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本节课教学等式与方程。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过用字母表示数,这位本节课的学习做了重要铺垫。在教学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观察天平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的是什么,能知道什么、想到什么?
列出等式并理解等式的含义,学会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等式,知道等式的左边、右边的概念。再引导学生对比等式,区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和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明确方程的含义,并知道常用来表示未知数的字母x、y等。引导学生结合实例理解:
方程一定是等式,是特殊的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练习题的第2题,用方程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我先让学生找一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再选择其中一个列方程。大多数同学掌握较好,在找到正确合适的数量关系上面,表现相对薄弱,需要加强。
本节课教学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天平图,列出等式,再用图示意学生观察:如果在天平的左侧添上10克砝码,右侧怎样放,才能让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学生很容易理解要在平衡的天平两端同时添上相同重量的物体或者砝码,才能让天平仍然保持平衡。从而触及等式的性质。为了建构合理的认知结构,我让学生先提出猜想,再自行举例验证。
用同样的方式,得出平衡的天平的两端同时去掉相同重量的物体或者砝码,天平仍然平衡的结论,也就推及等式的性质。综合前面的猜想、验证、综合,得到等式的第一个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要求学生理解并牢记。在利用这一性质来解方程时,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我先引导学生思考并板书进行示范,说明正确规范的步骤、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思。并提醒学生检验正确性,养成良好的习惯。
本节课讲解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理解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会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本节课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我感觉个别学生能理解题目的意思,但是具体为什么还是理解不透彻,做题目的时候,题目的格式还是应该加强练习,有的学生忘记写解,有的忘记未知数,在写检验的时候要注意按照格式进行书写,但是学生写的时候还是会写错行或者出错,还是要进一步的练习。这节课主要对学生学生的概念进行了重点的强化学生,便于学生利用概念解方程,这节课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本节课继续教学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猜想,是否存在乘法、除法相关的等式的性质呢?如果存在,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结合天平图思考。例题中有四幅天平图,让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分别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天平图中物体质量的变化情况,说明“原来天平左边有多少克物体,右边有多少克物体,左右两边的物体质量是否相等。”再对应等式说一说左右两边是怎样变化的。
提出猜想,并举例验证。质疑:能不能都除以0?
为什么?利用这一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时,由扶到放,引导学生完整、规范地写出解方程的过程,并检验是否正确。利用学生板书、投影展示作业,同桌交换批改,统计正确率。
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规范地解题,但也有学生出现符号错误、检验过程形式化而不能真正检查出错误,习惯、态度上要教育端正。
本节课让知道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是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能应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己检验的习惯。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2,理解的还是可以的,学生有了之前的学习经验,所以在这部分内容学习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写,这样学生还是大部分能做出来的。但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理解的不够透彻,不知道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只是会列算式,但是个别学生还是容易出错。这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因此我在课堂上提出学习要求,先让学生自己讨论,然后在交流展示,最后总结。
本节课练习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为下面的学习夯实基础,做好铺垫。教学第8题的时候,我让学生上黑板板书,其他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并选择几题检验,书写检验过程,这样提醒他们要养成检验的习惯。对黑板上的解方程过程进行评讲的时候,主要让学生讲,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发挥学生的能动性,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并提醒学生改正方法。
第10题,引导学生先说一说的公式,再列方程解决问题。这题学生容易混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因此提醒学生先说一说,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等量关系,再解决问题。第12题容易读漏条件,因此我让学生先看图说一说条件和问题各是什么,交流思考过程,再列方程解答。
通过练习,学生对于前面学习的内容的掌握有所提高,解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都有进步。
本节课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我出示例题,引导学生找到条件和问题,并从不同角度说一说,促进学生充分理解数量关系。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交流了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得到等量关系式。
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完整过程,教学时我先给学生示范写法,解释为什么这样写,再让学生照样子做一做。接着让学生利用另外一个等量关系式进行练习,熟悉和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方法。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对于学困生来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另外个别学生列方程时按照以前的思路,将x单独写在了等号的右边,这不能体现解方程的特点。
对于学生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还有待转化和提升。
本节课继续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的情况下,理解并掌握形如ax+b=c 的方程的解法,学会列方程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有了一定的理解和体验,因此这节课教学的时候我在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的情况下,先自己想一想存在的等量关系,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汇报将学生找到的等量关系式进行板书,引导学生对比,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等量关系式,并体会如何选择合适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
在解方程的时候,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意义,将2x看成一个整体,将方程变形为学过的方程,再放手让学生求解。这样既可以起到强调重点、克服难点的引导作用,又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由于条件多, 等量关系不唯一,因此仍然存在个别学生对于找出等量关系不理解、不熟练,要在今后继续加强练习。
本节课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和练习,帮助学生把已经学过的方程的解法类推到新的方程,增强体验,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方程的解法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对学生解方程的掌握情况和速度进行了小测验,利用课本上第9题,让学生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评讲的时候让学生说清楚思路,强调关键步骤以及依据,要求学生说清楚,并与同桌互相练习。
其中第一道方程需要学生进行类推,将方程转变为自己学过的形式,当然方法不唯一,由于之前没有遇到过,在此重点讲明了它的解法。第10题的右图学生非常容易将“x元/支”的单价看成总价,忽视隐含条件“三支铅笔”,在巡视中发现有不少这样的情况。第12题有两个问题,为避免混淆,需要用两个不同字母表示两个不同的未知量,尽管已经分析提醒,但是个别学生还是因为不熟悉的缘故写着写着便混乱了。
要加强练习,帮助他们更好掌握这一类型的题目,更深入的理解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
本节课继续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和练习,学生对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已经比较熟悉,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比较熟练地分析数量关系,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式并列方程解决问题。基于此学情,本节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这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在用字母表示未知数的时候,学生的思路出现了分歧。为了克服这一难点,我引导学生先找出倍数关系,并引导他们思考:“把什么看成一份?
”让学生利用线段图表示出题目中两个待求数量的关系,从而明确,可以将一份的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可以用与这个数量有关的字母式来表示。这样减少了未知数的个数,简化了方程,理清了思路。再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将方程化简,独立完成剩余的过程。
结合适当地引导,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帮助他们更好、更深入地掌握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本节课继续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情境的分析,理解并掌握形如ax±c=d形式的方程的解法。情境设计与行路过程有关,因此在引导学生读题的时候我让学生用动作比划行车过程,理解题目的意思。为了更形象,引导学生作出线段图,帮助自己数形结合地理解问题,并找出等量关系式。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进行全班汇报。学生汇报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根据对学情的观察发现,个别学生对于使用“速度和×时间=总路程”这一等量关系式不易想到,且理解不透。特别是对学困生而言问题较大。
我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对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有了更清晰的思路,但是疏于检验,不利于提高正确率。要增强提醒,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
本节课练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阶段解方程主要是利用等式的性质,因此我先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明确等式的性质的内容,进一步巩固认知。在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引导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选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求解,并在小组内交流思考过程。
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解方程的关键步骤,由此同时促进了学生对于正确、熟练解方程的掌握。其中练习题第12题,引导学生读题并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知道“相对”开出是怎样开的,用手势比划两辆车开的过程,形象地认识和理解等量关系。第15题,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比较,明确这两道小题的问题和个别条件互换了,但是列方程可以使用同一个等量关系式。
思考题鼓励学生作图,数形结合地解决问题。通过本课的练习,学生提高了寻找合适等量关系式列方程的正确率和速度,增强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整理与复习这一单元学习的知识。重点是掌握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回顾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条理地在小组内交流后再汇报。
通过思维导图的板书,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脉络、联系。在练习解方程的时候,我让学生板书,并重点选择了一些题目让学生讲清解方程的过程和依据,强调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转化时,目的是为了将原方程转化为更简单、更便于求解的形式。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先读懂题意,然后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式,再求解,并在同桌间交流。
第5题的条件比较多,因此我引导学生分析了各条件涉及的数量、数量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找到合适的条件,再解答。并通过小组交流促进对学困生的帮助,让他们学得更好。学困生对于找数量关系式这一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在今后要加强训练。
本节课对这一单元的内容继续进行整理与复习,重点引导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解决实际问题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有步骤地做题,即先想好如何用字母表达未知数(可能有两个),再根据问题明确等量关系式,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求解,并检查。讲解时根据相关实际问题的特点有重点、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思考。
如第8题,强调如何表示未知数,第题,引导学生交流并理解两种不同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学习方法上,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示,理清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注意要点,帮助学困生理解、掌握。“探索与实践”环节,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交流,让学生先说一说思路,再独立完成。
在全班交流时,注重渗透思考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利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
自主探索,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
1)学生读题理解。根据课前完成的测量,填写统计表。或者老师给出一组自己试验的数据,填写统计表。
2)学生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说说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
先绘制陶瓷杯,在绘制陶瓷碗,不要一起描点,这样连线的时候乱。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 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 2题。学习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学习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学习过程 1 引 教师谈话说明学习内...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全册教学反思
1.理解等式的意义,是理解方程意义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奠定好这个基础,我做了大量的准备 天平 砝码等等。每在天平上量得一次,都让学生把 天平此时的状态 用式子表示出来。在反复操作中,学生理解了式子中的 就是天平平衡,它不再是 答案 或 结果 方程的意义是学生理解而不是被告诉。2.引导学生理解,创造出含...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
认识方程。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 下册 第1 2页例1 例2及相应的 试一试 练一练 练习一第1 3题。教学目标 1 理解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认识方程。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 下册 第1 2页例1 例2及相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