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课堂实录。
窗体底端。教学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高和险。
4.学习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师:同学们,下午好!
生:老师好!
师: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国的汉字就是重要的一部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古老的文字,大家想不想认识?
生:想。师:请你仔细地看一看。(老师板书篆书:峰)上面是一个山,下面是一个高山的尖,猜猜这个哪个字?
生:我猜这个字是峰。
师:很好,这就是峰,大家看,像刀尖一样的山这就是峰,峰的本义就是这样。现在同学们手拿起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
生书空。师:峰左右结构,写它的时候,山要窄一点小一点,写这个横撇的时候,撇稍微短小一点,捺长一点。
大家看这个字,我们谦让一点,让它过来,我穿插的时候注意避让,我们写字的时候要讲究这个,咱们平时做人的时候也要讲究一个谦让,如果我谦让你,你也谦让我,那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和美了,那人美了,字也就美了。这是峰字,课文里面出现的是哪座峰啊?这座峰叫什么名字?
生:这座峰叫天都峰。
教师补充课题。
师:“都”这个字在这里念dū还是dōu?用dōu组一个词语。
生:dū,首都。
师:dū组了一个词。
生:dōu,全都。
师:天都峰位于黄山,黄山最有名的有72峰,天都峰是其中最险的一座。谁来把题目读完整。
师:来跟我一起写这个字。大家看,这个捺写得比较长,因为要给旁边的巴字留点位子,所以这个字半包围。你看,相互一谦让,这个字就匀称了。好,一起来读题目。
生:爬天都峰。
师:看到课文的题目,你可以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吗?
生:天都峰这么险,能爬上去吗?
师:这是你的疑问。
生:谁去爬天都峰?
师:你问的是人物。
生:天都峰是什么样子的呢?
师:问到了天都峰的样子。
生:小作者是什么时候去爬天都峰的呢?
师:你问到了时间。
生:天都峰多险呢?
师:你说到了它的特点了。
生:她是怎样爬的呢?
师:你问到了爬山的过程。
生:她有没有和别人一起爬?
师:你还看到了人物。
生:她最后爬到了天都峰的山顶了吗?
师:你问到的是事情的结果,非常好。大家这么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从题目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师:现在,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分到了课文,打开,一起来自由朗读这一课,看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问题,你能不能在书中找到相应的答案。下面老师有几个小小的要求:
首先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拿出铅笔标出自然段落。在读文的过程中发现有容易读错的字或不好读的字画出来,待会儿和自己的同桌交流交流。
生:写字注意三个一,一拳一寸一尺。
学生标小节号。
师:标好了以后就大声读,一定要让我听见你读书的声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评价:读得真好!你读得很投入!你读得很有感情。你读得真认真。非常好,你刚才没有听人家停下来你就停下来,你一直读。
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师:课文读完了,想想老师的问题,大家来看大屏幕。我把同学们刚才提的问题作了一个整理,看看你自己能回答多少:
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怎样?先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暑假里的一天。
师:这是时间。
生: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中间遇见了一个老爷爷。
师:这是人物,也讲到了爬山的原因,继续。
生:天都峰十分颤抖,但最后我们还是爬上了天都峰。
师:好,你刚才讲到了事情的过程,也讲到了结果,很完整。但是,刚才有个词,你说天都峰怎么了?很颤抖,合适吗?谁来帮他纠正一下?
生:颤抖是人的动作,应该是陡峭。
师:这个词就用得准了,你接受吗?
生:我接受。
师:刚才这位同学通过补充课文的题目,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大家要注意他刚才概括得很有特点,是按照我们平时记事文的六要素进行概括。记事的六要素大家知道吗?
生: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师:我们看到记事的文章可以这样做,通过六要素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再次走进课文,想想你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的哪些内容你的印象比较深刻。
待会儿我请你给大家汇报一下。
生默读,教师提醒:默读不动唇,不出声,不用手指。默读的速度会比朗读的速度略微快一点,如果你有印象深刻的,现在就可以举手。
生: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二自然段:“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师:读得不错哦。刚才这位同学他找到的是天都峰特别险要的部分,他对这部分印象深刻,这是在爬山之前。
生: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十自然段:“爸爸听了,笑着说: ‘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读得很流利,这是他对爸爸说的话印象很深刻,这是在爬山之后。
生:大家跟我看第六自然段,我对第六自然的段印象最深:“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
师:读得不错,她刚才对作者“我”爬山印象非常深刻,这是爬山之时。刚才这几个同学读了课文的相关段落,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
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呀?
生: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注意一下刚才刚才给大家的提示语,既然是爬山,爬山之前他看到的是什么?
生:爬山之前看到的是天都峰的陡峭,爬山之后。
师:那么他是爬山之前看到山的陡峭,之后呢?
生:爬山之后,爸爸对我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这是爬山之后,刚才有爬山之前,现在有爬山之后,还有……
生:爬山之时。
师:爬山之时,就是爬山的经过。那咱们的课文叙述顺序可以是爬山之前爬山之时爬山之后,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一个叙述顺序。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完第二自然段待会儿我想请你跟大家说说读完第二自然段之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已有举手的了,你来说。
生:从第二自然段我能体会到天都峰是这么的高,因为小作者她说她站在天都峰的脚下都感觉发颤。
师:他的感受是山高。
生:我是补充他的,他说她站在山脚下的时候就感觉山很高,不敢爬了,正突出了天都峰的陡峭和高。
师:他的感觉就是山的陡。
生:我想补充一下胡颖的,我找的句子是:“我爬的上去吗?”这句话采用了反问的方式,正突出了山的陡。
师:山的高和陡都说明山怎样?
生:险。师:说明山特别的险,天都峰实在是太险了。(板书:峰,险)刚才这几位同学说天都峰特别的高特别的陡(板书:高,陡),那我们就来看天都峰到底多高?
生:它有一个句子:“仿佛是天上挂下来的。”(强调“天上”)
师:她刚才说的是什么?
生:刚才她说的是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师:天上挂下来,这个“挂”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天都峰很高。
师:他体会到了高,如果老师把句子换一下可以吗?我换成“垂”或者“掉”,垂下来、掉下来,可以吗?再读读课文。
生:这个不能换,如果换了的话,就不能突出天都峰的陡了。
师:读得真好,一个“挂”字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天都峰的陡。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起来背一下前两句。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这首诗里面也有一个“挂”字,这个“挂”字化动为静,它体现了瀑布长的特点。在这里,这个“挂”字体现了天都峰的什么呀?
生:高。师:也体现了天都峰的陡,是不是?一个“挂”字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面,它的意思一样不一样呀?
生:不一样。
师:这就是咱们汉字咱们汉语的一个特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你读了这段文字还有什么感受?**能体现了山之高?
生:我从这句感受到山之高的:“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师:他高吗?这个山高到**去了?
生:云彩。教师板书:如上青天)
师:高如上青天,李白在《蜀道难》里有这样一句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说的是蜀道的高。你能读出这句话的高的感受吗?谁愿意读一读?
生: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师:老师提醒一下,你读得很好,在“峰顶”这儿稍微停一下,“这”声音发长一点,中间略停两个字。
生:啊,山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师:有一个字读错了,谁来帮她纠正读读。读错了峰顶。
生:“峰顶”读成了“山顶”,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师:很好,他读出了山的什么呀?望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山高。师:那作者是在**望山高啊?
生:作者是在山脚下望山高的。
师:这个 “望”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她用“望”,是需要抬头去仰望,说明这天都峰非常的高。
师:他刚才讲到抬头望,大家抬头望一望,你感觉到了山高吗?
生(抬头望):我感觉到了。
师:不过我们看到的是天花板哦。刚才大家说山之高,在山脚下望,这个 “望”还说明什么?还说明她在哪个地方看啊?
生:在山脚下看。
师:这个“望”字也点明了作者的观察点,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要注意。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望”字后面有个什么?
生:冒号。师:这个冒号和我们平时在书里面见到人物的对话或是你在习作当中写到的人物对话用的冒号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因为它表示着它下面想的是什么或者是说的什么。
师:这里呢?
生:它表示的是想的是什么。
师:是什么?
生:应该不是想,是看到的。
师:这是作者看到的内容,就是冒号的作用。大家看,符号不是字,但是它却可以表达意思,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这是我们刚才感受到的天都峰的高,那接下来作者写的是什么?
生:接下来作者写了的情景。
师:她看到了什么?
生:她看到了天都峰很高也很陡。
师:什么陡呢?
生:她看到的是山上笔陡的石级。
师:怎么理解“笔陡”?谁来帮帮老师也帮帮同学们,打个比方来形容一下。
生:我认为“笔陡”就是陡峭。
师:你是用近义词解释的。
生:“笔陡”的意思就是……
生:笔嘛,非常直的那种,那个陡,说明非常非常地难爬。
师:很好,这就是笔陡的意思。天都峰太高太陡了,让人似乎觉得怎么了?让人不可能爬上去,此时作者感到?
生:颤抖。师:我请同学们说说你对发颤的理解。
生:发颤就是那种感觉很害怕,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到的,这叫发颤。
三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教案。爬天都峰 这课描写了在暑假里,我 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 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爬天都峰 教学反思,欢迎阅读!本课的教授主要目标是 1 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之与小作者产生共鸣。2 体会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爬天都峰》说课稿
3 爬天都峰 说课稿。一 说教材。今天我为大家说的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第5册第一单元第3课 爬天都峰 这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学习的第一组第3篇课文,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因此这一组教材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段语文教学的接口处,而这...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
教学设计。爬天都峰 一课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今天呢,小编就为大家推荐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爬天都峰 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大家哦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爬天都峰 教学设计。一 复习生字,回顾内容。1 车认读生字词,再全班齐读。2 指名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