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9-14 04:47:28 阅读 1007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学情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因为安徒生及其作品近百年来在中国有广泛的影响。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从幼儿时代就对安徒生的童话有所了解,今天学习安徒生的童话他们会感觉有些浅近,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同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能通过自己感悟品味出作者所蕴含的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2、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想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美丽的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力目标:

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想象。借助语言文字,通过自读感悟,感受小女孩美好的幻景,体会其所面临的饥饿、寒冷、痛苦和孤独的残酷现实。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3、情感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借助幻灯片精美的画面,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体会小女孩命运的悲剧,社会的不公,从而产生高兴---悲伤---悲愤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对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

同情。三、教学策略:

1、教学重、难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和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2、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借助精美图画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重点语句,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3、教学准备:

多**课件歌曲。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师:今天上课,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火柴天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首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安徒生笔下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屏幕出示)。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安徒生的资料。(大屏幕出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课件展示问题)2、检查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大屏幕出示)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全班交流。1、大年夜,小女孩儿还在街上卖火柴。

2、讲小女孩儿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

3、讲小女孩儿在大年夜冻死了。

设计意图:初次读课文,要求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这样。

的设计,以期让每个学生扎实有效地读书、积累好词并理解文章的整体脉络。]

三、精读课文,深入**。

一)走近小女孩,感受小女孩的可怜、悲惨。

过渡:大年夜,本是一家团圆的日子,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却在大街上卖火柴,她是多么的可怜,多么的无助啊!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1至4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示小女孩儿可怜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1、品读句子,体会小女孩儿的可怜。

1)、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寒冷……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

)(2)、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从这句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得?)

3)、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她可忘不了这个。(从这句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4)、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

(这时的小女孩儿会有怎样的心情?她会感受到什么?--身心俱冷)

2、指导朗读,感受小女孩的悲惨与可怜。(1)、指名读。(配乐)(2)、齐读。(配乐)

设计意图:文本的情感力透纸背,学生在理解真切的人物时,靠的就是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学生在品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把全身心都浸润在文本中,对文本的解读更深透,也下文的展开作了伏笔。]

过渡:师:小女孩又冷又饿,孤零零地一个人蜷缩在墙角里,在临死前擦燃了手中的火柴。

二)、再读课文,学习小女孩儿五次擦燃火柴部分(第5—10自然。

段),感受幸福的渴望。

过渡:默读第5—10自然段,了解小女孩儿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幻象并在课文中划出来。小女孩儿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了什么?

并画出感受深刻的句段,把感受深刻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感受。(大屏幕出示学习要求)1、小组合作:

1)、完成**的填写:(四人小组,每组一份)次数。

第一次。第二次。

第三次。第四次。

第五次。产生的幻象原因结果。

2)、品味语言,交流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感受小女孩对幸福的渴望。

2、汇报交流:

师:现在,我们一起交流小组内完成的**。生:交流**填写的内容。

师:我们一起交流大家画出的句子以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生:

我们小组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是小女孩第一次产生幻想前擦燃火柴的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小女孩犹豫了一会儿,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抽出了一根火柴擦燃了。师:小女孩为什么犹豫?

生:因为火柴是小女孩家的经济**,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她舍不得擦燃火柴。但是她冷极了,最后鼓足了勇气擦燃了火柴。

师:这句话应该怎样读?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小女孩擦火柴时的犹豫不决和勇气。

通过读、议体会小女孩矛盾的心理和激烈的思想斗争过程。)出示画面,体会情境。

生:我们小组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是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产生幻象的句子:“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多么舒服啊!

”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小女孩非常寒冷,渴望得到温暖。师:此时小女孩的心情怎样?

生:感情朗读,体会小女孩看到火炉时的高兴喜悦。

生:我们小组有所补充:“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小女孩此时很失望。师:为什么?

生:因为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小女孩又回到了残酷的现实中。师:是啊,此时小女孩非常失望,谁能把小女孩的失望的心情通过读表达出来?

指导朗读,感受火柴灭后小女孩的难过失望。

指名朗读这一整段,分别读出小女孩敢擦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艳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温暖的大火炉的喜悦的感觉,读出火柴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

在读中感悟小女孩渴望得到温暖。领悟作者的想象描写完全基于现实,十分合理。)

生:我们小组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是小女孩第二次擦燃火柴产生幻象的句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肚子里填满了苹果和梅子的烤鹅正冒着香气。

”“更妙的是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从这句话我体会到小女孩很饥饿,很想吃到食物。她快饿晕了产生了奇妙的幻觉。

师:什么奇妙的幻觉?

生:小女孩看到烤鹅向自己走来,眼看就要吃到它了。师:指导朗读,把小女孩幻觉的奇妙读出来。

通过读和议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性和合理性)

生:我们小组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是小女孩第三次擦燃火柴产生幻象的句子:1:

“这一会,她坐在一棵美丽的圣诞树下。··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他眨眼睛。”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小女孩很痛苦,她希望得到欢乐。

生2:小女孩希望像富人家的女儿一样在圣诞树下过快乐的圣诞节。

指名读文,再现情境。

生:我们小组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是小女孩第四次擦燃火柴产生幻象的句子:“奶奶出现在亮光里,··就会不见的。”从这句话中我感受到小女孩很孤独,她渴望得到亲人的疼爱。

师:奶奶是世界上唯一疼爱她的人,如果你是这个可怜的小女孩,你会怎样兴奋地叫起来?怎样乞求奶奶把自己带走?

师:指名学生感情朗读,读出小女孩兴奋的心情和乞求的样子。配乐齐读。

通过不同学生的朗读,进一步感受小女孩的痛苦与孤独和她的可怜,催人泪下。)

生:我们小组感受最深刻的句子是小女孩第五次擦燃火柴产生幻象的句子:“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他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小女孩死了,她和奶奶一起走向了梦中的天堂。师:天堂这样的地方对于小女孩来说真的存在吗?

生:这样的地方对小女孩来说是不存在的,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师: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小结:是啊,通过上面的幻象,我们就更觉得这个小女孩儿太可怜了,我们的心情也更加沉重了。

设计意图: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的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小组间的合作体现了“以读为本”“自主合作”的理念,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因为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上面提到的重点词句及对词句的理解,都是老。

师预设的。在教学中,我们提倡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感悟,层层深入,让学生对小女孩儿对幸福的渴望有深切的体会,也为下一环节体会小女孩儿的不幸和可怜作了铺垫。]四、总结写法,升华情感。

1、师:安徒生爷爷含着辛酸的泪写下了这个故事,现实是残酷的,但幻象是美丽、幸福的,这种写法是什么?(板书:

对比)幻象是幸福的,但他真实存在吗?(板书:虚写)但小女孩的现实却充满了痛苦。

(实写)所以我们把这种表达方法称为虚实结合。看,幻象越美好,现实就越痛苦,这种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更能突出小女孩生活的悲惨)

2、师:火炉、烤鹅、圣诞树、亲人的疼爱对我们来说是很平常与普通的,对女孩来说却是渴望不可即的,同学们课文读到这里,你想说些什么吗?

生1:当时丹麦的社会太黑暗了,穷苦的劳动人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人情淡薄。人与人之间是金钱关系。生2:小女孩太可怜了,我很同情她。

生3:小女孩的命运太悲惨了,她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她真可怜。生4:··

小结: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是幸福的,只有死亡才能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

过渡: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是这样的痛苦,幻象是这样的美好,而结局是这样的悲惨,这个故事不仅深深打动了你我的心,也感动了一个叫刘倩倩的中国孩子,她写下了一首小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小诗吧。

3、齐读刘倩倩的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为突破难点进行这一设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于的深切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五、布置作业。

师:小女孩的命运多么悲惨,真让人同情,同学们假如小女孩来到了我们中间,你会对小女孩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课下把你想说的想做的写下来,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六、拓展阅读。

14、卖火柴的小女孩儿。

幻象渴望现实(幸福)(不幸)火炉(温暖)寒冷烤鹅(食物)饥饿圣诞树(欢乐)痛苦奶奶(幸福)孤苦[设计意图:好的板书是一篇课文的浓缩,更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本课的板书紧紧抓住课文内容,突出课文重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精炼的语言,让学生加深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设计

8卖火柴的小女孩。导学案设计。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型。新授课。1.认识 旧 饿 等9个生字,读准 挣 几 晃 喷 4个多音字,会写 柴 冷 等13个字,教学目标。会写 火柴 围裙 等17个词语。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课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父亲 树林和鸟》教案

22父亲 树林和鸟。教学目标 复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激发学生爱鸟 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并用 舒畅 快活 造句。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的具体表现,体会父亲的爱鸟情感。教学难点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父亲 树林和鸟》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父亲 树林和鸟 说课稿。说教材 父亲 树林和鸟 是人教2011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没有直接写 父亲 是怎样保护鸟或是为你熬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 我 和父亲的对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爱鸟 懂鸟 护鸟的好父亲。说学情 这篇课文故事性强,学生学习兴趣高,...