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和从语文透出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
结合课文内容,交流“晏子是个怎样的人”。最后还可以阅读、思考: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来描写人物的,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半截蜡烛。这是一个短小的独幕剧剧本。读剧本,一要知道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要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三要了解剧本这种体裁的特点——用角色对话推进情节、塑造人物,以及开始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中间穿插布景以及人物动作、神情等的提示语。
剧本不大适合全文朗读,更适合在熟悉人物台词的基础上表演。
打**。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相声名段,也是小学课文第一次引进相声这种体裁的课文。编进剧本、相声,意在丰富课文的样式,服务于“语言的艺术”的专题。
相声,不适宜朗读,宜浏览。可先浏览全文,搞清楚这段相声讲的是什么事,针贬的是什么人。而后,两人一组分角色读一读,一来熟悉一下语言,二来体会一下相声语言讽刺、幽默的特点。
接下来,还可以结对练说,并推举代表在班上说个片断。
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2.通过对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文章不同题材的表达方式。
3.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本单元会认生字11个,会写20个。
2.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人物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表达方法。
课时设计:杨氏之子(1课时)
单元预习(1课时)
预习达标(1课时)
精读引领—《晏子使楚》(1课时)
略读提高—《半截蜡烛》《打**》(1课时)
拓展阅读(4课时)
习作指导(3课时)
单元预习课。
一、谈话导入:
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近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
二、浏览课文,标注自然段,圈画生字词,用你喜欢的方法认读生字词。
三、正确读文:出声朗读课文:《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每篇文章读一遍,难读的段落多读两遍。
四、指导书写。
强调写字姿势和“描一对二写三”的写字习惯。)
诣、侮、谎、敝、矩、嘻、淮、柑、橘、枳、贼、赔。
预习达标课。
一、回顾导入。
听写上节课指导书写的生字词:诣、侮、谎、敝、矩、嘻、淮、柑、橘、枳、贼、赔。
二、流利读文。
1、出声朗读课文《晏子使楚》《半截蜡烛》《打**》。
2、同桌轮读《晏子使楚》第4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三、粗知课文内容。
四、指导书写。
强调写字姿势和“描一对二写三”的写字习惯。)
梁、惠、乃、曰、禽、辱、囚、臣。
10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曰禽诣为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反复熟读。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精读引领—《晏子使楚》
一、批注读文,理解内容。
读书要求:1、默读课文,用“ ”画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段,用“ ”画出晏子应对楚王的句子,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
2、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你觉得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二、讨论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体会写法,读中学写。
1、思考: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
2、随文练笔:尝试用这种办法写一段话。
四、学法总结。
1、找出语言描写的句子,体会话的妙处。
2、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3、讨论读的语气,分角色朗读课文。
4、体会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的关系,读中学写。
五、主题丛书拓展阅读。
1、用本节课习得的学法(重点是第一种方法),自主阅读主题丛书中的《晏子巧言劝谏》。
2、自由交流,适当评价。
略读提高课。
半截蜡烛》《打**》
一、围绕学案,学生自学。
二、班内交流。
在第二环节:最欣赏谁的语言时,让学生感情朗读。如“这盏灯亮些”,如果突出“这盏灯”怎么读?如果突出“亮”呢?
三、认识剧本,改写剧本。
简单总结出剧本的文体特点:
如果让我们把《晏子使楚》“钻狗洞”一段,改写成剧本,怎么改?
全班交流改写的剧本。
对于相声的学习,简介处理:相声啊,它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一个人说,叫单口相声,俩人儿说,叫对口相声,好几个人说,那叫群口相声。
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重点
五年级下学期复习重点。三单元。第八课 1 课文内容及中心 课文叙述了海伦凯勒在遭受了巨大的不幸后,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刻苦地学习,最终获得成功的故事,赞扬了她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2 联系上下文,辨别一下彩色词的词义。1 她不能喊一声 妈妈 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指完全说出心里的话,此句指海伦不能用...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对 长方体 一 和 长方体 二 的整理与复习,教师进行讲评,巩固,深化对这两单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 增强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3 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 通过与同伴的交流 合作,获得成功的喜悦。...
人教版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整理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对 长方体 一 和 长方体 二 的整理与复习,教师进行讲评,巩固,深化对这两单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 增强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3 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4 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