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发布 2020-10-18 07:14:28 阅读 4282

任营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王维刚。2023年3月1日。

任营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32名学生,其中女生15人;总体看,语文能力较强的只占三分之一,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较差,通过几学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有所好转,但还不够自觉,还有几人的语文基础更差,连最简单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拼读。平时应加强训练。

二、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生的终生发展与和谐发展奠定基础。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简化头绪,突出重点,结构清晰,分段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并加强过程与方法、只是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三、教材解读:

本册教科书编排了8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文、语文百花园三个部分。课文由3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

其中,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还有课后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略读课文后面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及思考练习题和词语花篮。在本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学习链接”。

编排了一些名人介绍。

3、教材特点:

1)、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注重學生各種語文能力的培養。

3)、重视文化的熏陶,注意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4)、加强语文实践活动。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从生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時,啟迪學生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

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具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此举的意思: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睁开字帖。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继续学习默读,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6、继续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7、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和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

8、学习课文中观察事物、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一些方法,能按要求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养成预习习惯。

9、能阅读少年儿童读物,理解主要内容,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课内外阅读量达到15万字左右。

五、教学措施: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熟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还要掌握单元和每篇课文及听说训练、习作训练的教学目标,并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订课时教学目标,可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可操作。

2、加强阅读训练。认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以段的训练为重点,培养学生读好一段话,继续开展每日一练活动,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在课堂内也尽量减少繁琐、细碎的分析,多给学自主阅读、理解的机会。

3、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根据教材的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教会学生学习。

4、继续抓好作文训练,在完成作文草稿时,尽可能的采用面批,每周按时完成二篇作文,尽可能的做到保质保量。

5、重视指导好课外阅读。每天中午抽一段时间作为读报时间,并指导学生摘录查好词佳句。继续开展每日一首古诗的默写和背诵活动。

六、教学进度:

总计:160课时左右。

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一 s版教材的特点。四年级下册保持了。一 二 三年级教材特色,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走发展语言的路子,突出母语教育的特点,贯穿现代教育理念,体现民族性和现代性的有机统一,努力构建具有 综合识字 早期阅读 自主实践 和谐发展 特色的教材体系。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1...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2009 2010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有两个班,年龄一般在9 10岁之间,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同学学习欠认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不敢大胆大声发言,课后大多同学能按时完成作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他们已经具备...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一 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共有58名学生,男生名,女生名,学生是由周围的各村汇合组成。因此,学生认知水平和文化基础存在较大差异。经过三年多的语文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和独立阅读课外书的能力,学习目的逐渐明确,学习态度逐步端正,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多数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