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发布 2020-09-18 00:39:28 阅读 8523

姓名记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1、填空:(3分)

1)《风筝》作者原名现代伟大的家、

家家。 2不亦君子乎?

3)沉舟侧畔千帆过。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5分)

戏谑寂寥无垠蹒跚。

浩hàn( )xuán ( 念 chōngjǐngnì( 水。

3、成语填空(5分)

销声迹汗功劳名正言为不仁恍然大

人情世然无味望兴叹怨尤人言简意

4、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3分)

1) 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拨,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2) 若没有胡琴的因原,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

3) 这位朋友疾忙跑去,看见希金斯正涉水返回岸边。(

5、换一种表情动作(如沉默、流泪、哭、笑……)仿写下列语句,字数可略有增减。(2分)

例句:低头,不等于认输,低头有时是对过去的反思,有时是对未来的筹划。

仿句。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b、通过努力学习,使我进步很快。

c、为了避免今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你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d、能否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

二、现代文阅读(28分)

一)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一了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这句话在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2、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表达作用。(4分)

1)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

2)我决定咬了牙……

3、“…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越看越懂”的含义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说明。(2分)

4、从作者对读书的回忆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你对语文学习有什么新的认识?(2分)

二)差不多先生传。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人是谁?

提起此人,人人皆晓,处处闻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县村人氏。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双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两只耳朵,但听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他的脑子也不小,但他的记性却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

他常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时候,他妈叫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回来。他妈骂他,他摇摇头说:“红糖白糖不是差不多吗?”

他在学堂的时候,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

后来他在一个钱铺里做伙计;他也会写,也会算,只是总不会精细,十字常常写成千字,千字常常写成十字。掌柜的生气了,常常骂他。他只是笑嘻嘻地赔小心道:

“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有一天。他为了一件要紧的事,要搭火车到上海去。他从从容容地走到火车站,迟了两分钟,火车已开走了。

他白瞪着眼,望着远远的火车上的煤烟。摇摇头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还差不多。

可是火车公司未免太认真了。八点三十分开,同八点三十二分开,不是差不多吗?”他一面说,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总不明白为什么火车不肯等他两分钟。

有一天,他忽然得了急病,赶快叫家人去请东街的汪医生。那家人急急忙忙地跑去,一时寻不着东街的汪大夫,却把西街牛医王大夫请来了。差不多先生病在床上,知道寻错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

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让他试试看罢。”于是这位牛医王大夫走近床前,用医牛的法子给差不多先生治病。

不上一点钟,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呜呼了。

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时候,一口气断断续续地说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认真呢?”他说完了这句格言,方才绝气了。

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样样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说他一生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给他取个死后的法号,叫他做圆通大师。

他的名越传越远,越久越大。无数无数的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国从此就成为一个懒人国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

相貌直隶钱铺王大夫( )

2、文中说差不多先生的记性不精明,思想也不很细密。请用自己的话把这些事例概括出来。(6分)

3、作者为什么说差不多先生“你一定见过他,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2分)

4、细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对“差不多”先生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要给他立传?(4分)

5、差不多先生认为什么事差不多就行,这一思想的根源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2分)

三、文言文阅读。(22分)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 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去后乃至2)与人期行

3)待君久不至4)元方入门不顾

2、解释句中加点的“之”。(3分)

1)下车引之2)君子之学必好问

3)投诸渤海之尾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 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二)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居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窗户),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无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

1、“叶公见之”中的“之”字的正确用法是( )2分)

a、 翻译成“的”,助词。 b、翻译成“它”,指龙,代词。

b、 无意义,助词。 d、翻译成“到”,动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2012 2013年七年级语文 上册 期中测试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全卷满分 120分 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 35分 1 给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6分 瞬间 啜泣 洗濯 禀告 猝然 蹂躏 2 结合语句,解释加粗的词语。4分 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擎天撼地 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

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6分 1 潮平两岸阔1分 2 明月别枝惊鹊1分 3不亦乐乎?1分 4谁家新燕啄春泥。1分 5 旧时茅店社林边1分 6 观沧海 中借助奇特的想像表现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5分 7 天净沙 秋思 中集中表达游子思乡之苦的句子是2分 8 当别人因不了解你而和你产生误解时,你应该怎样...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一 积累与运用 27分 1 根据拼音,工整地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6分 瘦骨l n 峋 贪l n 洗濯 sh 望 x 戏 蹂躏 2 默写。15分 写出含有 春 的一个完整的诗句。神龟虽寿,犹有竟时终为土灰。曹操 龟虽寿 绿树村边合孟浩然 过故人庄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 夜雨寄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