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0-10 14:52:28 阅读 2562

【5份】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教案。

明代朱子臣说:山水朋友,性命文章,是名士本色。今天,我们就去接近一下将生命融于山水间,将真情寓于文字中的伟大文学家柳宗元,欣赏一篇他的“性命文章”《小石潭记》。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章,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及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2课时。一、新课导入。

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这篇写景记游的散文《小石潭记》,品一品柳宗元在无情的山水间寄寓着怎样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篁竹(huáng) 清冽(li为坻(chí)

为屿(y为嵁(kān) 佁然(yǐ)

俶尔(ch翕忽(x差互(cī)

寂寥(liáo幽邃(suì) 悄怆(chuàng)

2文言文词语。

1)重点实词。

水尤清冽:尤,格外;冽,寒冷。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蒙络摇缀:覆盖着、缠绕着、摇晃着、连结着。

可百许头:表示估计数目。

下澈:直照到水底。

布:映在。佁然:愣住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差互:交相错杂。

悄怆: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

幽邃:深远。

以其境过清:凄清。

2)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把,用,介词)

卷石底以出(用法同“而”,表修饰)

以其境过清(因为)

可潭中鱼可许头(大约)

不可知其源(能够)

明灭可见(能够)

然怡然不动(……的样子)

然往来翕忽(然而)

许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不确定)

杂然相许(赞同)

曳屋许许声(hǔ拟声词)

清以其境过清(凄清,冷清)

水尤清冽(清澈)

环如鸣佩环(玉环)

四面竹树环合(环绕)

为为全石以为底(作为)

为屿(成为)

若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若毒之乎(你)

其其岸势(它的,小溪的)

其境过清(指小石潭的)

不可知其源(指小溪)

而潭西南而望(连词,表修饰)

乃记之而去(连词,表顺接)

隶而从之(连词,表并列)

3)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状语,向西)

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

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日光下澈(名词作状语,向下)

俶尔远逝(形容词作状语,向远处)

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凄神寒骨(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感到寒冷)

如鸣珮环(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

心乐之(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

近岸(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4)文言句式。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宾语前置,应为“全以石为底”)

省略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影”前省略“鱼”)

坐潭上(句首省略主语)

5)重点句子翻译。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翻译: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面显现一个小谭,潭水格外清凉。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翻译:阳光直照到水底,水底的石头上有鱼的影子,呆呆地,一动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翻译:又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四面被竹子和树木环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作者名片。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他参加过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从此柳宗元在荒远偏僻的永州苦待了整整十年,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

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4文体链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

写作特点:1移步换景。

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了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着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请你发挥出聪明才智,为小石潭设计景点。

示例一:我设计的景点是“竹径幽路”——依山势地形,蜿蜒前行。路宽约1米,两旁翠竹摇曳,沁人心脾的是翠竹清香,耳边还不时传来婉转、悠扬的鸟鸣声。

示例二:我设计的景点是“石潭观鱼”——沿着小石潭四周,围着一圈木制栏杆,依栏而望,潭水清澈见底。潭中,百来条红鲤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树木倒映潭底,和鱼影交织在一起,形成“鱼在岸上游”的奇观。

示例三:我设计的景点是“望溪亭”——一座木制的四角凉亭,依山傍水而建,上盖茅草。亭中设有几张木凳、竹椅。

凭栏远眺,山坡上“青树翠蔓,蒙络摇缀”,一条小溪逶迤而下,潺潺水声,“如鸣佩环”,令人陶醉。

一、复习导入

访名山游大川实乃人生一大乐事,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山水水,我们总会心旷神怡、浮想联翩,既能获得美的享受,又常有许多感悟。 然而有那么一位名人,面对秀丽奇特的自然风景,却觉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不信?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石潭记》,与他同游,去感受他那特有的心境。

二、合作学习——交流与展示。

一)整体感知。

1文章层次,主要内容。

点拨明确】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待同行的人。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点拨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3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点拨明确】幽静。

4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点拨明确】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二)深层理解。

1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点拨明确】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2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点拨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3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源、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点拨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4第四段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点拨明确】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这是作者被排挤、受**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点拨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三、走进写法。

作者是如何运用多种技巧,细致描写事物的?

点拨明确】(1)先声夺人。如第一段,写小石潭的出现,采用了先声夺人的手法——“隔篁竹,闻水声”,用“如鸣佩环”的比喻形容水声悦耳,用“心乐之”的主观感受调动读者的兴趣,然后写“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就十分令人神往。

2)抓特点,用比喻。写潭的构造形态,紧紧抓住特点来写,先指出“全石以为底”,从而照应了“水尤清冽”一语,然后用比喻“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石底卷出水面的形状,给读者的印象非常鲜明突出。

3)正面、侧面相呼应。第二段写潭里的游鱼,文字不多,却极其精彩。“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句,既正面写出游鱼的自由自在,又侧面表现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4)对比描写。

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能显出鱼的活泼。

5)拟人。似与游人相乐”,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更把游鱼的神情写活了。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游山玩水,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诗文。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有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些优美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让我们获得美的享受。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21 小石潭记。一 教学目标 1 通晓文章大意并背诵全文。2 了解一些文言实词与虚词的用法。3 理解作者借游记寄托的思想感情。1 全文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 1 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 水 潭 石 树等。第二部分2一3 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第三部分 4 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

2019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础知识测试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基础知识试题检测。一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篁佁 然为坻为堪俶翕。悄怆 幽邃犬牙差 互参差无与乐 者遂 藻荇风翳净尽 浅阜 无攀跻劳穹碑。官廨间道 攀蹑 比肩联袂 不啻虬松庑槎枒 燕 地寒花朝 节飞沙走砾 廿 二日 波色乍 明倩 女靧 面浅鬣 泉而茗 者罍 而歌者 红...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测试时间 150分钟全卷满分 100分 班级姓名。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 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2分。a.突兀 w 鸡豚 t n 藻荇 x ng b.翕忽 x 呷 ji 浪之鳞悄怆 chu ng c.篁竹 hu ng 为坻 d 俶 sh 尔。d.丧乱 s ng 清冽 li 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