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二次备课

发布 2020-11-01 12:41:28 阅读 1759

第一单元。本单元围绕主题“质朴纯真”编排,展现古今中外对这一美好品质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学后如沐春风,令人清新抒怀。从故事情节中把握,从人物形象中感受,从浸透着情感的关键词句中体会,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主题“质朴纯真”编排,展现古今中外对这一美好品质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学后如沐春风,令人清新抒怀。从故事情节中把握,从人物形象中感受,从浸透着情感的关键词句中体会,应是本单元阅读教学的关键。“能说会写”栏目要求围绕单元主题真情表达、真诚倾吐,指导学生树立“吐真言,表真情”的写作态度,从课文中汲取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语文七色光”栏目安排有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积累、扩展、阅读、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教学中应注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导练、导学相结合。

1 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2.理解**曲折生动的情。

教学重、难点。

1.在阅读理解中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2.学***构思技巧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结尾的妙处。

3.体会破折号的不同作用,积累喜欢的词句。

4.能够独立认识“艾、琼、珊”等6个生字,会写“艾、珊、联、筹”等7个生字,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欧·亨利的**《最后的常春藤叶》,一起去感受用生命铸就生命的动人故事。(板书: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师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按要求学习。

2.检查多音字读音:

3.概括段意。

4.默读课文,思考问题:最后的常春藤叶与文中的人物有着怎样的关系?

5.谁是文章的主人色呢?

6. 文章并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对他进行描写,而我们以前学习的文章都对主人公进行了细致地描写,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三、梳理情节,分析人物。

1.最后的常春藤叶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关系到她的生死)?相机解释“肺炎”。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这悲凉的景物描写与琼珊有什么关系?

3.带着悲凉的情感朗读句子。

4.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贝尔曼的句子。

1)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关心、同情)

2)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读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让学生朗读。

3)此时的贝尔曼听了琼珊的事他没有说什么,只是担心地凝视着窗外风雨中的常春藤。你能想到他在担心什么吗?

4)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读出贝尔曼当时的心情?

小结: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连雨具也没有带,急切地为琼珊画上那片生命之叶,生怕在此期间琼珊会出什么事情,多么可敬的一个老人啊!

四、填补空白,丰满想象。

1.多么不平凡的一片叶子,多么不平凡的贝尔曼!但整篇文章对贝尔曼的描写并不多,甚至连最感人的画叶子的镜头都没有写,同学们,你能发挥想象来填补这段情节的空白吗?

2.学生练笔,讨论交流。

五、**主旨,情感升华。

1.贝尔曼老人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那么最后人们是如何评价这幅画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

2.为什么称得上是杰作,而且没有加引号?

3.现在你是否知道文章为什么取题“最后的常春藤叶”?

解释破折号。(贝尔曼老人的杰作就是最后的常春藤叶。)

小结:对于琼珊来说最后的常春藤叶是她的精神支点,她重新燃起了生命的火炬。对于贝尔曼老人来说,是他艺术的升华,是爱的结晶,是体现贝尔曼老人人生价值的不朽杰作。

名言共勉:“活着是要有些精神的,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有了精神,我们才能积极乐观地生活,才能有目的地生活。”

2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1.在诵读和融情想象中,体会诗人的不同情感和主客之间质朴、纯真、浓厚的感情。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4.借助注释中的注音和字典能读准多音字“还”“舍”和课后的“黍、郭、圃”等7个生字,会写“邀、至、桑”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唐诗中饱含的“情”和宋诗中蕴含的“理”。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看注释、查字典,读通古诗,初步了解诗意。

.课件。教学过程。

一、交流设疑,揭示课题。

1.同学们都经历过出门做客和招待客人的事吧?我们来聊聊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出门做客或招待客人的情形。

2.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好吃的、好玩的,还有相聚时的开心、快乐,是吗?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空,走进唐宋时代,去看看留在那些著名的诗人心中的又是什么情形呢?(齐读课题)

二、读准诗句,切入主题。

.读准古诗,随机解字。

.切入主题,锁定内容。

三、交流方法,理解诗意。

.自读古诗,交流字词。

.思考方法,归纳整理。

想一想,对于注释中没有解释的字词,除了查字典,你有什么办法了解意思?

.以《过故人庄》为例,运用方法。

1)自己读读《过故人庄》这首诗,试着运用这些方法理解不懂字词的意思。

2)知道了字词的意思后,当我们说诗句的意思时,有时还需要把字词位置换一换,这样才能使诗句意思更加通顺。比如:“独钓寒江雪”我们说整句话意思的时候词语的顺序应该为“独雪寒江钓”。

大家自己练说一遍。

3)指名说诗意,教师随机评价,指正。

4)指几名学生读,评价,齐读全诗。

.迁移学法,自学其它两首古诗。

四、比较同异,赏读两诗。

五、小结学法,诵读古诗。

.再设情境,齐诵古诗。

.小结学法,教学期待。

这节课,我们借助不同的方法解决字词、疏通诗意,比较欣赏了古诗的异同。今后为我们学习古诗积累了方法,相信大家都能自学成才。

快乐读书屋一。

修鞋姑娘。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修鞋姑娘的真诚与善良。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请你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把生词多读几遍。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划出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三、细读课文,感悟升华。

四、回顾课文,总结收获。

课文学完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信箱里的花束。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助人为乐和关心他人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信箱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可是有一位年老的女教师却在信箱里收到一束鲜花。这束花是谁送的呢?这美丽的鲜花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吗?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把语句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教师巡视)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研读课文。

1.自学课文,明确结构。课件出示问题:

1)娜塔娅为什么要帮助阿姨送信?

2)娜塔娅为什么要把一束鲜花放在女教师的信箱里?

2.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娜塔娅为什么要帮助阿姨送信?找出课文中相关的语句,用笔画出来。

2)“她见女邮递员正在擦额上的汗水”,娜塔娅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

(3)用“因为……所以……”说说娜塔娅为什么要帮邮递员阿姨送信。

4)分角色朗读。

.品读课文第二部分。

课件出示问题:

1)默读课文思考:女教师看到信箱里的一束美丽的野花,表情是怎样的,心情又会怎样?用笔画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2)娜塔娅为什么要送花给女教师?

3)娜塔娅、信件杂志和报纸会给女教师带来什么呢?

三年级语文教案 掌声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 揭题质疑。1 同学们,有人曾经给你鼓过掌吗?因为什么给你鼓掌?得到别人掌声你的心情怎样?你为别人鼓过掌吗?为什么给别人鼓掌呢?2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齐读课题 掌声。3 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谁鼓掌?这掌声是给谁的?为什么给她掌声?她得到掌声后心情怎样,又是怎样做的?二 初...

五年级语文第二次教案

敖溪小学语文组集体备课。2013 2014第一学期 科目 语文。年级 五年级。单元 第21课。时间 十一月。负责人 周忠宇。敖溪小学语文组。2013年11月。第二次教案。主备课人 周忠宇。参与人 范维素蔡富裕任达武。备课时间 2013年11月。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一 教...

新二年级语文下册二次备课

南昌市东湖区中小学教师。电。子。备。课。学校 南昌市学校。任课教师 chengchunhua 任教学科 小学语文。任教年级 2012 学年至 2013 学年度第 2学期。2012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学生成绩表。教师 mr cheng 班级 二班学科 语文。2012 2013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