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课时第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一)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1、在认识小数现实模型(元、角、分)的基础上,通过分数理解小数。
2、会进行十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法。
教学重点:1、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
2、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 生活中的小数。
课前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同学之间踊跃发言,互相分享一下生活中的小数。
出示书上的**,引导学生尝试说说**中反应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答:1、 一元钱里面有10角,就相当于把一元钱平均分成十份,一份是一角。一角就是一元的十分之一。
2、 一元钱还可以分成一百份,一份就是一分,一分就是一元的一百分之一。
3、 一元是一元,一角是0.1元,一分是0.01元。
4、 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学习的兴趣。
二、 小数的再认识。
1、 课件出示题目,引导学生思考。
2、 小组交流。
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
3、 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 巩固练习。
5、 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
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以此类推。
三、 当堂练:
四、 作业:
第3页练一练 1-4题。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一)
1元=()角=()分
1角是1元的(),也可以写成()元
1分是1元的(),也可以写成()元
六、课后反思:
课时第3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二)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怎样把几分米或几厘米用“米”作单位来表示的过程,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
2、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制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准备:尺子、课件。
教学过程]一、测量活动:
让学生分组测量本班教室内的黑板和桌椅或其它物品的长度,然后讨论这些长度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在讨论把几分米或几厘米写成以米作单位时,(可以先写成分母是10或100的分数,再写成小数)。当学生知道了36厘米=36/100米=0.36米后,可进一步问学生如果门的高度是1米60厘米怎样用米为单位表示呢?
二、填一填:
将几克改写成以千克为单位,其方法是一样的。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交流,这样改写的原因。
三、试一试:
强调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厘米=0.1分米=0.01米。
学生在由米换算到厘米的过程中,可以先将米换算成分米今儿换算成厘米。
四、作业:第5页练一练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二)
1米=10分米=100厘米。
1厘米=0.1分米=0.01米。
1千克=1000克。
六、 课后反思。
课时第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三)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以及小数的读写。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法。
教学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出示计数器,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22.222,试着说出其中的2表示多少?
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第二位是百分位,第三位是千分位。
二、 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2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三、 认一认。
四、 试一试。
5元=5.00元(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结果不变)
一定要强调是小数的末尾。
5元和5.1元做比较的话,因为小数的末尾是非0,所以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
五、作业。第页练一练
六、[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三)
千百十个十百千。
位位位位·分分分
位位位。七、 课后反思。
课时第课时。
课题:练习一。
课型: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数位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数位间的进率、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练习册。
教学过程]p3第3题:
明确小数的意义,正确写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p5第题:小数数位间的进率。让学生看清楚是什么单位,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p7第1题:在计数器上表示小数。正确识别小数各个数位的名称。
p8第4题:复习小数的性质。
p8第5题:分数与小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反思:课时第课时。
课题:比大小。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第9-10页。
教学目标: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 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1、 问题1:王红和李娜谁跳的高?
2、 问题2、郑强、李明和张华谁跳的远?
小组讨论并说明比较的方法。)
3、 汇报1:通过全班的讨论明确,从数位来考虑,几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时,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4、 如果几个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5、 汇报2:
6、 针对两种比较方法,请同学们比较哪种方法更好。
二、 试一试。
应用上面总结的两种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两组分数的大小。
1、 根据题意是比较在0.48米与0.5米的大小。
应用法一,首先比较整数部分,两个数的整数部分全部为0,继续比较十分位。0.48的十分位上是4,0.
5的十分位上是5。根据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可得出0.48<0.
5。2、 1.1与0.95的比较方法与上题一致。
让学生在直线上找到1.1和0.95的位置,从直线图上很容易看出结果,体会到直线右边的数一定比左边的数大。
三、作业。第10页练一练
四、[板书设计]
比大小。比大小的方法:
1、 从数位来考虑,几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时,就看十分位,十分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2、 如果几个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
五、课后反思。
课时第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法、课堂讲授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买菜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
1、 估算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一共需要多少钱?
2、 讨论如何核对售货员收的钱对不对的问题。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向学生强调两个数的小数点一定要对齐)。
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3、 列式计算,说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二、试一试。
分析题意得出:爸爸的身高=亮亮的身高+凳子的高度-0.05米。
列式为爸爸的身高=1.45+0.4-0.05
在列竖式的过程中,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在整个解题的过程中首先帮助学生看懂题意,然后放手让学生尝试,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作业。第12页练一练
四、[板书设计]
买菜。两个小数相加减的时候,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
五、课后反思。
课时第课时。
课题:比身高。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教学目标:1、 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重点: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以一个数为参照来同时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准备:小黑版、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情境图。
1、鹿妈妈身高多少米?
小花2.4米,鹿妈妈比小花高1.7米。
鹿妈妈的身高=小花的身高+1.7米。
2、小黑高多少米?
小花2.4米,小黑比小花矮0.8米。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简介x k b 1 c o m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和加意义减法 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 小数乘法 观察物体 认识方程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一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 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景,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
2019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等量关系
等量关系。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 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 找等量关系。教学难点 寻找和表达等量关系的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白板出示教科书中连环图。提出问...
2019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等量关系
等量关系。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 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 找等量关系。教学难点 寻找和表达等量关系的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白板出示教科书中连环图。提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