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发布 2020-11-02 14:17:28 阅读 5267

1.怎样才能更省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思想是先组织学生动手体验使用工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然后联系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事例来认识简单机械;最后寻找生物器官与简单机械结构的联系。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科学**目标。

1.能设计3种以上省力的方法。

2.能说明一种简单工具是如何省力的。

3.能通过对**或实物的观察,发现在动物的行为中,哪些属于省力行为,并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说明理由。

4.能在生活环境中找到动物省力的行为。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生活中所见到的省力的方法。

三、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简单机械。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举出2个以上使用简单机械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实例。

2.能在生活环境中找到动物省力的行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对简单机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综合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对简单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多**设备,各种有关省力工具的**。

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

1.由教材的单元页人类使用工具的历史过程导入。

2.提问:单元页的内容说明了什么?

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发明的工具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论:我们要学会怎样才能省力。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拔图钉比赛。

谈话:同学们,相信大家都拔过图钉,但是怎样拔更省力呢?现在就让我们亲身体验一下吧。

1.提问:你能用几种办法拔出钉在木板上的图钉?

体验使用机械和不使用机械的区别?

2.组织学生小组活动。

提示:在此活动中要注意安全。要求学生活动时不能猛然用力撬图钉,防止图钉飞起刺伤眼睛。

活动:小组中确定一种最好的方法参加小组间的比赛。

3.讨论与交流。

谈活动中的体会。

活动2:简单机械的应用。

1.读图回答问题。

教师:大家翻开书p2,看活动2的插图,我们怎样才能轻松省力的完成下面的任务?

学生活动。教师提示:可以用连线的方法将用什么工具去完成图上的哪项任务连起来。

2.教师总结。

撬油桶盖的钢板工作时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杠杆。

木棍和磨盘相结合的简单机械叫轮轴。

架在台阶上的木板所形成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绳子与树干组合的简单机械叫滑轮。

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3.讨论。教师:根据老师刚才讲的知识,请大家找一找p3插图中人们在生活中利用了哪些简单机械?

4.交流。将自己找到的简单机械与同学交流。

拓展活动:动物的省力“工具”

1.观察课本插图回答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看书上p3拓展活动插图,说说动物身体上的哪些器官或结构具有省力的作用?

2.教师举例总结。

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动中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断食物等活动中很省力,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板书设计:第一课怎样才更省力。

1.杠杆、斜面、滑轮、轮轴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撬油桶盖的钢板工作时是一种简单机械叫杠杆。

木棍和磨盘相结合的简单机械叫轮轴。

架在台阶上的木板所形成的简单机械叫斜面。

绳子与树干组合的简单机械叫滑轮。

2.动物的省力“工具”

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在取食等活动中更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在捕食、切断食物等活动中很省力,也可提高工作效率。

2.撬棍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采用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提出解决办法(假设)——学生独立设计模拟实验——学生实验——记录——讨论——总结交流的顺序完成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一、科学**目标。

1.能用常见物体设计简单机械。

2.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

3.能找出日常生活中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

4.能从应用了杠杆原理的工具中找出组成杠杆的三个要素点的具体位置。

5.能够应用所学的杠杆原理制作一个小模型。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研究问题时能主动地与其他同学讨论和交流。

2.能大胆想像并设计抬起地球的装置。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杠杆由哪三部分构成。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杠杆的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话描述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4.能解释为什么日常生活中还要应用“费力”杠杆。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举例说出在哪些工具中应用了杠杆原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杠杆,研究杠杆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多**设备,有关杠杆应用的**。

课时建议:3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课。谈话:杠杆是一个具有一个支点并在两点受力的刚性杆,中国古代的《墨经》上就有记载,说明在古代就已经普遍利用杠杆,那杠杆究竟有哪些具体的用途呢?

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课——撬棍的学问。

二)新课教学。

1.提问:阿基米德真的能把地球抬起来吗?

2.活动:把重物抬起来。

1)谈话:大家翻开书p4看上边的插图,我们的任务是想办法利用绳子和长木棍制作一种简单机械,将重物抬到岸边的汽车上。

2)学生思考提出解决办法。

3)根据自己的想法利用手中的材料设计简单机械并思考问题。

认识杠杆上的三个点(动力点、阻力点、支点)。

怎样做才能在抬高重物时最省力?

如果物体很轻,怎样才能很容易地将它抬高?

实验中自己发现了什么规律?

3)记录结果。

4)小结。实验中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而单放在地上的木棍就是一根木棍,不能说它是杠杆。

杠杆具备三个点:动力点、阻力点、支点。

板书设计:第二课撬棍的学问。

杠杆:杠杆是一个具有一个支点并在两点受力的刚性杆。

杠杆的三个点:

动力点。阻力点。

支点。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课。

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三个点?举例。

二)新课教学。

活动2: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1.认识杠杆尺。

见书上p6上方**。

2.实验。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并记录结果。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3.记录 4.交流。

分析自己小组的记录表,能发现杠杆平衡的规律吗?

板书设计:第二课撬棍的学问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课。回忆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二)新课教学。

活动3:寻找生活中杠杆的应用。

1.采取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最好2人一小组,对课本插图及本组的材料逐个分析。

2.分析时,可让学生在实物上找出支点,通过动作找出动力点、阻力点,然后确定杠杆的位置,分析其作用。

3.在实物分析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一些**边分析边在图中标出三个点的位置。

4.鼓励学生通过体验运用不同类型的杠杆原理的工具是如何工作的,去分析这些工具帮助我们省力了还是省距离了,从而再次感受到利用简单机械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

拓展活动:帮阿基米德抬起地球。

学生利用本课**所获得的知识大胆想象去解决问题。采取个人独立思考设计方法:画出个人的设图——小组交流——补充修改个人的设计图。

天平的介绍及使用步骤。

板书设计:第二课撬棍的学问。

一、三种杠杆结构。

1.跷跷板。

支点在中间,动力点、阻力点在两边。

2.蒜夹压汁器。

阻力点在中间,支点、动力点在两边。

3.夹子。动力点在中间,支点、阻力点在两边。

二、应用:剪刀和划桨属于支点在中间的杠杆。

高尔夫球杆属于动力点在中间的杠杆。

4.斜坡的科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指导学生**斜面的作用,认识斜面类的简单机械。先思考教材所设计的三个思考问题后再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一、科学**目标。

1.能从对斜面的作用所做的多种假设中,确定一种进行研究。

2.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不同斜面的省力情况。

3.能够举例说出哪些物体是变形的斜面。

4.能制作不同坡度斜面的螺旋模型,并能找出两种模型的差异。

5.能通过比较发现斜面与螺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同学交流使用斜面的好处和不足。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举例说出斜面的组成。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斜面能省力的道理。

3.能说出科学实验的作用。

4.能用斜面的原理解释密螺纹的螺丝钉比疏螺纹的螺丝钉拧起来更省力的原因。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能够从周围的生活环境中找出3个以上应用了斜面的地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研究斜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多**设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课。1.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

提问:轮子分几种?各有哪些作用?

2.语言过渡引出下文。

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种简单机械,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简单机械——斜面。

二)新课教学。

活动1:研究斜面的作用。

1.识图思考。

看p14上面插图:工人们在做什么?他们用了什么工具?

2.假设。提问:把一个物体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体验利用斜面和不利用斜面有什么不同?

从以下三个角度分析斜面的工作图,提出自己的猜想。

重物被抬高的高度是否相同?

重物被抬高时所走的距离是否相同?

重物被抬高时是否有其他物体帮助托住了该物体?

3.验证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提示:实验因素的控制:物体被抬升的高度始终不能变,被抬升物体的重量不能变,斜面表面的光滑程度不能变。只能改变斜面的坡度,即斜面的长度。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课题。1 什么叫机械。课型。新授。学习目标能够通过分析 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学习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难点。教 学 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具。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谈话 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 很大 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 什么是机械。二 学...

科学教案五年级下册

1 食物到 去了。教学目标 1 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2 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教学过程。一 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第一次和你们上课,猜一猜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请同。学们仔细品尝,体会一下,食物到哪去了?二 活动 一...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1 什么叫机械。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会组装一个皮带传动装置 齿轮传动装置和链条传动装置。知识与技能。知道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与功能 知道怎样来传递运动和能量。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其乐趣 留心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