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发布 2020-09-27 15:53:28 阅读 4302

(2011-2012学年度)黄坝乡三户刘小学。

任课教师:liuyun

二)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

本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如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没有接触大数的经验,因此,教材安排了三个层次的数一数活动,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第一次数数,通过数小方块的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计数单位的直观模型。第二次数数,数100个“一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先数一数,再交流,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先数出一万,再一万一万数的方法,最后引出两个计数单位。

第三次数数,是练习过程中的数数。练习中安排的多道题目都需要学生数一数,通过数一数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各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十进制计数的特点。另外,教材突出了多位数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安排了“我国海洋资源”、“太阳系九大行星”、“火箭速度”、“国家图书馆的建筑面积” 等丰富的素材,使学生从生活、社会、科技等多个角度,感受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多位数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又如“生活中的负数”这一单元,教材从学生每天接触的天气温度变化情况着手,通过了解各地的天气情况引入负数的概念。然后借助“海拨高度”、“收支情况”等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由于这些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题材,因此,能减少他们学习的障碍,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

教材中创设了大量的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探索活动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结合单元的学习,安排的探索活动;另一种是专题探索活动;如“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等。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本册教材针对不同的问题,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问题。

第一,对答案唯一的问题继续提倡算法多样化。在本册教材的乘法与除法的两大单元中,对每个新问题的解决,教材都呈现了各种不同的算法。如“卫星运行时间”(教材第33页)中的“114×21”,如何解决这道乘法题的计算?

教材安排了多种计算的方法:

首先估计乘积范围。

讨论多种不同的算法,如114×20=2280,114×1=114

114×21=114×7×3=798×3=2394,**的方法。

结合已有知识重点讨论竖式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再通过充分交流,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

第二,对多个答案的问题鼓励策略多样化。如教材第78页第3题,“学生在运动会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有3人得第一名,4人得第二名,6人得第三名,12人获得鼓励奖。现在家长委员会奖励350元给他们购买奖品,而各类奖品有6种,请学生自己设计一个购买的方案并说明理由。

”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来解决问题。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

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活动经验的积累、图形认识的体验等都是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行的。因此,本册教材设计了大量观察、操作、思考、想像、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挑战性的、充满想像和富有思考的过程中,探索图形的性质,认识图形的变换,描述图形的位置。为让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这些内容,教材设计了折叠、剪拼、画图、测量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不断积累图形的经验,以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如第二单元的线段、直线、射线与平行线、垂线等概念的认识,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课堂操作活动。如在平行线的认识中,教材安排了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了平行线。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动,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平行线。

同样,在垂线、平角、周角以及量角与画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特别是教材将平移与平行、旋转与角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图形运动中认识图形的有关性质,这不仅将图形的运动与静止结合在一起,同时为认识图形提供了一个新角度。

5、注重在统计过程中学习处理数据的方法。

标准》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具体目标内容中提出“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认识折线统计图”“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等目标,根据这些要求,教材将统计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栽蒜苗”活动,把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结合在一起。

如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进行15天的观察,并能将蒜苗生长的数据记录下来。并请学生自己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内。随后,尝试将收集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由于这些数据来自于学生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收集,同样,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教材提出“估计一下,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一下,蒜苗第20天约长到多少厘米”两个问题,图上并没有这两个点,这就需要分析统计图中的变化趋势。由于学生有了自己记录数据和整理数据的经验,他们就能积极地进行估计与**。

6、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

在第一学段中,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在教材中主要以实践活动的形式为主,第二学段起,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主要是以综合应用的形式呈现的。教材中除了在各单元中安排有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包括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探索规律的活动,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活动)等外,还设计了“走进大自然”和“数据告诉我”两项专题活动。

7、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数学教学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也应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而这种素养的重要方面就是认识数学的文化价值。本册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从三个方面进行渗透。

第一,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教材注重挖掘所学数学知识在现实世界中多方面的应用,实现数学知识的文化价值。

第二,感受数学美。教材在呈现的方式上尽可能给学生以美熏陶,加深学生对数学美的理解。如教材安排的数学欣赏内容,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多次的旋转,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又如练一练中,一幅七巧板,经过平移与旋转,变换出各种优美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和神奇。

第三,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教材通过“数学阅读”、“数学万花筒”、“你知道吗”等栏目给学生提供了关于数学在历史上、文化上和现实世界中的作用的实例。如结合大数的认识,教材设计了“从结绳记数说起”,结合计算器的认识,教材介绍了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的生动,从远古时代的石子计数,到中国人发明算盘,直至现在世界上运算最快的计算机,通过这些材料旨在让学生了解记数方法和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感受到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步。

三)、教材处理

1、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特别注意挖掘富有时代感和现实性的问题,以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体会探索的基本方法。

3、设计大量观察、操作、思考、想象、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以利于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的学生较为活泼、好动,字体书写工整;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体现在应用题方面,中下层生比较贪玩,基础差,计算能力不强,尤其是对应用题难于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补缺,通过个别辅导,争取把成绩赶上来,努力提高班科全体成绩。

2、后进生辅导做法、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3、优生的培养做法、措施:

1)召开优生会议,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鼓励他们再接再厉,为自己确定更高的目标。

2)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教学进度安排。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5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四 2 班数学教学计划。第十小学路艳霞。一 学期教材分析及教学目的和任务 1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 认识更大的数 乘法 除法 生活中的负数 线与角 运算律 方向与位置 可能性等教学内容。2 教学目标。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版

一 整体感知。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更大的数 乘法 除法 生活中的负数 线与角 图形的变换 方向与位置和统计等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 认识更大的数 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2 第三单元 乘法...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但对于学好其它课程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看看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借鉴。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1 一 主要内容 本册是小学数学第二学段的第一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八个单元内容 一 认识更大的数 二 线与角 三 乘法 四 图形的变化 五 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