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总务处陈老师到大众文具店买28支同样的钢笔,要付448元。照这样计算,如果陈老师想再多买同样的钢笔20支,他一共带了800元,够吗?
2、小明和小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需8分钟,小华跑一圈需10分钟。现两人同时从起点出发后,至少需要几分钟两人第一次相遇?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5厘米,宽是30厘米。把这个长方形剪成尽可能大的同样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这样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
4、一桶油,连桶共重48千克,倒出一半后,连桶共重29千克。原来油有多少千克?
5、小丽和王老师共集邮876张,王老师集邮的张数比小丽的12倍还多5张。王老师和小丽各集邮多少张?
6、 暑假老师带领学生去天台山旅游,**每人需要360元,儿童每人需要240元,一共有两名老师和12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元?
7、育红小学要买50个足球,现有甲、乙两个体育用品店可供选择。两个用品店足球的标价都是25元,但优惠的方法不同。
甲店:每买10个足球赠送2个,不足10个不送。
乙店:每个足球优惠5元。
为了节省费用,育红小学该到哪个商店去购买?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那么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8、一台复读机112元,一台冰箱的价钱是一台复读机的21倍, 一台冰箱的价钱是多少元?
9、某公园售票处写着:单人票价:每人12元;团体票价:每10人100元。现有38位游客,怎样买票最省钱?最少需要多少钱?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0、甲乙两地相距3000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这列火车每小时行95千米, 那它30小时能到达乙地吗?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
页。1 学校总务处陈老师到大众文具店买28支同样的钢笔,要付448元。照这样计算,如果陈老师想再多买同样的钢笔20支,他一共带了800元,够吗?2 小明和小华在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明跑一圈需8分钟,小华跑一圈需10分钟。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第页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应用题题
应用题练习题单 一 东园小学体训队中,参加田径训练的有16人,参加跑步训练的人数是参加田径训练的人数的3倍,参加跑步训练的有几人?学校体育组买来5副跳棋和4副中国象棋,每副跳棋18元,每副中国象棋23元。100元钱买5副跳棋够吗?学校食堂平均每天要烧制106千克猪肉,供全校师生食用,照这样计算,一个...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应用题训练
应用题训练 1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1 直接写出得数 24 5 26 45 115 25 35 4 250 50 45 99 23 101 2 一个长方形菜园,长15米,宽8米。每平方米种白菜25棵,这个菜园一共可以种白菜多少棵?3 一捆铁丝长5米,重250克。另一捆铁丝重2500克,这捆铁丝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